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10期

改良法第二、三腰椎腰硬联合阻滞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腰椎连续硬膜麻醉阻滞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市县级医院普遍开展。但是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少部分市级医院已开展。现将我院做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体会陈述如下。1一般资料我院47例腰硬联合麻醉患者,男39例,女8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腰椎 连续硬膜麻醉 阻滞


    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市县级医院普遍开展。但是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少部分市级医院已开展。现将我院做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体会陈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47例腰硬联合麻醉患者,男39例,女8例。年龄50~75岁,平均65岁。

    1.2  方法  采用改良法行L2~3腰硬联合阻滞: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将硬外针开口斜面旋转180°至向尾侧,置入腰麻针至蛛网膜下腔注药。拔出腰麻针后,再回转至头侧方向,置入硬膜外导管。

    2  结果

    无一例脊髓圆锥损伤及腰麻针进入时发生神经刺激症状的病例。仅1例出现血压下降,无心动过缓者。

    3  讨论

    腰硬联合阻滞常规选择L3~4穿刺,但由于部分病人因腰椎退行性改变等其他原因,有一定失败率,故需改在L2~3穿刺。于L2~3穿刺时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对脊髓圆锥的损伤。

    因硬膜外穿刺针前端有一向开口方向的约15°~20°的角度,腰麻针穿出开口1 cm左右的尖端与硬外针长轴形成2.0~2.5 mm间距的夹角,使腰麻针尖距L2椎体下缘更近。将硬外针开口斜面转向尾侧,则与向头侧相比,腰麻针尖则对向下移4.0~5.0 mm,接近于L3椎体下缘。有报道通过千余例核磁研究,中国人脊髓圆锥终止于L2下1/3的占10%,L2~3间隙的占1%,L3上1/3的占92.5%。故此种方法穿刺,可大大降低对脊髓圆锥损伤的几率和可通用性,同时,由于腰麻针穿过硬脊膜及蛛网膜后,在拔出腰麻针后,往往有硬外针尖端贴近硬脊膜,由于脑脊液的压力及硬外针尖的顶推作用,使脑脊外流,造成脑脊液丢失较多,而造成术后头痛的可能,如在此时置入硬外导管,易将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而造成严重后果。本方法也同时避免了脑脊液流失过多致术后头痛及硬外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的可能。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人均寿命延长,老年患者不断增加。由于老年人全身性生理功能减退,加之常合并慢性心肺疾病,导致对手术及麻醉的承受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增加。因此,正确的麻醉选择及处理是提高围术期安全性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过去认为硬膜外麻醉对循环的影响比脊麻轻,所以老年人下腹部及下肢手术多选用硬膜外麻醉。近年来同于腰硬联合麻醉起效迅速,阻滞完善,弥补了单纯硬膜外麻醉时阻滞不全发生率较高的不足,增加了对传入神经的阻滞,获得了满意的肌松和完善的镇痛,减轻了机体的应激反应。但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对心血管的调节能力下降,腰麻后低血压是人们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应用腰麻的主要顾虑。


作者单位:134300 吉林白山,白山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作者: 尚金岭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