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来源:中医药导报
摘要:2003~2008年,笔者采用穴位注射配合自拟建中愈胃汤内服,治疗慢性胃炎(CHG)61例,疗效甚佳,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92例CHG系住院及门诊资料完整的患者,诊断符合《实用内科学》诊断标准,幽门螺杆菌(HP)阳性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拟定的科研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痞满诊断标准。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2003~2008年,笔者采用穴位注射配合自拟建中  愈胃汤内服,治疗慢性胃炎(CHG)61例,疗效甚佳,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92例CHG系住院及门诊资料完整的患者,  诊断符合《实用内科学》诊断标准,幽门螺杆菌(HP)  阳性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拟定的科研标准,中医  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痞满诊断  标准。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其中  男33例,女28例;年龄18~69岁,平均46岁;病程6  个月~16年。对照组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  龄17~68岁,平均45岁;病程6个月~15年。两组患  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均相似,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加口服中药治疗。①穴位注  射:取中脘、足三里(甲组)与脾俞、胃俞(乙组)任一组穴  位,常规消毒后,将内装5%当归注射液2ml、2%普鲁卡  因注射液2ml的注射器针快速刺人,上下提插,得气后注  入每穴2ml。体质弱者轻刺激,慢推药液;体质强者强刺  激,快推药液。1日1次,甲乙两组交替注射。注射7日,  休息3日。②自拟建中愈胃汤:黄芪25g,黄连10g,海螵  蛸25g,贝母6g,桂枝10g,白芍15g,白术15g,蒲公英  30g,三七粉10g(冲),甘草5g。纳少者,加鸡内金、麦芽、  谷芽;反酸者,加吴茱萸、煅瓦楞子;疼痛明显者,加延胡  索、川楝子;气虚者,加人参或党参、茯苓、黄精;肝郁气滞  者,加柴胡、枳壳、香附、木香;血瘀者,加丹参、蒲黄、当  归;湿热明显者,加黄芩、土茯苓;胃阴虚者加麦门冬、石  斛。每日1剂,水煎分服,疗程4周。
  对照组用西药三联疗法:奥美拉唑胶囊每次  20g,每日2次,早晚饭前口服,连服4周;阿莫西林胶  囊每次0.5g,每日3次,饭后口服,连用1周;替硝唑胶囊每次0.5g,每日2次,饭后口服,连服1周。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消失,HP检测结果阴性;有效:症状减轻,HP检测结果弱阳性;无效:症状无好转,HP检测结果阳性。

  治疗组61例中,显效者59例(96.72%),有效者2例(3.28Koo),总有效率100%;对照组31例中,显效者25例(80.65%),有效者4例(12.90%),无效者2例(6.4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
  体会
  CHG是各种病因引起的疾病,尤其HP感染是 CHG发病的重要原因。中医学认为,CHG属于“胃痛”、“痞满”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七情内伤致脾胃虚弱,外邪入侵,湿热痰浊阻滞,气机不利,脉络不通,日久导致气血亏虚,气滞血瘀,而出现胃脘疼痛、痞满、嗳气、反酸、纳差,甚则神疲乏力,或见口干苦、大便干结等症。其病位在胃,与脾、肝、胆关系密切,属本虚标实之证。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治。自拟建中愈胃汤中,黄连人中焦脾胃,苦寒解毒杀菌以祛邪,黄芪甘温益气,提高免疫功能以扶正,共为方中主药。三七活血化瘀,祛瘀生新,消肿定痛。白芍养血敛阴;甘草甘缓益气,清热解毒,合为芍药甘草汤是缓急止痛的名方。海螵蛸收敛燥湿、制酸止痛;贝母清热散结、止咳化痰,合为乌贝散,是制酸止痛的验方。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杀菌,尚有健胃作用。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桂枝温中散寒,所含桂皮油能健胃祛风。共为辅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温中散寒、益气建中、活血化瘀之功。使邪去正复,气机调畅,酸止痛消,毒解瘀化,脏腑协调,阴阳平衡,则诸症全消。随症加减用药,体现了中医“因人制宜”的个体化治疗。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造血功能,抗氧化、抗损伤等作用。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 CHG,可体现针刺、药物、穴位三者的协同作用。与自拟建中愈胃汤剂相辅相成,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经济方便,且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 2010-4-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