Literature
首页求医问药网络门诊名医出镜

忠烈沈门留苗裔 吴江春壶有传承--记上海市名中医沈丕安教授

来源:《家庭中医药》
摘要:沈丕安教授是明代忠烈沈青霞的后裔,又是民国南社诗人沈眉若的嫡孙。沈丕安教授的成才和出名也是如此。吴江沈氏,细说由来明代嘉靖年间奸臣当道,很多忠义直谏之臣都死于严嵩、严世蕃父子的淫威和屠刀之下。第十一世祖沈明即幼子沈衮罹难而改名,北逃至吴江胜溪村,在此隐居下来。...

点击显示 收起

    沈丕安教授是明代忠烈沈青霞的后裔,又是民国南社诗人沈眉若的嫡孙。许多名家的成才和出名都是与他们的家庭文化背景、长期的文化积淀和本人独特的成才之路分不开的。沈丕安教授的成才和出名也是如此。

    吴江沈氏,细说由来

    明代嘉靖年间奸臣当道,很多忠义直谏之臣都死于严嵩、严世蕃父子的淫威和屠刀之下。冯梦龙的三言之《喻世明言》中《沈小霞重会出师表》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忠臣死难、满门惨烈的故事。沈家第十代孙沈眉若有诗《修分湖志十绝》记述了其历史脉络:青霞慷慨进弹章,嘉靖忠臣姓氏香。这个大臣姓沈名铗,号青霞,嘉靖戊戌年进士,因为弹劾严嵩父子罪行而罹祸,满门抄斩。他的四个儿子在冤狱中死难,幼子沈裹在襁褓中被忠仆隐匿救出,长子沈小霞()竞也奇迹般地藏匿下来。严嵩被扳倒后,此案终于沉冤昭雪。沈青霞为沈丕安的第十二世祖。第十一世祖沈明即幼子沈衮罹难而改名,北逃至吴江胜溪村,在此隐居下来。沈氏定居后逐渐发展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百不自聊且隐医,市人能识沈春壶。叔祖父沈咏楼以春壶为号,成为沈门第一代中医,留下遗著《春壶残滴》。

    沈眉若、沈颖若,是民国时期与柳亚子齐名的南社著名诗人。沈、柳诗词酬答,著作有《吴江沈氏长次二公剩稿》(沈有美编),二公正是沈丕安的祖父和叔祖。

    沈氏继沈春壶之后尚有沈裁之等为第二、第三代中医,沈丕安为第四代中医。

    1956年于沈丕安于徐汇中学高中毕业,以高分考入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市中医医院。他在学期间成绩优异,当选为学生会秘书长。当人生路上风头正盛时,却遭到意想不到的严重挫折,但他凭着对事业的执著终于从中医界默默无闻中脱颖而出。

    不枉为医,一世情缘

    2004年沈教授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又被宁夏回族自治区聘任为领导干部的保健医生。这尽管给沈丕安多加了重担,但也是社会对沈教授医疗技术和成就的认定,令他颇感欣慰,不禁感叹:“不枉一生为医。”

    第二次走进沈府,一幅盆栽繁花的油画引起了笔者注意,这是一位旅美画家的赠品。以如此厚礼相赠,画家与临床医家结缘,必然有一番不平凡的经历。

    沈教授在治疗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白塞氏病、痛风等免疫病、风湿病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以中医中药治疗为主,中西医结合减撤激素等西药为特长。他曾完成局级课题养阴清热法治疗SLE(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红斑汤治疗SLE的临床研究”。所研制的红斑汤,对治疗非重症SLE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画家的胞妹,上海一位著名女歌唱家,患有红斑狼疮,四处求医而不得其治。此时,沈丕安教授赴美讲学的新闻在旧金山各中英文报刊载,介绍他擅长用中医治疗红斑狼疮。这一消息令画家眼前一亮!他将此消息带给妹妹。

    200511月,沈教授为这位女歌唱家初诊。当年,她52岁,平时经常感冒、咳嗽,吃不下、睡不好,萎靡不振,外形消瘦;内脏娇弱,遇寒即腹泻,稍温即上火;尿路感染、腮腺隙感染、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都因免疫功能低下所致。沈教授采用全面调理免疫的方法,既治疗红斑狼疮,又调理身体。服药以后,病人的病情明显改善。后激素用量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撤去,病情非常稳定。女歌唱家不仅恢复了工作,而且能够登台演唱。

    种瓜得豆,意外收获

    沈教授还擅治斯蒂尔病——变应性亚败血症。这是种瓜得豆的意外收获。这种病用激素治疗,近期疗效尚可,但减量后病情易反复,令患者进退维谷。原先此病不属沈教授的专科收治范围,但他曾治疗一位嘉定的斯蒂尔病患者,使其缓解了病情。这位患者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一下子涌来大批斯蒂尔病患者。有什么比患者的迫切需求更令医生关心的呢?这就使沈教授将斯蒂尔病列入了专科的诊疗范围。

