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9期

自拟活血消肿汤治疗骨折术后下肢肿胀60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持续骨牵引、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术后常出现下肢肿胀。自2000~2006年,我们科应用活血消肿汤治疗下肢肿胀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股骨颈骨折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

点击显示 收起

  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持续骨牵引、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术后常出现下肢肿胀。自2000~2006年,我们科应用活血消肿汤治疗下肢肿胀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均为住院患者,男28例,女32例,年龄48~76岁;病程最短者2天,7天以内者34例,7天~1个月26例;股骨颈骨折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

  1.2  临床表现及检查 

  外伤以后引起髋关节屈曲畸形,或有轻度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擦音,足背动脉搏动好。X线片示:股骨颈骨折,或股骨粗隆间骨折。

    入院后持续胫骨结节牵引3~7天,手法复位。摄X线片检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后,在局麻下经皮穿刺3枚带螺纹钢针内固定。术后持续骨牵引1个月,常规应用洁霉素以抗感染至伤口愈合,应用骨折挫伤散、七厘胶囊以续筋接骨。患者穿针后,出现患肢肿胀畸形,以膝部、小腿、足部明显,压之凹陷,肢体定点周径测量:患肢周径与健侧相比较超过1.5 cm。

  1.3  中医辨证 

  此乃外力作用于机体致筋伤骨折,失其连续性及运动支持之功,则活动受限。伤及气血,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患肢肿痛。穿针术后,脉络损伤加重,瘀血内阻,水湿内停,故出现肿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为气滞血瘀之证。

  1.4  治疗方法 

  自拟活血消肿汤:桃仁10 g,红花10 g,当归12 g,赤芍15 g,牛膝15 g,薏苡仁30 g,赤小豆30 g,茯苓15 g。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口服,连用6天。

  1.5  结果 

  经治疗肿胀完全消失为痊愈,48例,占80%;肿胀基本消失者为显效,12例,占20%;肿胀减轻不明显者为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2  讨论

    骨折术后下肢肿胀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静脉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的高凝状态,引起下肢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骨折术后肢体不能活动,血流缓慢,水肿对骨折患者的康复有很大影响。因此,早期治疗至关重要,使用抗凝、溶栓药物如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等药物治疗容易引起全身出血倾向,出现脑出血等并发症。我们应用中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治疗,效果佳、无副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病因病机是脉络损伤,血溢脉外,瘀阻内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内经》云:“形伤肿”、“气伤痛”。治疗原则当以活血化瘀为主,兼利水消肿。方用自拟活血消肿汤治疗。方中桃仁、红花、当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赤芍清热凉血,消肿止痛。薏苡仁、赤小豆、茯苓利水渗湿、消肿。牛膝活血化瘀,引血下行。诸药配伍活血消肿,用于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

  作者单位: 266600 山东莱西,莱西市中医医院

 


 

作者: 张杰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