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根瘤菌研究获基因组测序新成果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摘要:该文是田长富博士继与法国同行在PNAS合作(并列第一作者)发表文章之后,我校根瘤菌相关研究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体系是研究共生进化的模式体系之一,也是可持续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际上逐渐形成一种观点:多样的根瘤菌共生机制与根瘤菌的物种系统发育历史无关。基于陈文新院士课题......

点击显示 收起

5月29日,中国农业大学陈文新院士课题组的田长富博士等在 PNAS 发表了题为“Comparative genomics of rhizobia nodulating soybean suggests extensive recruitment of lineage-specific genes in adaptations”的文章。该文是田长富博士继与法国同行在 PNAS 合作(并列第一作者)发表文章之后,我校根瘤菌相关研究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体系是研究共生进化的模式体系之一,也是可持续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际上逐渐形成一种观点:多样的根瘤菌共生机制与根瘤菌的物种系统发育历史无关。基于陈文新院士课题组前期的根瘤菌遗传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田长富博士等从1000余株大豆根瘤菌中选取了26株Sinorhizobium和Bradyrhizobiumn两属代表菌株,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研究发现:两属根瘤菌各自特有功能基因与它们的生物地理分布特征相符;已知功能基因(包括共生及环境适应基因)在各基因组中的有无特征可以反映根瘤菌的物种系统发育关系,而根瘤菌的泛基因组相关信息则不能正确反映这种关系;遗传重组和水平基因转移在核心基因组的进化历史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修正了国际上有关根瘤菌共生机制进化的假说。该研究还提出了一个新的工作模型:在根瘤菌适应共生互作和其它环境条件的过程中,广泛调用了系统发育分支特有的基因,这个过程受着根瘤菌物种形成机制的控制,而这个过程本身或许就是根瘤菌物种形成与分化的重要环节。 

该研究为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重大项目,由我校生物学院陈文新院士课题组的田长富、张延明、李勤勤、张云增以及华大基因研究院的周袁杰等共同完成,田长富博士是该文的通讯作者之一,负责课题的设计、数据分析以及论文的撰写工作。该项研究取得的突破不仅对根瘤菌研究工作具有深远影响,而且将对我校微生物学科进入ESI前列起到重要作用。

在此之前,田长富博士与法国Laboratoire des Interactions Plantes-Microorganismes同行在 PNAS 发表了名为“Plant-activated bacterial receptor adenylate cyclases modulate epidermal infection in the Sinorhizobium meliloti-Medicago symbiosis”的研究文章。

作者: 2012-6-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