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生物能源

非粮能源作物开发潜力大

来源:中国气象报
摘要:5亿农户适宜发展沼气,有大量宜农宜林荒山、荒坡和盐碱地可用于种植非粮能源作物,能源开发潜力大。在重要粮食产区,很多被高度开发的江河流域已经在其资源贮量的极限上运转,一些大型流域的灌溉亦受到径流减少、盐渍化、洪水、海平面上升和工业污染的威胁。雨养农业将是气候变化最大的受害者,在贫瘠的半干旱地区,由于......

点击显示 收起

本期嘉宾: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赵成义  

  采 访 人:本报记者 单丽静

 

  

 

  全国每年约有6亿多吨秸秆产生,有近1.5亿农户适宜发展沼气,有大量宜农宜林荒山、荒坡和盐碱地可用于种植非粮能源作物,能源开发潜力大。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日前,来自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气候变化相关领域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重庆,畅谈交流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领域的新进展和新成果。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成义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农业受灾害影响愈加严重

 

  赵成义说,近几年来,强烈的热带气旋、热浪、暴雨、干旱、洪水、飓风和海平面上升屡见不鲜,而气候变化大背景将会导致更多的自然灾害,从而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日益频繁的干旱、气温的上升、更加不稳定的降雨将使农业系统遭到破坏,到2020年,在农业依赖降雨的地区,其产量可能下降50%;在供水方面,频繁的旱灾和洪涝使农民面临着更多的不可预测性和多变性,;降雨、土壤蒸发和蒸腾的变化将减少某些地区的径流量,威胁灌溉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在重要粮食产区,很多被高度开发的江河流域已经在其资源贮量的极限上运转,一些大型流域的灌溉亦受到径流减少、盐渍化、洪水、海平面上升和工业污染的威胁;雨养农业将是气候变化最大的受害者,在贫瘠的半干旱地区,由于干旱季节延长,作物歉收的危险将会增加。

 

  在就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后,赵成义介绍,据统计,全国每年生产6亿多吨秸秆,有近1.5亿农户适宜发展沼气,有大量宜农宜林荒山、荒坡和盐碱地可用于种植非粮能源作物,能源开发潜力大。力争到2010年,通过农村生产生活节能和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微水电等开发,新增能源节约和开发能力5000万吨标准煤以上。因此,中国农业每年有大约2亿吨的碳减排潜力。

 

  以新疆柽柳、滴灌项目为例

 

  为此,赵成义建议,积极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重点区域的化肥、农药和水的利用率;逐步建立一批循环农业示范区,使示范区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攻克干旱多风环境下苗木成活机理与造林关键技术,实施退耕还林(草)10年规划;积极实施退牧还草工程。

 

  例如,新疆开展柽柳、滴灌试点项目,主要通过增加固碳、用生活能源替代、减少氮肥投入、减少柴油消耗等方式,来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农民收入。

 

  柽柳项目所能带来的温室气体减排来自柽柳生物量的增长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土壤碳汇。随着柽柳在沙漠中的生长,柽柳本身的生物质不断积累,起到了固碳作用。同时,周围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也会不断增加,土壤中的碳含量也会随之增加,起到了土壤碳汇的作用。除了温室气体减排,该项目也能显著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防风固沙,保护环境,帮助农民脱贫。2008年和田地区种植柽柳10万亩,接种大芸6万亩,大芸产量已达到20-40吨。

 

  滴灌项目则是通过滴灌技术的推广,有效减少土面蒸发、不受风力的影响、不产生地表径流,水可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在坡度较大的耕地应用滴灌不会加剧水土流失,同时还可控制杂草生长,减少杂草与作物争夺水分和养分,减少生产成本。

 

  实践表明,滴灌较常规灌溉能节水50%左右,省肥20%,省农药10%,增产10%-20%,增加综合经济效益40%以上。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