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生物能源

燃料乙醇吞噬玉米?

来源:新京报
摘要:乙醇产业出现过热倾向温州人吉林投资玉米深加工2006年12月30日,吉林酒站开发区,一块空旷的土地上停着数辆工程车,远处一个巨大的厂房钢结构在风雪中矗立着。一个“玉米乙稀工程项目”的条幅在寒风中飘摇。据了解,该项目是吉林市目前惟一的温州人投资的玉米深加工企业。预计开工后年消耗玉米45万吨。...

点击显示 收起



  一些项目以高科技、深加工立项,但生产酒精、淀粉等低级产品;乙醇产业出现过热倾向



  温州人吉林投资玉米深加工



  2006年12月30日,吉林酒站开发区,一块空旷的土地上停着数辆工程车,远处一个巨大的厂房钢结构在风雪中矗立着。一个“玉米乙稀工程项目”的条幅在寒风中飘摇。



  这是吉林博大生化有限公司的施工场地。这家公司是由温州人毛振闯投资建设的。



  据了解,该项目是吉林市目前惟一的温州人投资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但12.8亿的总投资显示出温州人的大手笔。



  该公司施工建设指挥部的负责人董典柱介绍,该项目占地50公顷,计划投资12.8亿元。一期为15万吨乙烯工程,投入4.9亿,2006年5月开工,预计2007年年末竣工。随后二期附加产品环氧乙烷工程启动,2008年彻底完成全部建设。预计开工后年消耗玉米45万吨。



  对于发改委暂停所有玉米深加工项目审批的消息,董典柱表示:“2005年我们就与政府签订了投资协议,不会受政策影响,施工计划不变。”



  博大公司指挥部的大厅里摆放着一个花篮,上面写着“祝温州商会会员马到成功”。“他们算是开路先锋,更多温州人对来吉林‘炒玉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暂时在观望中。”吉林市温州商会人士透露。



  博大公司内部人士透露,该企业一期规划实际上是年产15万吨酒精,4万吨乙烯。但董事长毛振闯以“马上要和政府领导谈事”为由婉拒了记者采访。



  酒精项目大量上马



  吉林省粮食局资料显示,仅全国玉米产量第一大城市吉林省榆树市地区就有200多家以玉米为原料的中小型酒精厂。



  某吉林省粮食专家证实,吉林省目前一些玉米深加工项目以高科技、深加工为名立项,“可是很多人都将一个项目弄成三期,一期就搞酒精、淀粉,只要有利润,企业就不会再去搞二期、三期的高精尖项目。”



  吉林粮食系统的一个内部资料显示,2005年该省玉米深加工产业中,淀粉行业消耗玉米290.7万吨,比上一年增长21.1%,而酒精行业消耗玉米196.5万吨,比上一年增长幅度达65.1%.吉林省酒精产量由2001年的全国第六位一跃成为中国酒精产量头位,更微妙的一个比较是,白酒行业消耗玉米16.8万吨,比上一年减少了44%。



  “酒精有利可图,一些酿酒企业干脆改行造酒精了。”吉林省粮食系统人士表示。



  吉林省对酒精的狂热并不是个案。发改委披露,2006年以来,各地积极要求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产业,一些地区存在着产业过热倾向和盲目发展势头。目前,以生物燃料乙醇或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等名目提出的意向建设生产,能力已超过千万吨。而国家“十一五”计划预计的乙醇产能为500万吨。



  这么多的酒精流往何处?以吉林省为例,一部分卖给南方酿酒企业。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现在许多企业放弃发酵法而是用勾兑法造酒,这刺激了吉林酒精厂的上马。吉林省内的食用酒精大多流向四川的酒厂,其中甚至包括某国内酒业著名品牌。



  另一部分进入乙醇汽油领域。例如,2006年12月13日,吉林当地媒体报道了一起销售假冒伪劣乙醇汽油的案件。2005年7月至2006年9月间,吉林省中润石化产品经销有限公司以乙醇汽油的名义购进私人勾兑的假乙醇汽油1.0981万吨,并按乙醇汽油分别销售到其所属的13家加油站。



  知情人士透露,还有一种流入燃料乙醇领域的方式为,国家定点生产燃料乙醇的单位外购酒精,满足生产不足。



  “吉林省一些知名酒精企业就以此为生。”知情人士透露。



  “这些年来,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地区确实上马了很多玉米加工企业,而且有些企业确实停留在加工酒精、饲料和淀粉等相对较低的加工水平上,产品附加值不高。”吉林省农业部门一位领导对记者表示。



