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蜂毒过敏的正效应

来源:中国科学报
摘要:看过《生活大爆炸》的人一定对剧中Howard对花生严重过敏印象深刻,这个可怜的犹太人只要吃一丁点花生,整个人立刻就会“肿起来”,如不及时救治足以致命,令人骇然。剧中虽有夸大之嫌,现实生活中,过敏反应的确令具有各种各样过敏体质的人头疼不已。许多人对蜇人的马蜂、蝎子心存怯意也是同样道理,蜂毒、蝎毒会引起人体......

点击显示 收起

看过《生活大爆炸》的人一定对剧中Howard对花生严重过敏印象深刻,这个可怜的犹太人只要吃一丁点花生,整个人立刻就会“肿起来”,如不及时救治足以致命,令人骇然。剧中虽有夸大之嫌,现实生活中,过敏反应的确令具有各种各样过敏体质的人头疼不已。

 

许多人对蜇人的马蜂、蝎子心存怯意也是同样道理,蜂毒、蝎毒会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和中毒,严重者甚至于马蜂毒针下殒命。然而,最近美国的两项动物研究却表明,过敏反应不只有“要命”的一面,在某些时候甚至可以“救命”。

 

研究发现过敏正效应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有一型和二型两种方式来阻挡不熟悉或具有潜在危害的物质(抗原或过敏原)。所谓的“一型”是指在体内将病毒、细菌、有害微生物等杀死,“二型”则是通过喷嚏、咳嗽乃至呕吐等手段将过敏原排出体外。由于二型反应和抗体的产生,免疫系统已进化为能成功地预防寄生虫病(如疟疾)。然而这种功能有时却会“滥用”,遇到花粉、花生等也会产生反应,严重者甚至休克或死亡。

 

斯坦福大学病理学家斯蒂芬·加利(Stephen Galli)和他的同事为了探索过敏反应潜在的正效应,用两组不同敏感型的小鼠(一型和二型)开展了一项研究。

 

他们首先将一种常见过敏原——蜂毒,以非致死剂量注射给两组小鼠,结果两组小鼠都只表现出二型反应,且体内对蜂毒特异性的IgE抗体(免疫球蛋白E,被认为是过敏反应的介导因素)含量升高。3周后,研究者们给两组小鼠注射了致死剂量的蜂毒毒素。

 

“这是一个过敏专科医生想象不到的结果。”加利说,“第二次注射后,小鼠得到了保护。”结果显示,一型小鼠中在第一次注射后出现过敏反应者有86%撑过了第二轮注射,而没有出现过敏反应的存活率只有7%;二型小鼠中这两组数字则分别是80%和28%。研究者利用蛇毒对这一实验进行重复,结果依然如此,这是由于蛇毒中存在和蜂毒类似的过敏成分。

 

耶鲁大学的一个免疫学团队也证明了蜂毒引起的二型过敏反应可以使小鼠获得应对致死剂量毒液的保护效应,而IgE缺乏症的小鼠则丧失了这一保护机制。该研究团队通过跟踪小鼠产生二型过敏反应的各个步骤进一步研究发现,激发这种效应的毒素成分是一种叫做PLA2蛋白酶(存在于蛇、蜘蛛等动物的毒液内),该蛋白酶具有破坏细胞膜的能力。

 

“(细胞膜被破坏后)免疫系统会发出各种化学信号以修复被破坏的细胞膜,从而触发启动过敏反应。”该团队的负责人拉斯蓝·麦德士托夫(Ruslan Medzhitov)说。

 

此两组用小鼠进行的研究发现,非致死剂量的蜂毒引起的过敏反应可以挽救致死剂量蜂毒中毒小鼠的生命。两组研究成果均发表在Immunity杂志上。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教授孙学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目前尚无法知道是否人类也可以发生同样的效应,但这一发现仍值得重视。

 

“人类过敏反应从道理上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孙学军告诉记者,这一反应具有共体特征,且都是通过IgE实现。“不过人类的情况需要研究确认,不能简单推延。”

 

对此,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军表示赞同。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IgE是过敏反应中的核心分子,该研究结论对人体过敏机制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但如果仅仅从动物实验的角度来讲,尚且无法回答是否适用于人的过敏反应机制。”

 

正视过敏反应

 

“按照经典过敏反应理论,这一结果完全无法解释。”孙学军告诉记者,“人们一直把过敏当作一种疾病,经典的过敏概念被作为一种‘有害’现象。而这项研究让人们知道,这种表面上的有害可能是生物进化的一种潜在的保护性反应。”

 

孙学军坦言,过敏体质的确是困扰许多人的问题,但是今天我们在控制这一“疾病”的同时,要考虑到可能会有负面作用。他举例说,这非常类似用免疫抑制来控制炎症,必然会有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细菌感染的问题。

 

“过去我们只看到其不利的一面,现在发现了有用的一面,或者这才是过敏的本质。”孙学军说,生物学研究逐渐发现,过去认为的许多不好的如发烧、疼痛、高血压、肥胖等生物现象,以及一些认为不好的如兴奋毒性氨基酸、自由基、胆固醇、金属离子等生物成分,其实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价值。

 

“我们不能从单方面来认识某一事件和效应,负面效应可能只是正面效应的表象。”孙学军转而说,“不过,这些所谓的正面效应对我们人类到底有没有现实价值,还需要探讨。”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