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1期

三亚市2006年居民体质指数现况调查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三亚市居民体质指数(BMI)现况,探讨影响居民BMI的相关因素,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工作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并建立居民健康状况数据库。方法按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项目点,通过现场统一问卷调查方式及相关的医学体检进行入户调查,使用EpiData3。0营养调查数据库录入系统,并采用SAS9。结果......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三亚市居民体质指数(BMI)现况,探讨影响居民BMI的相关因素,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工作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并建立居民健康状况数据库。 方法 按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项目点,通过现场统一问卷调查方式及相关的医学体检进行入户调查,使用EpiData3.0营养调查数据库录入系统,并采用SAS9.1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入户调查906人,其中男性445(49.12%)人,女性461(50.88%)人;BMI中偏瘦266(29.36%)人,正常541(59.71%)人,超重80(8.83%)人,肥胖19(2.1%)人;性别、餐后2h血糖、舒张压与BMI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收缩压与BMI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职业似然比卡方为169.2424,P<0.0001;χ2民族=14.6590,P<0.01;文化程度似然比卡方为115.3738,P<0.0001;χ2收缩压=20.0144,P<0.01)。结论 三亚市居民的BMI与民族、职业、文化程度、收缩压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  BMI;营养;超重;肥胖

  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促进和提高居民营养健康状况一直是各级政府追求的发展目标。随着三亚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BMI是身高和体重测量衍生而成的一个复合指数[1],是与体内脂肪总量密切相关的指标,主要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本调查是描述性分析三亚市居民一般情况、餐后2h血糖、血压等因素与BMI的关系,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工作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并建立居民健康状况数据库。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查三亚市居民的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并生活在一起半年以上的家庭成员和非家庭成员(如亲戚、保姆等其他人)。采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居民高血压患病率18.8%为确定样本大小,共调查960人。

  1.2 调查方法 

  按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项目点,通过现场统一问卷调查方式及相关的医学体检进行入户调查,使用EpiData3.0营养调查数据库录入系统,并采用SAS9.1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1.3 调查内容 

  包括“一般情况”“医学体检”“生化检测”三部分,一般情况如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等;医学体检内容指对所有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血压(年龄≥18岁者)等进行测量;生化检测内容指采集调查对象(年龄≥30岁者)的末梢血在现场进行血糖测定。

  1.4  指标的判定 

  BMI的计算:BMI=体重(kg)/身高(m)2;BMI的判定标准:BMI在18.5以下的为“偏瘦”;18.5~24.9属于正常范围,BMI在25~29.9属于“超重”,BMI值超过30时,则被判定为“肥胖”[2];血压的判定标准:收缩压在≥140mmHg和(或)舒张为血压正常;餐后2h血糖的判定标准:血糖正常值为小于6.67mmol/L(120mg/dL),血糖>6.67mmol/L,定为血糖偏高。

  2 结果

  2.1 本次调查对象为一个区的3个居委会和一个镇的3个村委会,每个居/村委会调查40户,一共240户,调查结果显示,实际调查906人,有效样本调查率为94.38%。

  2.2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906人中男性445(49.12%)人,女性461(50.88%)人,性别比为0.97。其中BMI偏瘦266(29.36%)人,男性占45.11%,女性占54.89%;正常541(59.71%)人,男性占51.94%,女性占48.06%;超重80(8.83%)人,男性占40%,女性占60%;肥胖19(2.1%)人,男性占63.16%,女性占36.84%。结果显示,性别与BMI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别。汉族人数578人(63.8%)人,其他民族人数328(36.2%)人,汉族和其他民族人数比为1.76。其偏瘦人群中汉族占58.65%,其他民族占41.35%,正常人群中汉族占64.14%,其他民族占35.86%,超重人群中汉族占81.25%,其他民族占18.75%,肥胖人群中汉族占52.63%,其他民族占47.37%,结果显示,不同民族的BMI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4.6590,P<0.01),见表1;不同职业人群的调查人数见表2,结果显示,不同职业人群的BMI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别(似然比卡方为169.2424,P<0.0001);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调查人数见表3,结果表明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BMI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似然比卡方为115.3738,P<0.0001)。

  2.3  餐后2h血糖正常329(78.33%)人,其中偏瘦占16.72%,正常占69.6%,超重占12.16%,肥胖占1.52%;餐后2h血糖异常91(21.67%)人,其中偏瘦占12.09%,正常占65.93%,超重占18.68%,肥胖占3.3%。结果显示,餐后2h血糖与BMI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表1  不同民族人群BMI的比较(略)

