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北大、加大等联手探索斑马鱼全基因组突变新技术

来源:生物通
摘要: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和加州大学生物系的研究人员,最近在利用逆转录病毒插入法引发斑马鱼全基因组范围内基因突变的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研究人员采用其研制的一组技术,用假性逆转录病毒(pseudotypedretroviruses)感染斑马鱼胚胎,并且绘制了F1代斑马鱼基因组中前病毒整合(retroviral......

点击显示 收起

        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和加州大学生物系的研究人员,最近在利用逆转录病毒插入法引发斑马鱼全基因组范围内基因突变的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文章刊登于7月18日在线版《PNAS》。

        研究人员采用其研制的一组技术,用假性逆转录病毒(pseudotyped  retroviruses)感染斑马鱼胚胎,并且绘制了F1代斑马鱼基因组中前病毒整合(retroviral  integrations)的遗传位点。研究人员在F1斑马鱼中找到代表993个逆转录病毒整合的2045个序列。共599个整合位于现有的遗传集合(Zv6)中,233个整合定位于基因内。

        通过培育25个基因中携带前病毒整合的斑马鱼,研究人员证实,在接近一半的基因“点击率”中,mRNA转录水平下降了70%以上,整合出现在外显子或者第一个内含子中时突变的可能性最大。根据这些数据,将近1/5的整合会出现逆转录病毒的突变。另外,当鼠类白血病病毒特异整合到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不与其它内含子整合)时,会出现一个强烈的诱变效应。19个基因无活性事件中的3个有胚胎缺陷。根据研究人员所够勾勒的策略,可能F1代鱼中每30个测序反应就有1起突变事件。这与传统测序途径(TILLING,  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相比,鉴别斑马鱼基因突变的有效性上升20-30倍。将这种上升的有效性和F1代斑马鱼精子样本的低温冻藏相结合,有望得到在每个斑马鱼基因都含有突变的稳定的资源。(生物通  小粥)

注:

        TILLING: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将诱发产生高频率点突变的化学诱变方法与PCR筛选技术和Li-Cor  公司生产的4300  DNA遗传分析系统的双色红外荧光高通量检测技术有效结合,快速有效地从化学诱变剂(EMS)诱变产生的突变群体中鉴定出点突变,这一全新的、高通量、低成本的反向遗传学研究方法大大地方便了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

                        张博简介

                        张博    

                              1989年获北京大学学士学位;  

                              1992年获北京大学硕士学位;  

                              1995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  

                          

                              1994年-1995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1997年-2002年,瑞士苏黎世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后,  

                              1995年-2004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2004年-今,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作者: 2007-7-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