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咣——”,随着香港联交所里敲响的锣声,中国又一家生物医药企业——上海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上市。位于凯旋路安顺路交界处的写字楼里,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吴剑英回忆起企业发展的跌宕起伏,百感交集。
嗅准良机:快狠准并购优质资源
时光回溯到8年前。
位于上海松江区的华源生科生物药厂虽顶着国企的光环,但在连年亏损之下,奄奄一息。令人扼腕的是,这家企业掌握的透明质酸钠、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两项核心技术,前者市场前景可观,后者曾获得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处于12年行政保护期内的国际首创的国家一类新药,却一直默默躺在“深闺”中。
同年,另一家在业内小有名气的生物医药企业上海建华由于产品单一且在质监抽查时遭遇质量问题而陷入经营困难。原上海建华销售主管陈国良说,“1995年改制之后,上海建华的问题并未得到改善,无论是科研人才还是管理人才都严重匮乏,资金跟不上,技术跟不上”。
一家国企,一家集体改制企业,都曾风光无限。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吃惯了“大锅饭”的两家企业深陷泥沼:管理方式陈旧僵化、人员结构老化、思想观念落后,空有地皮和厂房,日子却难以为继。
了解状况后,昊海果断出手,获得了华源生科位于松江的生产设施、药品与器械生产许可证、GMP证书、药品注册证、商标、专有技术。上海建华的相关生产许可及专利也全部被昊海接手。此后,另一家同行业企业其胜生物拟在产权交易所通过公开拍卖方式出让控股权,已迅速完成两次并购的昊海又嗅到了机会,在与竞拍者经40多轮竞价后,昊海以4000多万的成本并购其胜生物60%股权,第二年又完成40%的股权收购。
阔斧改革:让1+1+1大于3
并购后的重整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化“腐朽”为“神奇”更需要非凡的功力——
稳定队伍,请来优秀管理人员委以重用,研发新产品,加强生产和销售,将销售收入投入生产设备改造和新产品研发,以高质量的产品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昊海开始让一个个高科技产品焕发出蓬勃的活力,自己也迈向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企业销售额从2007年的4000多万猛增到了2014年的5个亿。
举例来说,昊海收购华源的时候,企业一年只能产五六万支玻璃质酸钠,现在一小时能灌4千多支,且全真空灌装。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新药也开始获得盈利。昊海还投入资金搭建了两大研发平台——几丁糖技术平台和电纺丝技术平台。前者获选进入国家863计划,后者获选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通过专业的研发技术平台,昊海可以专注于对现有产品进行升级以及发展可促进垂直整合的增值产品。
走进工厂车间,昊海的产品矩阵图上,纵向标着:骨科、止血防粘连、眼科、创面护理及组织填充,横向分别是昊海的四款主打产品,公司执行董事陈奕奕告诉记者,昊海善于做的是应用性研发,以需求为导向,转化率高。
靠高科技创业起家,把目光瞄向兼购亏损的高科技产业,昊海的成长之路确实与传统意义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太一样。“昊海是上海生物医药界产业并购模式创新的一根标杆。”与昊海打了多年交道的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处相关人员评价到。
“企业之间,不怕弱弱联合。”吴剑英说。医药生物领域本就注重创新,高度竞争,即便是弱势企业也常具有良好的技术背景、市场机会,打破体制束缚释放出生产力,正是昊海放手一搏的关键。
如今的昊海,已市值近百亿港币,每年盈利以40%的速度增长,在所属领域内位居国内市场份额第一。吴剑英告诉记者,在上海这块热土上,昊海依然会踏实而行,为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尽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