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9年第9卷第5期

金芪降糖片对IGT的干预作用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用金芪降糖片干预糖耐量减低者,探讨其对预防糖耐量低减(IGT)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作用。初步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将受试对象IGT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饮食加运动治疗。干预组39例,在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用金芪降糖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用金芪降糖片干预糖耐量减低者,探讨其对预防糖耐量低减(IGT)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作用。初步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将受试对象IGT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饮食加运动治疗;干预组39例,在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用金芪降糖片。同时设正常组40例,时间2年。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测血压、体质指数(BMI)、腰臀比 ( WH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尿微量白蛋白。将金芪降糖片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相比较。结果 干预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明显上升(由-4.48±0.47变为-3.83±0.42)。2年后转变成糖尿病、IGT、NGT分别为3例、16例、20例。对照组则分别为7例、20例、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金芪降糖片组疗效优于饮食运动治疗组。结论 金芪降糖片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改变糖代谢和脂代谢,促进β细胞功能,对于IGT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效果肯定,且无毒副作用,为临床上预防IGT进展为2型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糖耐量减低; 金芪降糖片; 胰岛素敏感指数; 糖尿病

The intervention of Jinqi Melbine for IGT

    LI Jin-rong, LI Jing-bo.The People's Hospital of Tianjin City, Tianjin 30012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Jinqi Melbine was taken by the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its prevention for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Patients with IGT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IGT control group with 40 patients and IGT test group with 39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40 healthy controls were selected. IGT control group was cured by nutritious and exercise therapeutics. IGT test group wase cured by Jinqi Melbine in addition. The test was lasted for 2 years. Blood pressure, body mass index (BMI), waist to hip ratio (WHR), HbA1c, lipid, highly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insulin and MAU were measured in all subjects before an after test. Results  In test group the ISI level was significant increased from (-4.48±0.47) to (-3.83±0.42). After 2 years, there were 3 patients became diabetes. 16 people became IGT and 20 patients became NGT in test group. In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7 diabetes, 20 IGT and 13 NG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2 groups. Jinqi Melbine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nutritious and exercise therapeutics.Conclusion  Melbine can reduce insulin resistance regulate metabolize of lipid and glucose and promote the function of β-cell. Its curative effect is assured. Also it has few side effects. These provide a new therapy project to prevent IGT from turning toT2DM in clinic.

    【Key words】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Jinqi Melbine;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diabetes mellitus

    在临床上,几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都要经过糖耐量低减(IGT)阶段,为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现用金芪降糖片干预糖耐量减低者,探讨其对预防IGT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82例为我院门诊及年度体检者, 均符合1999年WHO糖耐量低减(IGT)的诊断标准的患者[1]。IGT诊断标准即研究对象隔夜空腹10h以上,清晨服75g葡萄糖,于0、30、 60、120、 180min分别测量血浆葡萄糖,FPG<6.1 mmol/L, 2hPG 7.8~11.1mmol/L。所有IGT患者均为初诊且未接受任何治疗措施者,包括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育龄患者均未服避孕药物。入选对象为全部IGT病人的随机抽样,均排除合并甲亢等其他内分泌疾病、急慢性胰腺炎、严重的心、肝、肾等疾患,且无感染、创伤、术后、药物、应激等因素引起的糖耐量低减。

    入选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为两组。中药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在试验观察过程中82例有3例退出。对照组2例退出,无明确原因失访,中药干预组1例退出,因不愿长时间服用中药而单纯采用饮食、运动干预。因曾用中药干预,未将之列入对照组。完成试验者共79例。男37例,女42例。年龄45.84±15.15岁。另选本院职工或体检正常者共4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入选者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家族史、既往史等。各组病例完成情况、性别、年龄、DM家族史、并发症等情况见表。

    各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匹配,对照组和干预组在糖尿病家族史、并发症方面匹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入选IGT者参加我院DM宣传教育课程,进行健康教育和饮食、运动治疗。饮食治疗:入选IGT者均通过参加DM宣传教育课程指导合理控制总热能摄入。

    1.2.2  干预组  在上述饮食、运动治疗基础上加内服中药治疗。内服中药为金芪降糖片(天津隆顺榕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片0.42g,每日15~30片,分2~3次,餐前20~30min服用。共服用24个月。

    分别于服用6、12、18、24个月后测定OGTT。复查结果如达到2型DM诊断标准,则判断发展为2型DM作为终点,患者将进行正规DM治疗方案。

    用药期间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1.3  观察项目  入选者于早上平静休息30min后,由专人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质指数(BMI)及腰/臀比值。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右侧肱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2次。每个入选者均做12导联心电图。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

    受试者隔夜空腹10h以上抽静脉血测空腹血糖、HbA1c、血脂、肝功、肾功、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之后服75g葡萄糖做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测定。留尿做尿常规及12h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留大便做便常规化验

    复查OGTT当日早晨不服干预药物。试验开始后6、12、18、24个月各进行1次上述检查,每例观察时间24个月。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用SPSS11.0软件包处理,正态分布的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资料(胰岛素、FBCI等)均取自然对数正态后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入选时各组的临床资料  见表1~6。表1  初查时IGT者合并症的情况 

