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科学家研究血清素获重大突破

来源:中国科学报
摘要:美国《科学》杂志将于3月21日同期在线发表两篇相关论文,介绍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蒋华良课题组、美国Scripps研究所RayStevens课题组、北卡罗那大学BryanRoth课题组关于五羟色胺(血清素)的联合研究成果。因此,五羟色胺系统一直是药物研究与开发的热点,作用于该系统的药物广泛用于抗精神分裂症、偏头痛......

点击显示 收起

    美国《科学》杂志将于3月21日同期在线发表两篇相关论文,介绍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蒋华良课题组、美国Scripps研究所Ray Stevens课题组、北卡罗那大学Bryan Roth课题组关于五羟色胺(血清素)的联合研究成果。 

  五羟色胺是人体重要的一种神经递质与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控制着认知、学习、感情、情绪等脑神经活动;在外周神经系统中,五羟色胺控制着生殖、代谢、血管收缩、骨骼发育等生理功能。因此,五羟色胺系统一直是药物研究与开发的热点,作用于该系统的药物广泛用于抗精神分裂症、偏头痛、抗呕吐及肥胖症等疾病。 

  然而,五羟色胺功能复杂,亚型繁多,临床用的五羟色胺调节剂特异性和选择性差,常引起毒性副作用。由于五羟色胺受体是膜蛋白,柔性较大,蛋白质表达、提纯与结晶难度极高。而五羟色胺受体结构的长期匮乏,阻碍了五羟色胺受体的生物学理解及其药物研发。 

  徐华强课题组长期以来坚持GPCR(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于2012年初与合作者同时攻克了五羟色胺受体1B及2B两个亚型的激动剂复合物的晶体结构。 

  徐华强等人还与蒋华良课题组合作,利用计算生物学手段,对五羟色胺受体系统的配体识别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深入阐述了五羟色胺受体—配体结合的分子机制。在结构测定的基础上,他们又与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Bryan Roth合作,利用点突变及下游信号传导的分析,揭示了五羟色胺受体亚型的信号传导特异性。 

  《科学》杂志审稿人对此研究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五羟色胺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并将这两项成果作为两篇论文同时发表。徐华强认为,这些研究将对五羟色胺系统的生物学发展及药物研究产生深刻影响,特别是对如何增强五羟色胺配体的特异性,降低其副作用有重要意义。

作者: 2013-3-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