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第29卷第3期

基于BMI判定超重肥胖4个标准的比较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WGOC标准、WHO/NCHS标准、IOTF标准、美国CDC标准判定超重肥胖的差异及能力,为与国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进行比较以及促进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应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分析基于BMI判定超重、肥胖的4个标准的筛选差异。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公布的“中国......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比较WGOC标准、WHO/NCHS标准、IOTF标准、美国CDC标准判定超重肥胖的差异及能力,为与国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进行比较以及促进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分析基于BMI判定超重、肥胖的4个标准的筛选差异;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公布的“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BMI筛查分类”参考标准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WHO/NCHS标准、IOTF标准、美国CDC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符合率,对比3种国际标准在我国儿童青少年中的适用性。结果 在超重、肥胖的筛查能力方面,WHO的标准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也最好。当需要与国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进行比较时,WHO标准更适用于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筛查。结论 应用国际标准进行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时,需根据研究目的谨慎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关键词】  人体质量指数 超重 肥胖症 参考标准 学生保健服务

  Comparison of Four BMI Criteria for Overweight and Obesity/

  ZHANG Ji, MA Jun, LI Baihui, et al.

  Institute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BMI criteria of WGOC, WHO / NCHS, IOTF, USCDC in diagnosing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ese schoolage children,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mparison with teenagers abroad and promoting th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easure ment. Methods  With the data of 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and Health Surveillance of Chinese School Students in 2005,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calculated by using four different BMI criteria. Using the criteria "Chinese BMI criteria for screening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released by the Working Group of Chinese Obesity as the "gold standard ",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greement rate of the WHO / NCHS, IOTF, and USCDC criteria wer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three international criteria for schoolage children in China. Results  For screening overweight and obesity, the WHO criteria showed higher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greement rate. For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ce in 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overweight among Chinese and foreign countries, WHO criteria was more applicable for Chinese schoolage children. Conclusion  It should be cautious to choose international criteria to screen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the Chinese schoolage children,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bjectives, so as to achieve optimal results.
   
  【Key words】  Body mass index; Overweight; Obesity; Reference standards; Student health services

  肥胖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儿童青少年肥胖不仅增加了成年期肥胖的可能性,也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随着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迅速增加,肥胖的预防干预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不统一,不仅与国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缺乏可比性,国内不同研究也缺乏可比性。本研究应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分析基于BMI判定超重、肥胖的4个标准的筛选差异,对比3种国际标准在我国儿童青少年中的适用性,为与国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进行比较、促进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是教育部领导、实施的第5次调研,按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原则,选择全国30个省(除台湾外,西藏无汉族人群资料)7~18岁汉族中小学生为调研对象。各省均分为城、乡、男、女4个群体,各性别、年龄组抽取100~200人。体检后剔除重要脏器慢性疾患和残障者。各省组织测试队,在同一时段(每年5-7月),使用同型器械,按《检测细则》统一规定的方法完成。为消除原样本中营养不良者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利用年龄别身高标准筛除生长发育迟滞、身高别体重标准筛除消瘦,最终共调查234 421名7~18岁的儿童青少年,其中男生117 680人,占50.2%;女生116 741人,占49.8%。各年龄段人数在19 376~20 307之间。

  1.2  方法

  1.2.1  身体质量指数计算  根据4种不同的标准,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分析2005年我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及其变化情况,并与国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进行对比。

  1.2.2  超重肥胖评价方法  标准一(WGOC标准)[1]:2002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选择“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为参考人群,制定符合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肥胖评价标准。
   
  标准二(WHO/NCHS标准)[2]:Must等利用1963-1994年美国营养调查建立的“年龄-性别-BMI”及“年龄-皮褶厚度百分位数”曲线,确定了9~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BMI参考值,即美国NCHS标准,将BMI≥第85百分位数定义为具有超重的危险;如果BMI≥第85百分位数,同时三头肌皮褶厚度和肩胛下皮褶厚度分别≥第90百分位数则定义为肥胖。此标准在1995年被WHO推广应用。
   
  标准三(IOTF标准)[3]: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IOTF)认为,BMI更适宜用来制定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标准。根据来自6国(英国、巴西、荷兰、香港、新加坡和美国)的资料,Cole等确定了2~18岁儿童少年年龄别、性别BMI标准,其18岁组的超重、肥胖BMI标准分别为25 kg/m2和30 kg/m2。
   