  吉林农业大学孙立诚教授表示,目前吉林省各地一些低水平的玉米加工项目一窝蜂地上马,肯定要造成资源浪费。很赞成国家发改委的政策。“什么东西都怕一拥而上,看看国家以前的教训,汽车、钢铁,例子不少了。”孙立诚说。



  燃料乙醇公司否认外购酒精



  国家定点单位吉林燃料乙醇公司与温州人的博大生化有限公司仅仅相隔一条街道,遥遥相望。



  “这不,同行就开到家门口来了。公司高层前段时间还专门开会研究,如何应对吉林省大量上马的玉米项目的问题。”2006年12月30日,吉林燃料乙醇公司主管宣传的于万夫表示。



  2003年10月,吉林燃料乙醇公司第一条30万吨生产线投产,2003年11月,吉林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封闭运行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省份。



  三年来吉林燃料乙醇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据于介绍,我国汽车保有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燃料乙醇的消耗量也随之增长。根据发改委当初规划,吉林省燃料乙醇供应吉林、辽宁两省,目前吉林省年消耗量约为12万吨,辽宁消耗量约为24万吨,总计36万多吨,超出了一期计划的年产30万吨的生产能力。



  吉林燃料乙醇公司通过“改良湿法”工艺,于2006年3月份就使生产能力达到了40万吨,2006年11月7日又进一步提高至50万吨。



  “目前产能除满足正常需要,还有一定剩余。”于万夫说。而这正符合了与发改委通知中的要求———燃料乙醇生产规模要留有一定富余能力,保障市场供应。



  吉林燃料乙醇公司的部门主管马煜国因此否认该公司有外购酒精的做法。



  吉林省粮食部门人士称,由于发改委通知中规定,燃料乙醇定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需要审批。吉林燃料乙醇公司二期30万吨项目因此搁浅,成为吉林省受新政策影响最大的企业。



  “发改委的人还在催问我们批了60万吨的项目,怎么后一半项目不上了?”



  于万夫也否定了项目搁浅的说法。



  于介绍,吉林燃料乙醇公司3.2万吨玉米产1吨乙醇,同时产970公斤的高蛋白饲料和67公斤的玉米油,“完全达到了发改委要求的‘吃干榨尽’的要求。”



  而且除了燃料乙醇,吉林省燃料乙醇公司还有“副业”———年产5万吨的乙酸乙脂项目和10万吨生物有机肥等项目。“省发改委的人多次提醒我们,国家对燃料乙醇的补贴迟早会终止,必须提高自营能力。”



  “通知中说保护重点企业,我们是定点企业当然要得到扶持。”在于看来,发改委清理整顿乙醇项目一方面可以清理一些假燃料乙醇项目,保持市场健康。另一方面可以打击小项目对玉米原料的蚕食,扩大大型企业的粮源。



  于万夫透露,吉林燃料乙醇计划2007年、2008年将产能扩大到70万吨和80万吨。那么其玉米消耗能力在2008年将达到250万吨左右。



  精细深加工企业获国家扶持



  “这几年我一直呼吁别把玉米仅用于加工酒精。”



  2006年12月28日大成集团的董事长徐周文表示,在他眼里用玉米生产酒精和淀粉等初级产品,无异于浪费资源。



  根据徐周文的解释,玉米的分子结构是六个碳,如果用玉米生产乙醇,发酵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失去一个碳。最后生成酒精,又浪费一些碳,实际上,按照重量来说,造酒精玉米利用率不到40%.而大成集团总的利用率是99.7%.“基本上吃干净。”



  2006年12月28日,徐周文站在大成集团食堂的大厅里扳起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大成集团玉米深加工最初也是生产单一的淀粉,但经多年发展,有三方面显赫的数字值得一提。



  一是目前公司产品扩大到变性淀粉、淀粉糖、氨基酸和玉米化工醇等四大系列逾200多个品种。“根据美国的经验,玉米深加工最多可以生产3000多种产品,我们还有非常广阔的开拓空间。”



  大成集团助理总经理李维刚表示。



  二是玉米利用率高达99.7%,位于国际领先水平。“达到了发改委要求的吃干榨尽的水平。”



