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益气养阴祛瘀法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

来源:中医药临床
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据美国、日本及西欧国家统计资料表明,DN已经升为终末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首位病因。目前,在我国DN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DN分期参照国际公认的丹麦学者Mogensen分期方法分为5期,但临床所见多为Ⅲ一V期,即早期DN、临床DN及......

点击显示 收起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据美国、日本及西欧国家统计资料表明,DN已经升为终末肾脏病(end stagerenal disease,ESRD)首位病因。目前,在我国DN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  。DN分期参照国际公认的丹麦学者Mogensen分期方法分为5期,但临床所见多为Ⅲ一V期,即早期DN、临床DN及ESRD。一旦进入Ⅳ期,肾脏将发生不可逆损害,故对早期DN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西医治疗DN的优势在于对症处理,如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及ESRD的替代治疗等,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保护肾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优势和特点。近年来,国内学者提出益气养阴祛瘀法治疗本病,对DN在延缓肾衰竭进展、降低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优势,成为本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益气养阴祛瘀法在DN中应用的观点
l多数学者观点
    多数学者认为,益气养阴祛瘀是治疗早期DN的主要治法。聂莉芳  认为,对于DN早期水肿不甚属气阴两虚者,常选用参芪地黄汤为基础方。结合现代研究认为,DN病变基础是肾小球硬化,当属中医血瘀证之类,故在治疗时多辅以活血化瘀之法。高彦彬  认为,消渴病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日久必致肾阴亏损,阴损耗气,而致肾气虚损。气阴两虚,无以行血则肾络瘀滞。“肝肾同源”,肾阴亏虚,势必损及肝阴,而至肝肾阴虚。故早期以滋补肝肾、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为法。李小娟认为,DN分为有水肿和无水肿,无水肿型:是DN早期多见的证候类型,病机十分复杂,但以气阴两虚多见,尤以脾气虚兼肝肾阴虚为常见。治宜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方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血瘀可贯穿DN全过程,可酌情加活血化瘀药。方水林  认为,在早期阶段多见气阴两虚型,病位肺胃,治当益气养阴。受西医观点,DN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的启发,将之归属“瘀血”现象,故治疗时当加用活血化瘀之品。康路等  通过文献检索,研究近现代名老中医治疗DN的证型分布情况和经验显示:名老中医在治疗DN的辨证分型上不尽相同,存在多样化、复杂性特点,但在DN病情发展的认识上是一致,认为DN早期以气阴两虚为主;渐至阴损及阳,出现以阳虚为主的另一个阶段(即临床期或中期);晚期最终发展至阴阳两虚,故早期治疗以益气养阴法为主。
2部分学者观点
    部分学者认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就是DN基本病机。陈志强教授  认为,DN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拟定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消瘕通络这一基本治疗原则。张佩青教授  认为,以气阴两虚贯穿始终,病程日久则“穷必及肾”,致使肾阴亏耗。“肾为气之根”“肾藏真精为脏腑阴阳之根”,为元气之所系,病久则促使肾阴亏耗,气阴两伤,且DN无论哪一期均有血瘀之象,主张治宜益气养阴法同时活血化瘀之品为必用,只是轻重而已。苏秀海教授  研究认为,DN主要为消渴日久,致脏腑阴阳气血进一步虚衰而发病,其病机为气阴两虚夹瘀。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脾、肾,尤以肾为关键。
3个别学者观点
    有个别学者认为气阴两虚在DN早中期中最多见。如李显筑教授   认为,DN具有正虚邪实,久病人络的病机特点。其早期与中期正虚以脾肾气虚,肝肾阴虚为主;其邪实以痰浊瘀血阻滞肾络为主。马居里教授  提出早中期DN的病机以气阴两虚为本,瘀血、水湿病理因素贯穿本病始终。治疗以补气养阴,益肾健脾,兼顾活血化瘀。还有学者认为益气养阴祛瘀法在DN晚期最常见。如麻金木教授   认为DN V期以气阴两虚血瘀证多见,由此确立“益气、养阴、活血”为其主要治法。
益气养阴祛瘀法治疗DN的临床研究
l复方治疗研究
  益气养阴祛瘀方DN治疗方面优势显著。近年来我国医者进行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更加客观地揭示了其临床优势。王凤丽等  运用益气养阴消癥通络方(黄芪、积雪草、丹参、茯苓、生地黄、地龙、水蛭、鳖甲、大黄、砂仁)治疗早期DN患者78例治疗组有效率为83.8%,对照组为6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郑为超等   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汤(黄芪30g,白术10g,生地黄10g,山萸肉10g,黄精10g,丹皮10g,丹参10g,莪术10g,干地龙10g)治疗早期DN60例,治疗组有效率90.00%,对照组66.67%,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赵成梅等  益气养阴通络化浊法治疗西医符合Ⅲ、Ⅳ期DN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兼血瘀、湿浊证候的100例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疾病疗效、证候改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方玉茹等  采用芪麦八珍方(黄芪、党参、麦冬、生地、熟地、当归、川芎等)配合西药治疗DN36例,治疗组有效率88.9%。