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自我保健

吴玉冰:浅谈中医茶疗史

来源:保健时报
摘要:中医茶疗是指以中医学作为纲领,研究茶的具体功效及文化内涵,以此来防治疾病及养生保健的一种综合疗法。其狭义来说,仅指应用茶叶,推演出来的养生茶道。不难看出中医茶疗是一个由彼此相关联却又能相互独立的概念集合体,其内容涵盖广泛,其结构组织复杂。因此,若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清楚中医茶疗的脉络关系,......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医茶疗是指以中医学作为纲领,研究茶的具体功效及文化内涵,以此来防治疾病及养生保健的一种综合疗法。其狭义来说,仅指应用茶叶,推演出来的养生茶道。广义来说,则可在茶叶外酌加适量的中、西药物,构成一个复方来应用。当然,也包括某些方中无茶,但在药方制作时用到制茶技术及在煎服法中规定用“茶汤送下”的复方疗法。更有甚者,远远超出了茶叶本身的范畴,唯独重视饮茶方式而形成的“代茶饮”。不难看出中医茶疗是一个由彼此相关联却又能相互独立的概念集合体,其内容涵盖广泛,其结构组织复杂。因此,若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清楚中医茶疗的脉络关系,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1中医茶疗的起源史
  《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并称“荼为饮有益思、少堕、轻身、明目”的功效,这里的“荼”即为今日之茶,神农氏亦被奉为茶祖。这则传说提示我们,人类很早已朴素地认识到茶具有多种药用功效。随着时问的推移,文明的进步,道教的兴起,茶作为一种药物逐渐被道教文化所吸收,成为修道成仙的外丹仙药之一,西晋道士王浮所作《神异记》中载有“虞洪遇丹丘子获大茗”及“丹丘出大茗,服之生羽翼”的故事,五代齐梁时期陶弘景所作《杂录》中云:“苦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启服之”与之相佐证。由此茶在养生上的药用功效也初见端倪。
  2中医茶疗的发展史
  至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言“茶为百病之药”。苏敬等撰写《新修本草》将茶列于木部中品,其味甘、苦,性微寒、无毒,其功效有下气,去痰、热、渴,令人少睡,消宿食,利小便,治瘘疮等。后世医家均秉承其理论,不断开拓出茶的药用功效来。陆羽则集合前人有关茶的文献之大成,编写出《茶经》书,此书不仅内容丰富能承前启后,而且奠定了茶在整个中华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使人们在对茶叶有药效认识的同时,也认识到茶已成为中华文化基因的一部分。斐汶《茶述》云“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及卢仝的“七碗茶”“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吲,则将茶的功效上升至抽象的精神感悟,对于茶的养生意义作出了积极的肯定。更有许多唐诗来讴歌茶的贡献,如李白的“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颜真卿的“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源”,吕岩的“增渌清气入肌肤”,说明茶有去油润泽、洁净肌骨之效;又如曹邺云“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齐己诗“味出诗魔乱,香搜睡思清”,说明茶能凝神除眠,使人才思敏捷;诗僧皎然的《饮茶歌》不仅说  明茶能排遣孤闷,明心见性,更是让人脱胎换骨、羽化成仙之品。
  至宋代茶业飞速发展,中医茶疗的使用方法和运用范围逐渐扩大,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列有药茶专篇。其中的槐芽茶方、上萝叶茶方、皂荚芽茶方、石楠芽茶方中不再专注于茶的本草药效研究,而是将重点转向了茶的制作工艺及服饮方法在方剂中的运用,这使得中医茶疗在发展上迈出了新的一步。与此同时,随着唐宋时期社会文明高度发达、各种思维交会融合,以儒释道三家与茶相结合所产生的茶道文化应运而生;茶道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又与中医调神养生的理论和实践构成良性互动,经过岁月沉淀后,确立了以茶为中心的茶道养生方法。    
  至明清时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茶进行了系统性总结,指出“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在其文中附含茶药方16则,不含茶的“代茶饮”20则,都一一详加考证记载。在这之后不但有大量行之有效的茶疗方剂问世并且被推广开来,而且临床医家更为注重制艺服饮在临床上的运用。如:茶疗剂型由原先汤剂、丸剂,发展为汤剂、丸剂、散剂、冲剂、代茶饮等多种;应用方法发展成饮服、调服、和服、顿服、噙服、含漱、滴人、调敷、贴敷,擦、涂、熏等。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更有大量的实例记载,可见当时中医茶疗盛行于世。在这种背景下,中医茶疗的主体形式逐渐淡化了以茶叶为主而蜕变成一种综合陛治疗手段。而茶人墨客在著述中谈论养生茶疗者颇多,最具代表性的为《遵生八笺》中“茶泉类”专论一章,集中谈论识茶、采茶、泡茶等茶事活动中能带给人们的一种亲近自然的养生状态。《寿世青编》中所述的“十二时无病法”更是强调了茶在养生保健中的重要地位。这种以养生为主的中医茶疗侧重文化的表达,贴近日常生活,自然融入到社会当中。
  3中医茶疗的创新史
  20世纪后期以来,由于西方文化思想全面引入中国,中华传统文化相应遭受强烈冲击,中医也经历了一个由中西汇通渐变到中西结合的理念更新过程。中医茶疗在这种背景之下,步人到一个全新的开拓创新时期。在药理及生化等新型科学实验方法的积极推动下,人们对茶叶的药用有效组份及其功效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研究出茶叶中含有的45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又以茶多酚、生物碱、茶多糖、茶色素、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元素等为主要成分。这种全新的视角给中医茶疗带来了新的治疗方式,随着中药炼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有效组分制成胶囊的保健品已成为了时下的流行商品。人们更是设计出袋泡茶、速溶茶、浓缩茶及罐装茶等更为简便的饮茶方式旧,使得人们越来越乐于接受这种创新型的中医茶疗。但基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下的中医养生茶疗却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在这段历史中相应形成了一个真空期。
  4对中医茶疗的未来展望
  笔者认为,在理顺中医茶疗历史的前提下及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加强茶疗和茶道养生文化的结合研究,不仅有利于人们重新审视茶的医疗保健价值,开拓临床治疗及养生保健的新思路;而且于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种既赋有时代特色又内涵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医茶疗将为人们所重视。
作者: 2010-4-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