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在21世纪的前几年,中国邻邦越南的经济年平均增长水平超过了7%。
但进入2008年以来,越南的金融危机在其经济经历了10年的高速增长后终于爆发,通胀高企,股市崩盘,越盾疲软,资本外逃,越南各行业亦因此遭受重挫。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近年来已有不少中国药企注意到越南医药市场的潜力,并以出口贸易或直接投资的方式涉足当地市场,但从《医药经济报》记者近日了解的情况看,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药企的冲击不大。虽然当前越南经济局势错综复杂,但中国药企并没有放弃越南市场的想法。
结算方式决定风险
6月25日,本报记者首先联系到国内几家产品出口越南的制药企业,发现企业对越南市场的即时变动非常关注。
神威药业外贸部一位人士表示,越南金融危机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目前还不明显。不过结合媒体公布的资料按常理判断,现时越南政府外汇储备不足,而一般国际贸易需要用美元结算,假如当地进口商无法顺利购汇,将可能直接影响进出口的结算周期。
有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越南至去年底的总官方储备只有199.3亿美元,这些储备有可能只能支持出口额支付3个月左右。
“这种状况对出口企业意味着风险。”昆明制药国际贸易总监余泽琳认为,一旦回款周期拉长,不能及时收到对方的回款,企业很可能因当地频繁变动的汇率而蒙受损失。
据了解,近年来人民币加快升值,国内很多出口企业都采用了诸如现款或即期信用证的结算方式,以规避汇兑损失,但越南盾对美元加速贬值,使汇兑风险进一步放大。
“所以,控制汇款周期就显得非常重要,而那些采取赊销或远期信用证结算的企业,受到的影响将是最大的。”余泽琳说。
广州奇星药业国际贸易部部长袁科伦同意这种观点。他表示,现在即使是采用即期信用证结算,也不是完全安全,同样需要应对因结算周期带来的汇兑风险。
奇星药业的华佗再造丸是中国少数进入越南国家医保用药目录的中成药,越南市场占据了该企业传统中药出口大约三成的份额。袁科伦坦言,受制于货币贬值和交易费用增加,越南当地的进口商或将减缓进口速度,从而可能影响奇星年度出口计划的执行进度。
鉴于目前越南盾加速贬值以及国内的通胀压力,据《医药经济报》记者了解,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考虑通过提价来应对越南市场的变化。
直接投资影响不大
相对于出口贸易,在当地有固定资产投入的企业所受的影响更加复杂和直接。
从最近的报道看,当地的中资公司或合资公司主要面临两重压力。一方面是资金流;另一方面是汇率。此外,在通胀的压力下,企业的生产成本、物流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均会增加。
公开资料显示,国内药企近年来在越南市场比较活跃,也不乏在当地直接投资建厂的。2006年6月,由中国医药对外贸易公司与越南中央第一制药厂等5家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越中制药有限公司制药厂竣工;2007年8月,北京同仁堂也正式落户越南,成立北京同仁堂越南联营公司。
遗憾的是,本报记者经多方联系却未能从上述企业了解到情况。不过,据多次考察过越南医药市场的丽珠集团副总裁陶德胜估计,这些企业受到的影响应该不大。
陶德胜分析说,“这些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小的原因是投资规模都不大,而且基本上以做分装业务为主。不像一些家电企业,他们的生产规模要大很多。另一方面,药品行业在越南属于高毛利行业,当地药价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因此,企业应该有能力消化金融风险和通胀压力。”
越南市场仍有潜力
陶德胜认为,越南是个小经济体,其社会体制决定其抗风险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如果政府当前压缩基础建设、更严格管理汇率等措施得力,经济应该能比较快恢复,市场依然有潜力。
事实上,越南之所以受到国内药企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其用药习惯与中国相近,更重要的是越南医药市场的吸引力。海关数据显示,越南一直是我国医药保健品在亚洲较大的出口国之一,长期保持较快增速。今年1~5月,我国出口至越南的中西药品总额超过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58%。
一位曾参加了在越南举办的医药博览会的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内地企业的相关产品在越南很有市场,不少产品虽然比国内价格贵好几倍,但依然能做出好买卖。
这样的描述,陶德胜也认同。他介绍说,越南目前还属于新兴市场,药品大部分依赖进口,且利润丰厚,但政府对药品的管制还是相当严格和规范的。当地市场以前比较乐于接受欧美企业的产品,后来韩日药品也受青睐,如今印度和中国的产品正逐步得到认可。“不过中国药品在当地份额还比较小,存在同质化竞争的现象。”
他举例说,丽珠集团每年对越南都有几十万美元的产品出口,最近就有一批丽珠得乐发往越南。当地经销商还要求丽珠在当地打广告,并进行学术推广。
不过,陶德胜提醒,国内制药企业在看好越南市场潜力的同时,慎重也很必要。“规模小的企业在越南发展比较难。因当地工业体系不配套,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投资;此外,如果看中以越南为平台进入东盟市场的企业,应当考虑政策风险,因为目前看来,东盟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的相关政策推进是比较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