潘满立等  运用糖肾汤(生黄芪30g,太子参15g,熟地15g,当归15g,川芎12g,赤芍15g,茯苓15g,泽泻12g,丹参15g,黄精12g,白术15g,苍术10g,益智仁15g,牛膝12g)治疗早期DN88例,治疗组有效率92.68%,对照组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新华等  运用益气养阴保肾方(黄芪、生地黄、枸杞、山药、山萸肉、益母草、黄连、甘草、丹参等)治疗早期DNl20例,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3.3%和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志忠等  益气养阴合剂(黄芪、党参、知母、葛根、黄精、苦瓜藤、杜仲、覆盆子、怀牛膝、芡实、苍术、丹参等)治疗早期DN60例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66.6%,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黄谨武  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拟肾消方(黄芪30g,党参20g,熟地黄15g,山药15g,黄精10g,枸杞子15g,丹参20g,玄参10g,牛膝15g,赤芍15g,益母草15g,红花6g)治疗DN46例,有效率为91.3%。
2中成药治疗研究
    在益气养阴化瘀法中成药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也有相应进展。冯程程等  观察西红康治疗DN气阴两虚兼血瘀的疗效,2组治疗前后对比,UAER、血Hey、CysC(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王会芳等  观察益气助肾口服液治疗DN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88.09%,对照组为68.42%,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益气助肾口服液可明显降低早期DN患者血液高凝、高黏状态,改善肾小球循环,保护血管内皮,改善缺氧状态,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陈伟铭等  观察芪药消渴胶囊治疗DN的疗效,治疗组临床疗效及24h尿蛋白排泄量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明显改善。刘冬平等  观察芪黄清消丸治疗DN的临床疗效60例,有效率为81.7%,结果显示芪黄清消丸针对糖尿病及并发肾病气阴两虚,脉络阻滞证,疗效确切。吕勇等  观察糖肾康颗粒对DN肾损害实验指标影响的研究,糖肾康颗粒(黄芪、生地黄、丹参、全蝎、大黄、太子参等)对DN患者各项肾实验室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益气养阴祛瘀法对DN影响的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方面,许多医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制剂进行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其治疗DN的作用机制被越来越多地揭示出来,为中医药治疗DN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张江华等     通过观察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早期糖尿病(DM)大鼠肾组织nephrin感性mRNA、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发现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N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他还通过观察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高糖联合AngⅡ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B1(TGF—B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发现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可能通过抑制CTGF表达而有效降低TGF-B。的水平,从而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发挥其保护肾脏的作用。赵雯红等  通过研究发现,益气养阴消瘾通络中药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肾皮质p38MAPKmRNA,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表达,发挥对DN大鼠的治疗作用。宋纯东等   通过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组方的“益肾活血方”对DN模型大鼠的作用结果,显示该方能够降低实验大鼠24h尿蛋白、Scr、BUN、升高ALB,减少肾小球直径及肾重,改善肾脏病理、降低肾组织TGF-B1表达。此外,益气养阴活血法组方还可能通过影响D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Smad2的表达,而改善上述生化指标,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孙玉凤等  通过研究发现,益气养阴消瘾通络中药可明显降低DN胃排空障碍大鼠的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此可能就是其改善DN大鼠胃排空的机制之一。孙凤平等  观察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活血化瘀功效的参芪复方对DN GK大鼠肾核转录因子.KB(NF.KB)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发现NF-KB在DN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参芪复方高剂量能够抑制NF-KB的表达,这可能是其预防和治疗DN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之一。
    结    语
    综上所述,益气养阴祛瘀法可显著降低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改善患者的 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且亦为动物实验研究所证实。运用益气养阴祛瘀法治疗DN的疗效已获得大多数学者的肯定,益气养阴祛瘀法结合辨证加减的思路与方法,既可以体现中医的灵活性、个体化的特点,又可以使中医规范化诊疗成为可能。但目前仍存在各医家观点不一,对成方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等问题,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 张小敏 阮宜敏 2013-6-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