    79例IGT者对照组40例中合并有肥胖14例,合并收缩压增高6例,舒张压增高8例,合并高胆固醇6例,高甘油三酯4例,高尿微量白蛋白2例,合并冠心病4例,合并胆石症1例。干预组合并有肥胖14例,合并收缩压增高8例,舒张压增高5例,合并高胆固醇4例,高甘油三酯4例,高尿微量白蛋白5例,合并冠心病5例,合并痛风1例。对照组和干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2  各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对照组和干预组的BMI、WHR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SBP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和P<0.01)。hs-CRP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MAU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HbA1c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稍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舒张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稍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的肝功、肾功、三大常规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HR无明显变化。以上各项指标对照组与干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3  两组中医症状、体征情况 注:两组中医症状、体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4  各组OGTT情况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OGTT的1hPG、2hPG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空腹血糖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干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5  各组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对照组和干预组的FINS和2hINS均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6  各组ISI、FBCI的情况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的ISI明显降低,FBCI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与干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治疗24个月后,干预组BMI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组TC、TG、hs-CRP和MAU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的WHR、SBP、DBP、HbA1c、心率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8  对照组和干预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显著改善,干预组多数症状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9  对照组和干预组OGTT情况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后对照组各点(0、30、60、120、180min)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组治疗24个月后空腹血糖趋于平稳,无明显变化。60、120min血糖逐渐下降,至18、24个月时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24个月时60、120min血糖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点无明显变化。表10  对照组和干预组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后对照组各点胰岛素与治疗前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组空腹胰岛素和120min胰岛素呈逐渐下降趋势。于18、24个月时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也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点无明显变化。表11  对照组和干预组ISI和HFBCI的情况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对照组治疗后ISI、FBC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组治疗后ISI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FBCI有所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  2年后的转归  见表12。表12  对照组与干预组转归情况 对照组40例中,有7例变成DM,20例仍为IGT,13例变成NGT。干预组39例中,有3例变成DM,16例仍为IGT,20例变成NGT。两组治疗后DM转化率比较,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GT转化率干预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IGT是指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与DM患者血糖值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代谢状态[2,3]。诊断标准为静脉空腹血糖<6.1mmol/L,口服75g葡萄糖后2h血糖为7.8~11.1mmol/L,介于DM和正常血糖之间的过渡阶段。其发生DM的可能性高于正常阶段的血糖,是发生DM的危险阶段,几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都要经过IGT阶段。长期随访(5~10年)表明,IGT患者中有1/3发展为2型DM,1/3维持在IGT状态,另外1/3则转变为正常糖耐量[4]。我国每年由确诊的IGT患者发展成DM的患者有150万~180万。而DM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并能致伤、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全球DM的患病率逐渐增多,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IGT是可发展为2型DM的高危人群,如何在这一人群中经适当的干预治疗,减少DM发生已引起广泛的注意,是世界性的课题。

    本研究显示79例IGT的年龄在(45.84±15.15)岁,提示此年龄段IGT发病率高。79例IGT者女42例,男37例,女性稍高于男性。79例IGT者共有31例有DM家族史,提示遗传因素是其中危险因素之一。IGT者的BMI、WHR明显高于正常组,合并肥胖28例,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高于正常组,合并高胆固醇10例,高甘油三酯8例,合并高血压16例,证明了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病是IGT的危险因素。

    IGT者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IGT已处于亚临床炎症的危险中,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它的确切机制不十分明确,可能的发病机制是[5,6]:IGT的餐后高血糖可诱导线粒体产生过多的超氧化物阴离子,引起内皮损伤,炎症趋化因子表达增加,吸引炎症细胞集聚,产生低度炎症反应;另一方面可能是IGT状态下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的多种代谢异常可造成氧化应激增加,使单核细胞产生的反应性氧物质增加,从而引发一系列促炎反应,产生促炎因子及炎症标志物如CRP、纤维蛋白原(Fg)等增加。

    IGT者的空腹胰岛素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20min胰岛素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低于空白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提示存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存在胰岛素抵抗,并且可能同时存在β细胞功能降低。所以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不足是引起IGT的共同因素。

    应用金芪降糖片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OGTT试验中60和120min血糖明显下降,FINS和2hINS明显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上升。血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下降,尿微量白蛋白下降,hs-CRP明显下降,降低DM转化率,使向NGT转化者增多,提示中药干预有着良好的综合治理效应,使IGT人群向健康人群回归。

    糖尿病[7]属中医学消渴范畴,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为其主要病因,其病理基础主要是阴虚燥热,与脾、肺、肾三脏津液输布失调有关,而IGT是DM早期阶段,很多IGT患者由于无明显不适而不及时到医院就诊,至来院时除了表现肺燥、胃热、津伤证外,尚可见身体疲乏无力等气虚证候。笔者认为IGT中医病机特点为肺胃燥热、肺脾气虚,适宜于金芪降糖片治疗。

    金芪降糖片源于“千金方”中的消渴汤方,全方配伍共奏清热益气生津之功。清热解毒同时重视补虚,以达益气固本,标本兼治及生津止渴之功效。许多研究表明,金芪降糖片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恢复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所以我们应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对待IGT患者的各种代谢紊乱,必要时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以减少2型DM的发生率以及各种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伤残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1:26-32.

2 Weyer C, Bogardus C, Mott DM ,et al. The natural history of insulin secretory dysfunc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J Clin Invest,, 1999,104:787-794.

3 Decode Study Group, the European Diabetes Epidemiology Group. Glucose tolerance and caradiovascular mortality, comparison of fasting and 2-hour diagnostic criteria. Arch Intern Med,2001,161:397-405.

4 许樟荣. 糖耐量受损早期干预的临床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 中华医学杂志,2004,21:1765-1767.

5 Torzewski J, Torzewski M, Bowyer DE,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freguently colocalizes with the terminal complement complex in the intima of early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of human coronary arteries.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1998,18:1386-1392.

6 朱麟钱,尤巧英,李成江,等.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320-321.

7 杨滨,王五杏,霍伟,等. 糖康饮干预治疗糖耐量低减临床观察.河北中医,2004,26(12):893-895

(编辑:欣 阳)


作者单位:300121 天津,天津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