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在遗传学的海洋中“与鱼同乐”

来源:《科技生活》周刊
摘要:她,尝试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开展遗传学双语教学。她与她的团队,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达87%的斑马鱼打了近10年的交道,攻克了困扰斑马鱼研究领域30多年的一项世界性科学难题,使人们能够随意对斑马鱼的基因组进行定点改造,用来制备模拟人类疾病的斑马鱼模型。这项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

点击显示 收起

  她,尝试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开展遗传学双语教学。她与她的团队,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达87%的斑马鱼打了近10年的交道,攻克了困扰斑马鱼研究领域30多年的一项世界性科学难题,使人们能够随意对斑马鱼的基因组进行定点改造,用来制备模拟人类疾病的斑马鱼模型。这项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



  在教学还是科研领域,这个梳着马尾辫,声音细腻的姑娘总是一马当先。她就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张博教授。



  对于张博来说,教学和科研都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境界,是很轻松愉悦,能够带来灵感的工作。用张博的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只要兴趣在这里,怎么着都能做出点名堂来。在张博眼里,遗传学有它独特的魅力,教学与科研能够很好地相互促进。早在中学时,她听到老师讲现代遗传学的基础孟德尔遗传定律,当时她就为这一定律的神奇而惊叹不已。“那么复杂的生命现象,竟能用这么简单的数学方法来表达。”



  高考时,张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遗传学。1985年,张博放弃了保送北医口腔医学院的机会,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攻读细胞生物学及遗传学专业。那时,该学科是最先进最前沿的领域,就像现在的系统生物学一样。之后的几年里,张博为了深入其中,一直坚持潜心深造,读完本科、硕士、博士等。在这段时间里,张博在科研上一直从事真核细胞细胞核结构与功能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小鼠、线虫、果蝇……这些科学家眼中的“红人”,并没有得到张博的青睐。十年前,从瑞士苏黎世大学完成博士后训练回到母校后,张博从学校的科研发展需求出发,抓住机遇,选择了独辟蹊径,研究一种个头小、但大有用途的斑马鱼。之所以对这种生物“情有独钟”,原因在于,斑马鱼不仅有很强的生命力,这种实验动物的养殖也较便宜。



  更重要的是,斑马鱼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并且胚胎透明,可以作为脊椎动物的模型,把遗传学和胚胎学的研究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它研究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机理。



  为了开展这项研究工作,首要的任务是建设一个“斑马鱼之家”。张博及其所在的合作团队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尤其是“985”学科建设经费资助的斑马鱼水体实验室设备的论证与免税申请等工作,张博一直全程参与。如今,北大生科院的鱼房作为亚洲最大的斑马鱼水体实验室之一,已经名气不小。在张博的领导下,斑马鱼水体实验室曾经作为国家斑马鱼模式动物中心北方中心的主要基地,举办了全国第一届斑马鱼研究技术培训班,并为全国的斑马鱼研究领域的同行提供了多种技术咨询与资源服务。



  她自己也在这个研究领域多有建树,并引起了同行们的关注。斑马鱼研究领域和很多其他物种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纷纷来函向她索要相关的研究资料。从《自然·生物技术》上的论文发表仅短短5个月,张博领导的团队已经向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国内的生命科学各个研究领域的40多家实验室无偿赠送了使用基因组定点突变技术所需的实验材料。未来,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课题研究,能为揭开遗传与发育的奥秘,攻克人类一些重大疾病带来帮助。
作者: 2012-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