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9期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6年3月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200例患儿。结果通过治疗护理,本组200例HIE患儿,治愈率达85%。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纠正缺氧,维持正常的血糖,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6年3月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200例患儿。结果  通过治疗护理,本组200例HIE患儿,治愈率达85%。结论  控制惊厥,降低颅压、减轻脑水肿;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纠正缺氧,维持正常的血糖,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注意保暖和喂养可提高HIE患儿的治愈率。HIE患儿重在预防,早期治疗可减少神经元的死亡,同时疗程要足够。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指新生儿在围产期缺氧窒息所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此种疾病不仅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而且是致儿童伤残的病因之一。2003年1月~2005年3月我院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200例,治愈170例,治愈率达85%。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HIE患儿 200例中,男120例,女80例;根据HIE诊断依据及分度标准,轻度85例,中度60例,重度55例;CT显示125例不同程度的脑水肿、低密度,75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不同部位的颅内出血。

  2  结果

    本组200例HIE患儿,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治愈170例。

  3  病情观察与护理

  3.1  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先将HIE患儿置于远红外辐射抢救台上,必要时用暖箱为早产儿及低体重儿保温,根据患儿日龄、体重及体温及时调整箱温至中性温度,保持体温在36 ℃~37 ℃,每4 h测1次体温。因体温过高对缺氧不易耐受,过低不利于脑组织代谢,所以应保持患儿体温稳定。

  3.2  迅速纠正缺氧 

  患儿因围产期窒息缺氧,已受损的脑细胞对缺氧极为敏感,必须及时吸氧。血氧饱和度保持PO2在90%~95%之间。根据情况予以头罩或鼻导管吸氧。患儿缺氧症状改善后,呼吸平稳,全身皮肤红润,可停氧气吸入。持续供氧一般不超过3天。高浓度、持续过量吸氧易致氧中毒。可引起肺水肿、肺不张、晶体后纤维增生等。病情稳定后加用高压氧治疗,压力为0.04kPa,5天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治疗1~3个疗程,以提高PO2减轻脑水肿。

  3.3  适量供给葡萄糖 

  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几乎全部来自葡萄糖氧化,但脑组织本身不存在储糖原,代谢所需能量主要靠血液中能量供应。窒息缺氧、脑血流减少时,其代谢障碍加重脑组织的损害。患儿血糖应控制在正常值即5.4 mmol/L,并根据血糖调整输液速度,可用微量注射泵24 h均速滴入3~5 ml/(kg·h),预防发生低血糖。

  3.4  颅内高压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颅内高压的主要表现为前囟紧张、隆起,颅缝增宽,患儿嗜睡,易激惹,脑性尖叫,呕吐,肌张力改变。重度患儿可出现脑干损伤症,应及时应用脱水剂,力争在24~72 h内使颅内压下降。静脉注射甘露醇时,要防止药液外渗致组织水肿、坏死,如不慎外渗,立即湿敷50%硫酸镁,以免组织坏死。

  3.5  合并颅内出血患儿的护理 

  推迟喂奶48 h,抬高患儿头肩部15°~30°,尽量少搬动患儿,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操作轻柔,技术娴熟,密切观察患儿神志、面色、呼吸等变化。

  3.6  密切观察患儿有无惊厥的表现 

  护理中尽量减少可引起惊厥的诱因,如患儿有烦躁、尖叫等惊厥先兆立即处理,避免进一步发作。如患儿出现眼球震颤或斜视、眨眼、吸吮、咀嚼、屏气、四肢摆动或强直性伸展,局部或全身痉挛等惊厥症状时,应立即止惊,因频繁抽搐会加重脑细胞损伤。

  3.7  各脏器功能观察与护理

  3.7.1  心功能的观察与护理 

  患儿病情发展过程中一旦出现喜倚肩竖抱、喂养困难、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发绀或发灰、四肢湿冷、双下肢水肿或体位性水肿时,多为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此时,患儿心率多数增多,但有的反而减慢,应注意观察,可予以心电监护,患儿半卧,持续吸氧,保持安静,必要时使用镇静剂。限制液体入量,控制输液速度,准确记录出入量。

  3.7.2  肾功能的观察与护理 

  肾功能损害时可表现为少尿、血尿。如果尿量少于1 ml/(kg·h),可能合并肾功能衰竭,生后48 h尿量少于0.5 ml/(kg·h),多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应密切观察患儿尿量及小便颜色的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

  3.7.3  消化道的观察及护理 

  窒息缺氧可致使胃黏膜糜烂、溃疡、出血,即应激性溃疡。患儿表现为呕吐咖啡色液体或呕吐鲜血。患儿立即侧卧,暂禁食,并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

  3.8  HIE患儿的喂养 

  此类患儿都有胃肠道的缺氧缺血过程,不宜早哺乳,一般轻度HIE患儿生后6 h开始喂奶,按需哺乳。患儿营养充足,有利于促进脑损伤修复,缩短病程。中、重度HIE患儿暂禁食,予以静脉营养,用微量注射泵24 h均匀滴入。输注静脉营养液时应选用较粗的血管,防止药液外渗。待缺氧症状改善,颅内出血控制后可逐渐喂奶,由少至多,逐日增多,逐渐减少静脉营养液,对吸吮及吞咽能力差者可鼻饲,吸吮能力差但有吞咽能力可用滴管喂养。喂养时不可过快、过多,防止呕吐、呛咳引起窒息。密切观察,防止腹胀等异常情况。

  3.9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室内清洁,经常通风换气。紫外线循环风2次/d,保持室温在24 ℃~26 ℃,相对湿度50%~60%。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被褥,2 h翻身1次。昏迷患儿用油纱布覆盖眼球并用正大维他滴眼液点眼,每日3次。鼻饲喂养或禁食患儿护理口腔2次/d,加强脐部、臀部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使患儿早日康复。

  4  体会

  4.1  重视预防 

  此类患儿多系支持和对症处理,因此重在预防,包括预防胎儿宫内窘迫,分娩时监护胎儿心率、心律、心电图,测量胎儿头皮血pH值。在宫内缺血尚未严重影响胎儿全身代谢和中枢神经系统时,选择最佳方式及时结束分娩,为重症患儿正确复苏,力争5 min内建立有效的呼吸和完善的循环功能,尽量减少生后缺氧对脑细胞的损伤。

  4.2  早期治疗 

  窒息患儿复苏后要密切观察神经症状和监护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发现有异常神经症状,即应考虑HIE的诊断,及早治疗。疗程要足够,轻、中度HIE患儿需治疗10~14天,重度患儿需治疗20~28天,甚至延至新生儿期后。疗程过短,产生后遗症的可能性较大。神经细胞损伤后恢复较慢,即使新生儿期临床症状消失,细胞代谢功能仍未恢复正常,故不能将新生儿期症状消失作为治愈标准。新生儿期后的治疗与随访从2~3个月开始,必要时持续至6个月,若1周岁时发育正常,又无任何神经症状,才可认为治愈。

  作者单位: 161000 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作者: 王波,李惠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