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药经济分析与评论

中国仿制药的尴尬

来源:中国网
摘要:很多国内患者还并不了解原研发药和仿制药的区别。不过,中国却是名符其实的仿制药大国。仿制药因其相对低廉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相当受欢迎,但也因为其知识产权的“纠结”,而屡屡陷入尴尬的境地“你要原研发药还是仿制药。“在仿制药品中,其生物利用度是指,仿制药品经测试反应具有原研发产品的利用度的+/-20%。...

点击显示 收起

很多国内患者还并不了解原研发药和仿制药的区别。不过,中国却是名符其实的仿制药大国。仿制药因其相对低廉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相当受欢迎,但也因为其知识产权的“纠结”,而屡屡陷入尴尬的境地

  “你要原研发药还是仿制药?”

  在美国,当患者拿着医生的处方去药店配药时,药剂师往往会这样询问患者。患者可以根据病情与医生的建议,自己作出相应的选择。

  “在仿制药品中,其生物利用度是指,仿制药品经测试反应具有原研发产品的利用度的+/-20%。因此仿制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难以得到完全的保证。”1998年,美国家庭医生学会公布的“针对仿制药的白皮书”中如是说。

  而在国内患者心里,似乎还并没有这样的区别。

  近期,有数据显示,当前,世界药品市场仅有年均4%至5%的低速增长,而仿制药正在以年均11%的增幅,成为引领全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板块。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2年到2016年5年间,全国将有多达631个专利药到期,随着国外药企专利纷纷到期,这为仿制药企制造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省钱的仿制药

  在美国人使用的处方药里,40%以上是非专利药,而且仿制药每年以15%的速度在增加,成为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市场。

  正因为仿制药的急剧增长,美国药品价格的增长有所放缓,2002年美国畅销的200种非专利药,合计销售285.3亿美元,非专利药一年可为美国4000万医保人士节约140亿美元。

  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国产药的现状更是堪称为仿制药的天下。因为国产药中,95%左右为仿制药。

  2006年后,由于我国医疗保险(放心保)制度迅速扩容,整个仿制药市场容量也随之扩大。与此相对的是,2007年之后,每年受理药品注册申请由2005年最高时的一年获批1万多个,下降到2007年时每年1000个以下,目前则是每年几百个。

  未来,我国医药市场将迎来制药史上专利药品到期最多的时期,世界上将有160种以上总价值达340多亿美元的专利药品保护期到期。

  面临外资药企的“专利悬崖”,中国仿制药早已磨刀霍霍等待市场开闸。

  目前,我国已能生产一些生物仿制药,在已批准上市的13类3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仅有6类21个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的均属于仿制。

  对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而言,2001年,在美国批准上市的格列卫被视为治疗癌症的革命性药物。

  然而,这种适合长期服用的药物每盒参考价为2.55万元。如此一来,每天服药的费用达800元人民币。这对于普通人而言,无疑是巨大的经济负担。

  而印度仿制的格列卫每盒价格仅为一千多元,一年服用成本才一万多元。原研发药和仿制药的巨大价格落差,一度促使国内的患者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印度格列卫。

  知识产权“纠结”

  近期,一对倒卖印度格列卫的夫妻被刑事拘留。

  因印度仿制的抗癌药物价格便宜,这对来自深圳的夫妻在印度购买抗癌药物后,通过淘宝网在国内销售。

  由于这些药物没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未取得进口药物注册证,因此这对夫妻被药监部门定性为涉嫌销售假药。

  格列卫的生产公司诺华公司曾声明,称印度仿制药品这一举措侵犯其合法知识产权。但印度并不承认仿制药侵权。

  为了适应世贸规则,印度专利法于2005年进行了修改。在药物这一领域,专利法只对1995年以后发明的新药或经改进后能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药物提供保护,不支持衍生药物专利。

  通常来说,西方国家昂贵药品一经上市,印度制药企业在本国专利法保护下可以仿制同类产品。全球五分之一的仿制药产自印度,其中一半出口到国外。

  而即将到来的“专利悬崖”,无疑为中国仿制药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原研药一般需要10至15年左右研发、报批和量产,研发费用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相比之下,一个成功的仿制药从研发到获批上市的流程平均需要12至18个月的时间。在国内,大概1年时间就可以上市。

  有行业报告预计:“在2015年左右,国内仿制药规模可能会接近5000亿元。”

  在中国,制药业是知识产权纠纷频发的行业,涉外官司不断。国家不仅对专利有明确的保护,且对新药研发颇多鼓励。

  面对631种到期专利药市场的巨大机遇,国内药企似乎远远没有准备好,暂时难以赶上仿制药的“春天”。

  有专家称,尽管国内仿制药市场份额占到95%以上,但是整个行业秩序相对比较混乱,企业是多、小、散、乱。同时,仿制药质量实际上也是参差不齐。

  “除了专利制度有待突破外,中国药品质量监管等一系列指标也有待改进。”业内专家对此指出,“中国执行的仿制药质量标准太低,技术审评要求的技术门槛过低,致使国内制药企业几乎无需进行深入研究即可达标。”

  不过,审批标准收紧、对药品质量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在未来5到10年内,我国高壁垒仿制药份额有可能逐渐提升。未来高壁垒仿制药会出现比较快的增长,相对而言,低壁垒、低质量仿制药份额将会迅速下降。

  仿制药大国的尴尬

  “国内审批上市的仿制药在有效成分上没有问题,但是有效成分只是药品中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还有辅料。国内外的差距,其实往往体现在辅料的品质上。”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邱利焱曾向媒体表示。

  因此,中国的一些仿制药目前能做到的仅是化学等同,而生物等同、安全等同、临床等同还“遥不可及”。

  但是,即便是再多国外专利保护到期以及国家政策放松,也不是每个中资药企都能分一杯羹。

  “专利悬崖并不是坐等药企仿制,研发能力并不突出的药企实际上很难介入仿制药领域。”有分析师指出。

  更有数据说明,尽管1950年到2012年来,我国上市的新药绝大多数为仿制药,利润平均仅有5%至10%,与国际上仿制药平均40%至60%的利润率难以相提并论。

  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已上市的部分仿制药质量与原研药疗效无法同日而语,在临床上的表现更是不尽如人意,相当一部分属“安全、无效”和“安全、不怎么有效”。

  仿制药并非随便敷衍的山寨货,在国际市场上,各国对仿制药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只不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国内药企粗制滥造的倾向性较为严重,客观上将仿制药变成了“山寨药”,但实际上二者存在本质的区别。

  中国是名符其实的仿制药大国,却远不是仿制药强国。中国医药界共同的自我认定是:“我国部分仿制药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对此,原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院长朱宝泉曾呼吁,东欧、印度、南美等生产仿制药的企业,正以低价抢滩欧美市场,我国药企没有理由裹足不前,国家应该鼓励国内企业和科研单位加强仿制药的研发。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