  标准四(美国CDC标准)[4]:2000年,Kuczmarski等对美国5项调查中的2~20岁的调查对象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新的年龄别、性别BMI标准,目前多数研究采用此标准筛查儿童超重和肥胖。

  1.2.3  超重肥胖筛查能力的评价方法  以WGOC标准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WHO/NCHS标准、IOTF标准、美国CDC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符合率[5]。
   
  灵敏度 = 某个国际标准和WGOC标准同时判定为超重(肥胖)人数/WGOC标准判定为超重(肥胖)人数×100%
   
  特异度 = 某国际标准WGOC标准同时判定为非超重(非肥胖)人数/WGOC标准判定为非超重(非肥胖)人数×100%
   
  符合率 = 某国际标准判断与WGOC标准判断结果一致的人数/总人数×100%

  1.3  资料分析  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核对后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标准判定超重肥胖发生情况  用WGOC标准、WHO/NCHS标准、IOTF标准、美国CDC标准筛查全国7~18岁学龄儿童,结果显示,男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9.66%,8.87%,10.22%,8.13%,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98%,4.42%,2.89%,5.38%;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6.60%,5.48%,6.81%,5.40%,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75%,1.75%,1.14%,1.56%。4种标准筛查出的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2。

  表1  中国7~18岁男生不同BMI标准判断超重肥胖结果(略)

  注:4种标准比较,**P<0.01。

  表2  中国7~18岁女生不同BMI标准判断超重肥胖结果(略)

  注:4种标准比较,**P<0.01。

  2.2  4种标准超重肥胖筛查能力的评价

  2.2.1  灵敏度与特异度  男生超重判定灵敏度WHO/NCHS标准、IOTF标准、美国CDC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1%,84.1%,73.6%,特异度分别为99.2%,97.7%,98.9%;女生超重判定灵敏度分别为70.4%,77.6%,70.3%,特异度分别为99.0%,98.1%,98.8%。说明美国CDC标准发现超重儿童的能力较低,而IOTF标准排除正常儿童的能力稍差。3种标准对各年龄男女生超重判定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有差异,如表3所示。男生肥胖判定灵敏度分别为88.9%,57.9%,90.6%,特异度分别为99.9%,100.0%,99.1%;女生肥胖判定灵敏度分别为64.4%,41.2%,58.8%,特异度均为100%。说明3种标准均能有效的排除超重儿童,但对肥胖儿童的识别能力较低,尤其是对女生肥胖的识别较差。3种标准对各年龄男、女生肥胖判定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4。

  2.2.2  符合率  男生超重判定的符合率WHO/NCHS标准、IOTF标准、美国CDC标准分别为97.7%,96.3%,96.4%,女生超重判定的符合率分别为97.3%,96.9%,97.1%;男生肥胖判定的符合率分别为99.3%,97.9%,98.7%,女生肥胖判定的符合率分别为99.1%,98.5%,99.0%。见表3,4。

  表3  WHO/NCHS标准、IOTF标准、美国CDC标准判定中国男生超重肥胖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比较(略)

  表4  WHO/NCHS标准、IOTF标准、美国CDC标准判定中国女生超重肥胖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比较(略)

  3  讨论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BMI为基础制定超重肥胖的判定标准,主要是用于“肥胖状态”的筛查,不能做出“儿童肥胖症”的临床诊断。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本国儿童的BMI参考标准,但若标准参照人群不具有国家代表性,可能导致对于不同人群的适用性差异较大。此外,由于受到自身肥胖流行变化的影响,标准变更频繁会模糊其自然变化的真实趋势。而现存的国际标准同样存在缺陷,如IOTF标准是在6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统计数据基础上,将WHO的成人超重、肥胖BMI标准外推到2~18岁的儿童青少年所建立的[6],而并不是建立在健康结果追踪基础上的。另外,BMI的主要缺点是没有考虑实际体成分,与欧美国家儿童相同BMI比较,亚洲人的体脂含量更高,因此运用WHO,IOTF或美国CDC的BMI标准时,可能低估中国儿童肥胖率。
   
