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科学》杂志深度报道2006长江豚类考察情况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摘要:12月2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314卷)在“本周新闻”栏目对“2006长江豚类考察”活动及主要结果进行了深度报道,这是自2006年4月26日《自然》杂志对长江豚类预考察活动报道后,世界顶级学术刊物对长江豚类生存状况的再次关注。本次考察活动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发起,是该所今年3月末组织开展的“长江豚类预考察”活......

点击显示 收起

        12月2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314卷)在“本周新闻”栏目对“2006长江豚类考察”活动及主要结果进行了深度报道,这是自2006年4月26日《自然》杂志对长江豚类预考察活动报道后,世界顶级学术刊物对长江豚类生存状况的再次关注。

        本次考察活动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发起,是该所今年3月末组织开展的“长江豚类预考察”活动的继续。考察于11月6日开始,12月13日结束,历时38天,对历史上有过长江豚类分布的长江中下游干流及鄱阳湖区部分水域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本次考察得到了中国农业部的支持,由瑞士白鳍豚保护基金会等国际组织赞助,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瑞士、英国、德国的鲸类专家参加了本次考察活动。本次考察采用了望远镜目视观察和声学考察相结合的手段对动物进行搜索,是近些年来我国组织的规模最大、方法设计最完备、技术手段最先进的一次长江豚类考察活动。水生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王丁博士担任了考察活动的总负责人。

        经过将近6周的考察,没有发现白鳍豚。生活在长江中的另一种鲸类动物长江江豚的数量也明显减少,初步估计最高可能不超过1400头。《科学》杂志援引了多位鲸类专家和动物保护人士对本次考察的评论。来自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Barbara  Taylor博士表达了对中国长江环境的担心和忧虑,她说鄱阳湖的挖沙活动是她一生见过的最为严重的生态灾难。另外一位同样来自美国NOAA的鲸类专家Robert  Pitman博士认为滚钩等非法渔业活动可能是造成白鳍豚伤害的最直接原因。Pitman博士说:在考察期间,他们见到很多渔民仍在使用滚钩捕鱼的作业方式。

        白鳍豚很可能成为近3个世纪以来灭绝的第四种大型水生哺乳动物,而白鳍豚的灭绝则完全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所造成,它是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和长江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的牺牲品。

        本次考察结果尽管多少有些让人失望,但是可喜的是这次考察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长江豚类生存状况的高度关注,并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发展和保护母亲河的又一次反思。本次活动引起了国务院办公厅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要求农业部研究解决办法。中国农业部于12月28日再次召开紧急会议讨论长江豚类的保护对策。随着严冬的逝去,科研人员们盼望着长江豚类及其他长江珍稀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工作能迎来一个暖意融融的春天。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