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10期

医院的院内文化与病房艺术对精神病康复的影响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院内文化。病房艺术。精神病患者医院的环境优化建设、院内文化建设及病房家庭化艺术营造,已成为慢性精神病患者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巩固康复效果的必要条件。我院从2003年250多张床位递增至2009年650张床位,住院精神病患者逐年上升。...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院内文化;病房艺术;精神病患者

医院的环境优化建设、院内文化建设及病房家庭化艺术营造,已成为慢性精神病患者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巩固康复效果的必要条件。在急速变化的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剧烈的社会竞争中,人们的心理压力和冲突不断增加,诱发精神疾病的因素也随之增多。我院从2003年250多张床位递增至2009年650张床位,住院精神病患者逐年上升。慢性精神分裂症由于病程迁延,治疗效果差,只得长期滞留在医院里接受常规的治疗、康复,各种社会活动被剥夺,自主生活权利被绝对服从病房管理的义务所代替。患者任何时候都得顺从工作人员安排,变得始动性缺乏、意志减退、兴趣减少、社会功能退化,更增加了他们重返社会生活的难度[1]。因此,医院环境的优化建设、院内文化建设尤为突现,怎样给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营造温馨的家庭化、艺术化病房环境也随之被提出。为了促进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生活质量提高,我院多年来是这样做的:

    1  院内环境与文化建设

    我院遵循“治疗多样化、管理开放化、病房家庭化、环境园林化”的办院方针。“以患者为中心”是我院的服务宗旨,多年前就开始规划设计,注重病房内环境和医院环境的建设,院内环境建设、文化建设更是一年一个变化,现已建成花园式、公园式的优美环境。走进我院大门,迎面花坛中央展现出“飞向明天”的标志,院落环境优美,亭台、长廊、花坛、病房楼及康复病房前后草坪、花坛、鸟语花香,各羊肠小道旁有指示牌,文化厨窗、草坪内有各种样式的寄语牌和提示牌,院内小公园四处、在花坛各处有形态各异的雕塑,如红顶鹤期盼、梅花鹿抚爱、国宝大熊猫、大象踏球、海豚鱼跃等。大路旁有各类知识专栏,其内容有三看、十问、四必须、首诊问责制、精神病常识等。整洁、有文化气息的院内环境,给患者创造了修养心身的美好氛围,这就是院内文化展现所达到的效果。每当患者在这样的优美环境中活动时,人人主动去爱护它,看到地上有杂物能主动去捡上丢到垃圾箱内,这说明美好的环境也能净化病态的心灵,在这样的环境中组织患者参加各类康复训练。

    1.1  院内建造有篮球场、羽毛球场,还有几十亩地的院内农疗康复基地,院外还有260亩地的耕地,让患者参加农疗活动,种植瓜果蔬菜,体验丰收的喜悦,收获的感受,既锻炼了身体,又康复了病情。

    1.2  通过不断改善、增强院内文化设施和内涵,患者表现出对所处环境的热爱和依赖。院领导非常重视康复,建造了一栋康复治疗中心大楼,每天患者在院内或康复治疗中心由工作人员安排进行有规范的工、娱、体疗及技能、行为方面的康复训练。

    1.3  在院内优美环境中举办大型工休运动会、中秋赏月联谊会、春节工休演唱会、模范休养员表彰大会,让患者家属参加并开展亲情互动。每季度给患者过一次集体生日(已持续8年,参加过生日的患者已达3 800多人次)。每月安排各棋类、球类比赛(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台球)。进行诗歌、卡拉OK比赛,每年举办一次手工书画展,有计划安排外出观光、游园、购物、旅游等。通过各类康复活动的开展,给患者营造了和谐氛围,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增强了患者的参与意识、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

    2  病房家庭化和艺术化

    病房是患者生活的主要区域,环境好与差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怎样提高病房内生活环境,既有家庭化又有艺术化气息,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在院领导的重视下,群策群力,各病区开展多样化的家庭病房设计,从人性化角度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的病室环境和艺术氛围。

    2.1  病房艺术力求于整洁、温馨、人性化,走廊墙壁上吊挂着温馨的寄语、书画展品及宣传版面、小常识专栏,工娱疗室布置着、吊挂着各类手工饰物,由工作人员组织患者参与装饰、装潢,在工疗室内布置有阳光书角、窗花、温馨小园地、小常识窗口……等。洗漱间整齐、整洁地放置着患者洗漱用品,被褥叠放成形,有点半军事化的味道,这些都是工作人员经过康复训练让患者亲手操作的结果。力求做到病房无异味。

    2.2  在康复病房、病区院落墙壁上涂画着大型壁画,有江南风景、北国风光、草原蓝天、白云牛羊、大海碧波辽阔等,给患者视觉上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患者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治疗、康复,更有利于心身康复,缩短了隔离社会的差距。配合心理治疗的疏导,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3  思考

    通过多年实践,营造医院环境及病房家庭化、艺术化环境,是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发展趋势。提高医护人员“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人性化、开放式管理,所营造的氛围、搭建的平台,就是为了让患者置身其中,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和对周围环境事物的兴趣,激发患者正常的内心体验,逐渐参与和展示自己的才艺,提高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为目的。

    在优美的环境中,开展院内文化、家庭化模式、病房艺术氛围,使精神病患者生活在室内外温馨、艺术气息的环境里,通过治疗、康复逐渐从病态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再配合行之有效的各类康复训练与活动,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减轻了“住院综合征”,增强了社会功能的复苏。开放式、人性化管理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临床精神科的转变,使患者进一步从异常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中解脱出来,重新恢复理性认识。

    行为治疗学者认为,人的行为不管是功能性的还是非功能性的,正常的或病态的都可以经过学习而获得,而且也能经过学习而改变、增加或删除[2]。行为的改善,也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有效的康复措施,巩固、改善、恢复良好的行为是非常有作用的,它能激活患者对生活、学习、自我的重新认识。建立健全有丰富内涵的院内文化与病房艺术,有助于患者精神状态的恢复,有利于对患者产生感应、启发、影响和建立自信心。对早日康复、回归社会有明显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善澄.实用康复精神医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5.

[2] 杜云红.社会功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8,16:1865-1866.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安宁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6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