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17年,把珊瑚变成人工骨

来源:解放军报
摘要:17年前,一名年轻的医生将目光锁定在一项鲜为人知的科研课题上,孤独上路。17年后的今天,这项科研课题还在继续。当年的年轻医生已不再年轻,昔日他单枪匹马,如今他的身后集结着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17年来,他又走过一条怎样的科研之路。...

点击显示 收起

  17年前,一名年轻的医生将目光锁定在一项鲜为人知的科研课题上,孤独上路。



  17年后的今天,这项科研课题还在继续。当年的年轻医生已不再年轻,昔日他单枪匹马,如今他的身后集结着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



  他就是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院长尹庆水。



  究竟是一项什么样的课题,让他如此执着?17年来,他又走过一条怎样的科研之路?



  8月下旬,记者走近尹庆水,聆听他一路跋涉的脚步声。



  “战场需求是科研立项的航标灯”



  1993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年轻的骨科医生尹庆水,大胆将科研目光锁定在珊瑚人工骨研究上。这是一项着眼未来战场抢救的超前沿课题。



  以珊瑚为原料研发人工骨,这一想法很多人闻所未闻。当时,国外这方面的研究也才刚刚开始,国内的研究是一片空白。有的人认为他是异想天开。



  好心的朋友劝他,眼下是什么时代?大家都在拿着利益的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科研立项要实际点,能尽快见到成果为好。“就算这块陌生领域里能挖出个金娃娃,啥年月才能挖到?等胡子都白了,即使成功了又有啥意思呢?”



  朋友的话让尹庆水有些犹豫。那夜,他辗转反侧,脑海里一直在思索:“我究竟该怎么做?”最终,看着挂在床头的那身军装,他找到了答案:“我首先是一名军人,科研不能时时都和经济利益连在一起,战场需求是科研立项的航标灯。”



  于是,尹庆水一个人静悄悄地踏上了自己的攻关征程。



  “把井挖到足够深,泉水才能涌出来”



  起步是极其艰难的。



  没有实验材料,也没有相关实验设备。尹庆水利用节假日,不顾风高浪急,独自登上南海岛屿寻找珊瑚,再将这些沉重的“宝贝”一袋袋辗转运回广州。



  要把珊瑚改造成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需要高压反应装置。没有实验设备,他冒着实验氨气泄漏中毒的危险,在家里用做饭的高压锅进行实验,还养了许多实验用的小动物。



  想找一本人工骨研究方面的专著,他找了很多天,仍然一无所获。尹庆水白天忙临床,夜晚,挑灯查找文献资料,做实验。



  单车断了斜梁,顾不上买新的,用铁丝和钢筋捆绑一下,就骑着四处找人,寻求相关技术支持。有人跟尹庆水开玩笑:“单车骨折了,还绑夹板固定?”他指着断梁开心一笑:“咱骨科医生有这个特长。”



  每往前迈一小步,都不容易。有一次,尹庆水把刚刚精心完成的一个珊瑚人工骨动物实验标本放在办公桌上,等忙完病房里的事,回头发现桌上的标本不见了,急得团团转,找了半天,发现标本被丢进了垃圾桶。



  那天晚上,他一个人在阳台上坐了近两个小时,在无边的孤独中与自己对话:我真的是不务正业吗?10年磨一剑,我才坚持了几年?



  仰望着满天星斗,他给自己打气:“安下心来,在自己认定的领域里坚持走下去,肯定能有所收获。”



  1996年,科研课题开出了“第一朵小花”,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尹庆水并没有满足。他深信:这是一个泉水丰沛的泉眼,把井挖到足够深,泉水才能涌出来。



  “科研只有涉深水,才能得蛟龙”



  “科研只有涉深水,才能得蛟龙!”这是尹庆水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课题里的难题像锁链,环环相扣。因为珊瑚人工骨属于应用基础研究,需要材料学、数字与信息科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动物学等多种学科支持。



  1999年,珊瑚人工骨研究获得广东省科研攻关课题基金支持。此时,潜心科研的尹庆水走上了科室领导岗位。新的岗位让他围绕课题打造科研人才链的设想成为现实。在6年多里,他把自己带出来的10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吸引进了课题组。



  张余是尹庆水带的第一个研究生。为了让他在珊瑚人工骨研究领域走得更远,尹庆水不急不慌,精心指导张余不断扩展知识领域,从硕士一直读到博士后,专业也从临床医学延伸到了理学、工科等多个层面和领域。如今,他挑起了珊瑚人工骨实验室副主任的重担。



  在尹庆水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走进科研团队,珊瑚人工骨这棵科研之树日渐枝繁叶茂。这几年,他们先后获得军队和国家各类科研成果奖20余项,其中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3项,获国家专利4项。



  如今,用高压锅做实验的艰辛已成历史,他们的“骨科矫形技术与植入材料实验室”已成为广东省骨科重点实验室。珊瑚人工骨课题研究主干也已向计算机辅助技术、生物力学、骨科器械设计、生物工程等一个个枝杈伸展,带动起了骨创伤、四肢损伤、骨关节损伤等学科分支的研究。



  伴随着耕耘与收获,这个小“院”也有了大品牌,不仅成为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院校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学位授予点,还是全军博士后工作站成员之一、全军创伤骨科中心。



  广西边防某团战士刘思锐患了一种罕见的大范围溶骨症,全身没有一块健全的骨头。为了挽救这名战士的生命,他们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攻克一道道医学难关,为其成功实施了包括人工骨盆置换在内的数十次手术,使瘫痪的刘思锐重新站了起来。



  尹庆水说:“现在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的珊瑚人工骨研究成果已用于临床,有的国家甚至划出专门海域,把珊瑚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储备起来,未来的路还很长,得加快步伐。”



  编余小议  徐双喜

耐得住寂寞是一种境界



  耐得住寂寞是科研工作者最为宝贵的品质之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一干就是40多年,面对各种各样困难,他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于攀上了科学高峰。他与年轻人谈成功之道时说:农业科技工作是非常清贫的,是要耐得住寂寞的。



  当今社会诱惑很多,少数科研工作者也染上了浮躁之风:有的盯着市场搞科研;有的盯着获奖搞科研;有的不尊重科研规律,急功近利。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有着独有的规律和特点,一个课题从选题、立项、攻关到最终完成,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只有对科研工作心无旁骛,不为名诱、不为利惑、不为物累,历经失败而不馁,科研之树才会根深叶茂,开花结果。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院长尹庆水,17年坚持一项课题不动摇的事实证明:科研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大有作为!
作者: 2010-9-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