  依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采用不同标准判定中国学生超重、肥胖,IOTF标准判定的超重检出率最高(男生10.2%,女生6.8%),美国CDC标准判定的超重检出率最低(男生8.1%,女生5.4%),WGOC标准判定的超重检出率适中(男生9.7%,女生6.6%),WHO标准判定的超重检出率较低(男生8.9%,女生5.5%)。同样,肥胖的检出率在男生中使用美国CDC标准时最高(5.4%),而女生则使用WGOC标准时最高(2.8%);无论男、女生,使用IOTF标准时肥胖的检出率均为最低(男生2.9%,女生1.1%);其他标准则在其之间。
   
  在超重的筛查能力方面,WHO的标准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可能更适合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情况。而IOTF标准灵敏度虽然也比较高,但特异度稍低,可能会将更多的正常儿童纳入到超重人群中。美国CDC的标准虽然特异度较好,可以排除更多的正常儿童,但灵敏度不高,可能发生“漏诊”的情况。在肥胖的筛查能力方面,同样是WHO的标准与我国标准符合率最好,不过在结果中也不难看出,男生在15岁、女生在13岁之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一点可能是由于我国青少年存在青春期生长曲线低平现象造成的,在应用WHO标准筛查我国儿童肥胖时应充分考虑这个问题。而美国CDC的标准对男、女生肥胖筛查的灵敏度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对男生肥胖的检出能力较高,而对女生肥胖的检出能力稍差,可能由美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情况与我国的差异造成。IOTF标准对肥胖筛查的灵敏度较低。另外,WHO/NCHS标准、IOTF标准、美国CDC标准筛查肥胖的特异性较好,都不易将超重人群误判为肥胖。总之,应用国际标准进行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时,需根据研究目的谨慎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当需要与国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进行比较时,WHO标准可能较其他2个国际标准更适用于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的筛查。
   
  有研究报道,1999-2000年美国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应用1995年WHO的BMI筛查标准判定,6~11岁男生肥胖检出率为16.0%,女生为14.5%,12~19岁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5.5%和15.5%[7];比中国7~18岁学生用同一标准判定的肥胖检出率(男生4.4%,女生1.8%)高出很多。但由于WHO标准在青春期阶段的界值点不一定符合中国青少年的体成分发育特点,实际上在大部分年龄层WHO界值点均高于我国WGOC标准,因此可能导致大量实际上的肥胖男女学生被漏筛。另外,del-Rio-Navarro等[8]应用IOTF标准分析墨西哥中上层人群发现,6~11岁男、女儿童“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4%和10.5%;12~17岁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随年龄上升趋势更明显,男、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从10.8%,14.3%增加到16.1%,19.1%,肥胖检出率分别从9.2%,6.8%增加到14.7%,10.6%。Sibai等[9]同样使用IOTF标准判定黎巴嫩3~19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情况,结果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2.5%和7.5%,显著高于女生(16.1%和3.2%),该结果在中东各国很有代表性。可见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生率在发展中国家仍然不算高,但是我国城市儿童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则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提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儿童的生活方式可能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肥胖的发生。另有文献报道,对于同一界值点的BMI值可能在我国人群中引起疾病的风险更高[1],因此不能由于在统一标准下我国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低于发达国家就放松了肥胖的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hysical status : the use and interpretation of anthropometry. Report of a WHO Expert Committee. World Health organ Tech Rep Ser, 1995,854:1-452.

  [3] COLE TJ, BELLIZZI MC, FLEGAL KM, et al. Establishing a standard definition for child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orldwide: International survey. BMJ, 2003,320(7 244):1 240-1 243.

  [4] KUCZMARSKI RJ, OGDEN CL, GUO SS, et al. 2000 CDC growth charts for the United States: Methods and development.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Vital and Health Statistics, 2002,11(246):143-148.

  [5] 李立明.流行病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0-172.

  [6] 杜松明,马冠生.儿童青少年肥胖评价标准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33(5):261-264.

  [7] 季成叶. 全球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现状和趋势.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8):648-650.

  [8] DEL-RIO-NAVARRO BE, VELAZQUEZ-MONROY O, SANCHEZ-CASTILLO CP, et al. The high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Mexican children. Obes Res,2004,12(2): 215-223.

  [9] SIBAI AM, HWALLAN, ADRA N, et al. Prevalence and covariates of obesity in Lebanon: Findings from the first epidemiological study. Obes Res,2003,11(11):1 353-1 361.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北京 100191;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