  三是“十五”初期,我国赖氨酸市场供应量的95%依靠进口,赖氨酸生产技术由几家外国大生产商垄断控制,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从2001年起,大成集团开发出了赖氨酸、苏氨酸等若干系列新产品。其中赖氨酸生产能力超过美国、日本和德国等企业,跃居世界第一位。淀粉、变性淀粉和淀粉糖生产能力位居国内第一位。



  上述业绩使大成集团在“全面清理在建和拟建项目”的形势下,反而得到发改委的支持。2006年4月,大成集团开始兴建玉米化工园区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年消耗玉米300万吨,将使大成集团的年玉米消耗总量达到600万吨。“我们化工醇项目,国家就无偿给了4000万。”徐周文透露。



  发改委的《玉米深加工项目通知》中明确表示,要加大对规模小、技术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企业的整合力度,淘汰资不抵债、亏损严重的小企业;加快企业的兼并重组,鼓励强强联合,做强做大一批大型骨干企业。



  “对于发改委的这个文件,我们是举双手赞成的。”



  大成集团的董事长徐周文认为,大量小型玉米加工企业资源消耗大,而且扰乱了原料价格,不利于市场稳定。



  本报记者高泽阳张冰



  ■政策影响



  试点企业不受禁令影响



  中粮旗下企业转向发展非粮燃料乙醇项目,国家禁令主要是针对未经审批企业



  2002年,国家批准了吉林燃料乙醇公司、黑龙江华润酒精公司、河南天冠燃料乙醇公司和丰原生化(6.23,-0.06,-0.95%)公司四家为首批国家级燃料乙醇产业试点基地。试点企业认为,本次发改委相关政策不会对企业造成影响。



  中粮未来发展非粮燃料乙醇项目



  目前4家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的试点企业,有3家跟中粮有关系,黑龙江华润是中粮的全资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是中粮的参股企业,丰原生化也于11月21日与中粮签署框架协议,使后者成为控股股东。



  针对此次国家叫停粮食生产燃料乙醇的通知,中粮表示对其基本没有影响,因为除了上述3家试点企业外,中粮新上的燃料乙醇项目以非粮为主,其相关负责人表示,中粮在国家禁令颁布很久之前就开始积极发展非粮原料。



  2006年底,中粮出台了其燃料乙醇的计划,在未来5年,中粮集团将生产燃料乙醇310万吨,占到国家“十一五”期间500万吨生产总规划60%以上的份额。



  在中粮与丰原生化签署股权转让框架协议的时候,中粮一位人士向记者透露“中粮将在现有燃料乙醇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非粮食原料(如木薯、甜高粱)的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的生产和纤维素乙醇的研发”。



  中粮现在已经在广西、山东、河北、内蒙等地对木薯、红薯、甜高粱等原产地进行了跑马圈地,其与丹麦诺维信(Novozymes)中国公司在黑龙江也已经合资建成了一个500吨的秸秆乙醇项目,预计明年该项目将投产5000吨。而河南天冠也于2006年8月开始建设年产3000吨的纤维素乙醇项目,成为国内首条纤维乙醇产业化生产线。



  对4家试点企业不会造成影响



  试点企业丰原生化董秘办人士表示,此次国家对燃料乙醇的限制对企业并无太大影响,燃料乙醇项目不论是新建还是扩建都需要得到国家审批,丰原生化开始时的产能是12万吨,后来新增32万吨,两次都已经得到了国家的审批。由于刚刚扩大了产能,因此近期不太可能再进行增加。华润酒精公司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其15万吨新增产能也已经得到了国家的批准。



  在4家试点企业看来,国家的禁令主要是针对偷偷上马,没有经过发改委审批的企业,而对4家试点企业现今的生产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目前,4家企业的产能近140万吨,国家发改委的文件中则表示要在“十一五”期间将粮食生产燃料乙醇控制在150万吨左右。



  在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中,木薯、红薯、秸秆等都可作为原料。但粮食生产燃料乙醇则较非粮食生产燃料乙醇更为经济。



  丰原生化董秘办上述人士称,按出产的燃料乙醇成品算,包含了技术性问题和原料性问题两个方面: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虽然原材料贵,但生产工艺较为简单,中间成本低;而用非粮原料生产,则面临着复杂的工艺流程以及全新的技术设备,使得成本高于粮食生产燃料乙醇。
作者: 2007-1-1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