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内科学论文儿科学

静脉切开术改良法

来源:论文汇编
摘要:然而有些病情危重(如休克、严重脱水或大出血)的患儿,由于其体内有效血容量大大减少,血压下降,导致患儿原来就很细小的静脉血管更加萎瘪,这就使得常规的用输液针进行穿刺的输液方法难以奏效,经常是反复多次地穿刺也不能成功。这样不仅损伤了血管,增加了患儿及家长的痛苦,而且还延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在此情况下,临......

点击显示 收起


  小儿外科及小儿科临床上在对患儿的抢救或手术过程中,往往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有效的输液通道。然而有些病情危重(如休克、严重脱水或大出血)的患儿,由于其体内有效血容量大大减少,血压下降,导致患儿原来就很细小的静脉血管更加萎瘪,这就使得常规的用输液针进行穿刺的输液方法难以奏效,经常是反复多次地穿刺也不能成功。这样不仅损伤了血管,增加了患儿及家长的痛苦,而且还延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在此情况下,临床常采用静脉切开术来建立起有效的输液通道[1,2],静脉切开术多在四肢浅表静脉(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进行。以大隐静脉切开术为例,方法是在患者内踝前上方,局麻后作一与静脉走行方向平行或垂直的切口,长约1~2 cm,在皮下组织中找到大隐静脉,分离出1~2 cm长的血管,然后用血管钳挑起该血管,结扎静脉的远心端,用同样的方法将另一丝线引过该静脉的近心端,暂不结扎。应注意将静脉周围组织剥离干净,以免误扎并行的隐神经,引起局部长期疼痛。斜行剪开静脉壁1/3~1/2,将粗细合适的塑料管或硅胶管插入该静脉管腔内约5~7 cm深,结扎静脉近心端,但作此手术后该血管也因结扎栓塞而失去正常生理功能;也可因血管栓塞、血管变硬而发生疼痛,甚至发生静脉炎;血管结扎后,虽然有其他侧枝循环存在,但对末梢的血液回流仍难免有一定影响。

  为了克服常规的静脉切开术操作麻烦、费时、损伤较大、有后遗症等缺点,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操作简便、快速、有效、无后遗症的静脉切开术改良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在需要作静脉切开的部位作常规消毒,局麻之后切开皮肤,切口只需0.5~1.0 cm长,找到静脉后,不必分离、提出、暴露该静脉,在直视下用套管针从该静脉前壁直接插入血管腔内,深度为3~4 cm为宜,拔出针芯,外接输液吊瓶,缝合皮肤,外固定,即可输液。当结束输液时,只需将套管针拔出,局部压迫约2~3分钟即可。

  与常规的静脉切开术相比,静脉切开术改良法有以下优点:

  1. 切口小(只需0.5~1.0 cm),找到静脉之后不必分离、提出、暴露静脉血管,因而操作简便,损伤小,痛苦小,切口愈合后瘢痕小,较为美观;

  2. 不必结扎静脉血管,也不必剪开血管壁,对血管损伤小,而且该静脉血管始终保持通畅,因此有效地预防了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

  3. 由于改良法简便、快速,故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有效输液通道,不仅减轻了患者痛苦,而且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朱维继,吴汝舟,主编. 实用外科手术学. 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5.

  2 上海第二医学院《常用手术图解》编写组. 常用手术图解.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1. 6.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