    沈丕安教授在食疗药膳方面也一样具有很高学术地位,他继孟伸法教授之后荣任全国食疗药膳学会第二任主任委员。为了迎接食疗学会成立20周年暨学术会议,他率领筹备组成员召开筹备会议。会上,沈教授首席发言,讲述了药膳的发展及药膳将作为治病于未然的保健手段。他治疗痛风病即以药膳为手段,作为降低尿酸的关键,疗效稳定。他还讨论了糖、脂肪、蛋白质三大代谢,以及他所研究发明的针对此三大代谢的系列用药,如减肥茶、舒肝脂胶囊等。

    免疫过剩,清泻新解

    临床上有远见和成效的医家,总是医药不分家,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用药思路。沈教授的学术思想就是将中药药理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相结合。在这方面,从南京药学院毕业并任职的夫人给他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和支持。他将中药药理成分分析与《本草纲目》记载对照研究,发现有些彼此相合,有些则不合。为此,他根据自己的学识和经验编写了《中医药理与临床应用》一书。书中他将药物剂量分成4种状况,分别是药典剂量、实用剂量、常规剂量(根据教科书记载)、大剂量(根据本人的实践经验)。他根据现代药理和临床实际应用加以肯定或否定,将中医辨证论治与中药研究成果、临床用药经验紧密结合起来,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两个角度阐明中药的效用、应用经验和作用机制。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将中西医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推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于临床医生也十分实用。北京著名中医专家谢海洲教授十分赞赏,肯定此书在现代中医内科学方面进行了“一个先驱性探索”。

    身为食疗和药膳学会主任委员,一方面是责任所系,一方面是兴趣所关,沈教授对当前人们的生存状况和营养状况多所关注。他认为:当代人是营养过剩和营养相对缺乏同时存在,普遍地是营养过剩、免疫过剩。现在癌症患者那么多,虽然有多种因素,但免疫过剩和营养过剩是重要因素之一。营养过剩易导致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痛风,体液免疫亢进,抗体太多,如风疹、荨麻疹、哮喘、关节炎就会增多。还有,过去较少见的白塞氏病现在大量增加,斯蒂尔病也在增加。我不用补法.而是大量用清法,以祛邪为主。”

    抗病去毒,四大治法

    沈教授的观点: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疾病——感染,在抗菌杀虫方面,古人用中药的作用确实比较弱,但他们曾创造了许多治疗方法,弥补了药力的不足,体现了中医优势。我将这些治疗方法归纳为四个方面。

    (1)驱邪外出:如清宣痰热法、通因通用法、清热利尿法、疏肝清泄法。还有汗吐下三法:汗法适用于感冒;呕痰法适用于肺脓疡:吐法适用于食药中毒;下法适用于不完全梗阻、腹水、氮质血症。感染性疾病绝不可闭门打狗,即过早使用补法。补药留邪,致使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滞留体内,使感染病情加重。

    (2)攻邪解毒:攻治病邪,同时解除毒素。具体治法有清热解毒、燥湿解毒、凉血解毒、祛风解毒、以毒攻毒等。

    (3)扶正祛邪:治法有扶正祛邪、扶正达邪、先去邪后扶正、先扶正后祛邪。虚人感染或感染致虚,可以攻补兼施、扶正祛邪,将扶正药、补益药与清热药、活血药、利水药、祛风药等配伍。免疫中药具有两面性。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药,对防治感冒、感染具有有利的一面,但对患有自身免疫病者,长期使用可使体液免疫亢进,会引起过敏或激活抗体等不利的一面,抑制免疫的部分中药,对自身免疫病有抑制,但长期使用会使免疫功能低下,使人容易感冒和感染。

    (4)调药伏邪: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性和辛甘酸苦咸五味。性味的适当调节,能使体内的内环境和功能发生变化,而不适宜于病原体的生存繁殖。这是中医抗感染所特有的治法。如酸甘调补法治疗肝病;酸收辛伏法治疗蛔厥;酸收苦下法治疗尿感。

    治顽固的慢性尿路感染,中医将上述四法综合起来,虽然没有强大的抗菌之力,但也能治愈此病。对病原体的治疗,尤其是对病毒的治疗,中医强于西医。中医对病菌的治疗,虽然处于弱势地位,但远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与西药优势互补,可提高疗效。他说中医要现代化,但是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是两个概念。中医现代化必须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用现代化手段来证实中医传统理论,以解决中医临床问题。

    相关链接

    沈丕安,193712月生,江苏吴江市人。1 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任上海市中医医院风湿病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历任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内科主任,上海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食疗研究室主任,上海市中医特色学科红斑狼疮专科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名老中医工作室导师。1994年、1999年两次赴美国讲学。长期从事风湿病、免疫病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对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及其并发症有独创的治疗方法,红斑狼疮专病专科已成为上海市级重点特色学科。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减撤激素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擅长诊治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痛风等风湿性、免疫性疾病。曾获多项部级成果奖。发表论文80多篇,著作有《红斑狼疮中医临床研究》《虚弱的药补与食补》《实用中医免疫病学》《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等。

作者: 楼绍来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