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四川精神卫生2006年第19卷第4期

癫疒间性分裂样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来源:四川精神卫生
摘要:癫疒间性分裂样精神障碍较为常见,极易误诊为精神分裂症。为探讨癫疒间性分裂样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我们将其与精神分裂症进行对比分析。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研究组:为1994年1月~2004年5月在本院首次住院的癫疒间性分裂样精神障碍患者,均符合CCMD-3中癫疒间性分裂样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并排除其它脑器质性疾病,躯体......

点击显示 收起

       癫疒间性分裂样精神障碍较为常见,极易误诊为精神分裂症。为探讨癫疒间性分裂样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我们将其与精神分裂症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于后。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研究组:为1994年1月~2004年5月在本院首次住院的癫疒间性分裂样精神障碍患者,均符合CCMD-3中癫疒间性分裂样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并排除其它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及酒精、药物滥用者。入组共27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318±109)岁;已婚9例、未婚17例、离异1例;小学文化及以下12例、初中13例、高中及以上2例;癫疒间首发平均年龄为(173±89)岁;精神症状出现平均年龄为(312±108)岁;癫疒间与精神症状出现两者间隔平均为(118±65)年;强直阵挛性发作22例,失神发作5例;19例癫疒间发作减少或停止后出现精神症状,8例出现精神症状时癫疒间发作无明显变化。

    对照组:按同期入院先后顺序,抽取首次入院并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排除脑器质性疾病和躯体疾病及酒精、药物滥用得。入组共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为(29±118)岁;已婚15例、未婚14例,离异1例;小学文化及以下2例、初中21例、高中及以上7例。对照组与研究组在性别、年龄、婚姻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文化程度方面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12  方法  以自编定式表格,搜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发病年龄、发病诱因、家族史、精神症状、治疗等。于入院时及治疗后第6周末用BPRS分别评定一次疗效,并以BPRS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进、≥25%为进步、<25%为无效。研究组均应用抗癫疒间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氯硝安定)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对照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资料统计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Ridit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研究组精神症状出现平均年龄为(312±108)岁,对照组为(261±81)岁,前者年龄显著较大(P<005)。研究组起病有诱因者19例,对照者14例,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有精神疾病家族史8例,对照组4例,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脑电图异常15例(慢波异常13例、疒间样放电2例)、正常12例,对照组均为正常。

    22  两组精神症状及出现频度的比较(见附表)。 附表  两组精神症状及出现频度的比较

  23  治疗与疗效  研究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氟哌啶醇、氯丙嗪、维思通)治疗,其抗精神病药用量按照Baldessarini等[1]折算方法折合成氯丙嗪的等值平均为(2501±1482)mg/d,对照组应用抗精神疾药物(奋乃静、氯丙嗪、氯氮平、维思通)治疗,其药量折合成氯丙嗪的等值量平均为(4895±1201)mg/d。两组抗精神病药用量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痊愈8例(296%)、显进9例(333%)、进步9例(333%)及无效1例(37%);对照组痊愈10例(333%)、显进10例(333%),进步8例(266%)及无效2例(67%)。两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本资料显示,两组在文化程度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研究组罹患癫疒间后接受教育有诸多困难有关。研究组的精神症状出现年龄为(312±108)岁,显著早于对照组,这与孙振晓[2]报道为(307±112)岁相近。研究组脑电图异常者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精神症状以思维粘滞、病理性赘述,易激惹及幻视出现率较高,研究组抗精神病药物用量较对照组低,而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癫疒间性分裂样精神障碍发病机制未明,但FlorHenry亦提出精神症状与癫疒间发作之间“送转”关系的假说[3]。如本资料70%的患者在癫疒间发作停止或减少的情况下出现精神症状,故支持上述假说。不少学者均注意到一般在癫疒间发作多年才出现精神症状,认为反复癫疒间发作可能逐渐导致脑的某种功能改变[4],诚如本研究发现癫疒间性分裂样精神障碍发生于癫疒间发作(118±65)年之后,且脑电图异常率较高,其中慢波异常13例(481%),其症状与精神分裂症存在差异,似乎更接近器质性精神障碍,支持其精神症状是由癫疒间引起脑功能改变的观点。由于本文样本较小,又未排除抗癫痫药物对症状的影响,故其结论仅供同道参考。

  参  考  文  献

    1  Baldessarini RJ.Dissimilar dosing with highpotency and low potency neuroleptics.Am J Psychiatry,1984,141(5):748.

    2  孙振晓,王相立,于相芬,等.癫疒间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的临床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8.24(4):221.

    3  朱家昌,姚芳传.癫疒间及其它发作性疾病.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13~216.

    4  Conlon P.癫疒间性精神病的MRI研究.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1,18(1);44.

     作者单位:314501  浙江省嘉兴市康慈医院

作者: 岳卫清 钟建炯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