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科学》呼吁改变现有施肥模式

来源:中国农资网
摘要:10月8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南丹麦大学教授DonaldCanfield撰写的《地球氮循环演变与未来(TheEvolutionandFutureofEarth‘sNitrogenCycle)》文章,提出“过去一个世纪人类大规模施肥活动已经严重破坏了地球原有的氮循环活动,造成水资源富营养化、温室气体氧化亚氮排放增加,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改变现有施肥模式,减少氮......

点击显示 收起

     10月8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南丹麦大学教授Donald  Canfield撰写的《地球氮循环演变与未来(The  Evolution  and  Future  of  Earth's  Nitrogen  Cycle)》文章,提出“过去一个世纪人类大规模施肥活动已经严重破坏了地球原有的氮循环活动,造成水资源富营养化、温室气体氧化亚氮排放增加,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改变现有施肥模式,减少氮肥使用。”



  Donald  Canfield及其研究小组跟踪了从地球诞生到当代的“地球氮循环”活动,研究表明,大约27亿年前地球就已经通过大气化学反应和缓慢地质活动控制早期的氮素循环,微生物负责小范围内氮素的有机转化活动。但是,从1960年到2000年,全球化肥用量增加了800%,化肥大量施用不仅提高农业成本,更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尤其是氮肥大量施用造成海洋、沿海“不毛之地”(Dead  Zone)增多,农业温室气体氧化亚氮排放增加。



  据了解,氮肥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之一,每年全球氮肥消费9000万吨(折纯),但是由于氮肥活性很强,很容易活化到环境,以气化、淋洗等方式排放到环境中,成为河流、湖泊、海洋的污染源之一,广受世界科学家关注。



  文章最后指出,微生物活动也许能够在未来几十年创造一个新的稳定态氮循环,但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2050年以前氮肥消费还将增加,这就意味着地球上的“不毛之地”将继续增加。为了尽可能降低人类对氮循环的破坏作用,文章建议采用轮作制度、控制化肥用量、利用基因工程进行富氮作物研究、通过育种技术改良粮食作物品质、培育根际固氮作物、提高化肥使用成本等措施以改变现有施肥模式。



  《科学》杂志1880年由爱迪生创办,1894年成为美国科学促进会官方刊物,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综述文章以及分析科学研究进展和科学政策的期刊。该杂志所刊登的文章大都涉及人类社会重大发现、发明以及一些重要观点。



  链接



  2009年2月17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刊登了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巨晓堂和张福锁教授的文章《通过改善集约化农业氮肥管理降低中国农业生产体系环境风险》,指出过量施用氮肥会引发对环境的污染。在中国现有集约化农业体系中可减少约三成氮肥施用量。



  2010年2月19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由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张福锁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的文章《中国主要农田土壤显著酸化》,指出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主要农田土壤酸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2.2倍,氮肥过量施用是农田土壤酸化加速的首要原因。



  2010年4月12日,PNAS刊登了北京林业大学刘俊国教授等人撰写的论文《对全球农田土壤氮循环的高分辨率评估》,指出每年注入环境的氮数量约有一半来自于化肥氮,全球氮的平均回收率为59%。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