  2.4  舒张压正常666(93.8%)人,其中偏瘦占19.22%,正常占70.57%,超重占8.86%,肥胖占1.35%;舒张压异常44(6.2%)人,其中偏瘦占18.18%,正常占56.82%,超重占22.73%,肥胖占2.27%;收缩压正常和异常人数见表4,结果显示,舒张压与BMI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别,而收缩压与BMI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χ2收缩压=20.0144,P<0.01)。表2  收缩压正常与收缩压异常人群BMI的比较(略)

  3 讨论

  3.1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BMI中偏瘦266(29.36%)人,这表明三亚市常住居民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消瘦水平,营养缺乏较为严重。学生在偏瘦人群中占117(43.98%)人,占学生总人数61.58%,说明学生目前的营养供给严重不足,造成学生营养不足的原因可能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许多女生为保持身材的苗条刻意节食,不吃或少吃荤菜,减少能量和脂肪的摄入[4],也可能是青少年时期更注意个人形象,及各种社会舆论所影响的[5]。调查结果还显示,超重人群占总人数的8.83%(汉族占81.25%,黎、苗族占18.75%),肥胖人群占总人数的2.19%(汉族占52.63%,黎、苗族占47.37%),这可能由于三亚市民族多、各个民族之间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经济收入不平衡且宗教信仰根深蒂固等因素导致的生活习惯和膳食结构的不同。本次调查的黎、苗族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均低于汉族。这可能是黎、苗族人群多数是经济收入较低,膳食主要以粗粮和蔬菜为主,蛋白质等高能营养物质摄入较少的原因。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初中人群在偏瘦、超重中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6.84%,37.5%,文盲人群在肥胖人群中占36.84%,这可能与文化程度不高,保健知识不丰富,经济水平较低,缺乏疾病防治知识有关。有关专家普遍认为,若个人的BMI处于超重时,糖尿病、高血压发病危险比正常人有所增加;当BMI处于肥胖时,那么个人患糖尿病、高血压发病危险就会大幅度增加。2006年三亚居民餐后2h血糖偏高患病率为21.67%,其中超重占18.68%,肥胖占3.3%;高血压(收缩压偏高患病率为10%,舒张压偏高患病率为6.2%)患病率低于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18.8%)[6],其收缩压偏高患病率中超重占22.54%,肥胖占4.23%;舒张压偏高患病率中超重占22.73%,肥胖占2.27%;有关研究发现,随着BMI增加,血压有增高趋势[7],BMI与高血压、高血糖显著相关[8]。但本调查结果显示,餐后2h血糖、舒张压与BMI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收缩压与BMI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χ2收缩压=20.0144,P<0.01)。这与有关报道不一致,因此,餐后2h血糖、舒张压、收缩压与BMI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营养不良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的下降而容易产生疾病,而超重和肥胖不仅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可能与血压、血糖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一定的关系[9]。因此,无论是随着营养不良人群的增加还是超重、肥胖人群的增加都可能会造成整个三亚居民总体身体素质的下降,应引起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采取有效综合措施指导居民改善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提高居民健康状况。
 
  感谢海南省CDC公共卫生科的杨斌科长、程秀玉及三亚市CDC的陈人强科长、郑家耿科长给予帮助,感谢凤凰中心卫生院、河西卫生院协助完成现场调查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李,秦树阳.合肥市4~6岁幼儿BMI分布和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杂志,2007,24(1):49~50.

  [2]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84~1293.

  [3]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8~270.

  [4]易聪,张帆,方桂红.海口市550名医学生膳食营养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494~495.

  [5]龙璐,王平方.长沙市中学生肥胖现况及对策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4):1018~1020.

  [6]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484.

  [7]倪长霖,汤云昭.不同体质指数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对血管病变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4):334~336.

  [8]王文娟,王克安,李天麟,等.体重指数、腰围和腰臀比预测高血压、高血糖的实用价值及其建议值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6~19.

  [9]张凤梅,徐恒戬.老年人群体质指数和腰围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的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1):33~37.


作者单位:三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海南 三亚 572000.

作者: 甫祝云,林卓,李大章,邢海林,罗启民,陈朝晖,杨洪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