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8期

单侧外固定支架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我院1995~2004年采用在电视X线透视下闭合整复加仲嘉单侧外固定支架配合后期小夹板固定互补的方法,治疗胫腓骨干骨折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全部为外伤所致的新鲜骨折,闭合性骨折20例,开放性骨折4例,按有关标准[1]均属Ⅱ型开放性骨折。2治疗方法采用腰麻或硬外麻,大腿上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开放性骨折先......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1995~2004年采用在电视X线透视下闭合整复加仲嘉单侧外固定支架配合后期小夹板固定互补的方法,治疗胫腓骨干骨折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19~59岁,平均35岁。全部为外伤所致的新鲜骨折,闭合性骨折20例,开放性骨折4例,按有关标准[1]均属Ⅱ型开放性骨折。类型:横形6例,短斜形5例,长斜形4例,螺旋形5例,粉碎性4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腰麻或硬外麻,大腿上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开放性骨折先行常规清创术。牵引手法复位,在C臂X线机透视下见骨折端对位线良好后,选择合适的支架(横形或T形),分别在远近合适位置各做2个长约1cm的切口深达骨膜,用钻头钻孔后打入两枚固定针(一般距骨折端4cm以上,使支架延长器留有调节余地),进针方向与胫骨前嵴成45°角(T型支架不必成角度),进针深度以刚好穿过对侧皮质为宜,安放支架,调节延长器对折端进行加压[2]。一般卧床1周,肿胀消退后即可扶拐下地行走。4~8周后伤口愈合,肢体无肿胀,压痛消失或基本消失,X线片示原始骨痂形成,拆除外固定支架,换小腿小夹板(5块)外固定,一般不超过关节,继续扶拐行走,2周后开始患肢适量负重至骨性愈合。治疗过程中按骨折三期辨证内服中药,换小夹板钉道口愈合后予以中草药外洗。

  1.3  治疗结果  本组24例全部获得4~15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最短7周,最长18周,平均10.2周。骨折解剖对位或近解剖对位13例;骨折对线好,对位达2/3者8例;对线良好,对位满意2例;向外成角畸形2例,均为粉碎性骨折,考虑为过早负重,又未能及时调整所致。全部病人膝、踝关节活动正常,无一例出现骨质疏松及明显肌肉萎缩,均能恢复原工作。

  2  讨论

  胫腓骨干骨折是常见的长管骨骨折,占全身13.7%,易发生迟缓愈合或不愈合,采用何种方法治疗,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传统的牵引加小夹板及手术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均有卧床时间长,肢体功能恢复慢,对开放性骨折或肢体肿胀有张力性水疱时,上述两种治疗方法则更为不利。我们采用支架外固定和小夹板固定相结合的方法,避免了单纯的支架外固定带来的应力遮挡问题,取得满意的效果。支架外固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应力遮挡效应,使固定钉周围骨质吸收,固定架骨复合系统的总体刚度下降,若同时有不适当的活动或应力存在,则可产生骨折继发畸形[3]。骨外固定架固定5~8周后,正是开始产生应力遮挡效应的过渡期,但此时骨折端已形成原始骨痂,拆除骨外固定架后不易发生再骨折或移位畸形,此时换上小夹板外固定,不限制关节活动,又可维持骨折端稳定,通过小夹板的约束,加上肌肉收缩,产生一定的纵向挤压力,消除骨外固定架的应力遮挡效应,有利骨痂形成、塑形,避免了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拆除外固定架还可以减轻因固定钉穿过胫前肌,肌肉牵拉引起的疼痛,使肌肉得到更好的锻炼。治疗过程中通过内服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的中药,后期通过外洗舒筋活络的中草药,可减轻肢体肿痛,防止筋膜间隙综合征及关节粘连僵硬。

  钉道感染是外固定支架所引起的主要并发症。钉道靠近骺端骨松质,渗液较多,钻孔时热损害,钉道皮肤的张力等物理损伤致组织坏死液化,为细菌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手术前严格消毒,开放性骨折的彻底清创是预防钉道感染的关键。保持钉孔的清洁与干燥对针道感染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滴酒精方法,本组病例中,前10例用此法。钉道感染率为20%,因酒精中含一定水分,酒精挥发后,水分依然存在,可增加感染的机会。本组另14例病人采用单纯干燥无菌敷料包扎,有渗出及时更换,钉道感染率为3.6%。本组病例有2例粉碎性骨折发生继发畸形,占粉碎性骨折的50.0%,与过早负重有关,因此粉碎性骨折要摄X线片示有明显骨痂生长后方可负重行走。

  【参考文献】

  1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45.

  2  李起鸿.骨外固定原理与临床应用.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3.

  3  张蒲,侯筱魁,王以友,等.应力保护影响骨外固定的实验研究.中华骨科杂志,1996,9:631.

  作者单位: 543001 广西梧州,梧州市中医院

  (编辑:林剑雷)

作者: 邓振中罗世东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