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期

USS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报告脊柱通用系统(USS)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选择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20例,平均年龄42岁,其中T127例,L18例,L23例,L32例,均应用USS内固定并植骨。结果20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3个月~4年,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神经功能恢复,影像学术后脊柱后凸角、椎体压缩和椎管矢......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报告脊柱通用系统(USS)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体会。 方法  选择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20例,平均年龄42岁,其中T 12 7例,L 1 8例,L 2 3例,L 3 2例,均应用USS内固定并植骨。 结果  20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3个月~4年,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神经功能恢复,影像学术后脊柱后凸角、椎体压缩和椎管矢状径复原基本达正常,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术后椎管变形基本消失,椎管通畅,硬膜囊受压基本解除。 结论  模式化的USS操作简便,复位满意,三维固定牢固,是脊柱后路固定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脊柱通用系统

    脊柱通用系统(universal spine system,USS)是在TSRH和CD基础上的一种新一代短节段后路脊柱固定的钉—棒系统,已被广泛用于骨折、滑脱和脊柱先天性畸形。我院自1999年12月应用AO/ASIF推荐的由Mathys公司生产的USS治疗胸腰椎骨折20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中男13例,女7例,年龄33~51岁,平均42岁。损伤部位:T 12 7例,L 1 8例,L 2 3例,L 3 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3d,平均6.5d。根据Magerl骨折分型,所有病例均为Type A。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A级1例,D级7例,E级12例。术前、术后行正侧位X线摄片,测椎体后凸角和椎体压缩率,行骨折段椎体及椎管重建,测椎管矢状径、椎体前后及侧方移位、硬膜囊受压程度。

    1.2 手术方法 采用连硬麻醉,患者俯卧于脊柱手术床,先行复位,然后以伤椎为中心作后正中纵形切口,长约15cm,剥离骶棘肌后暴露伤椎及上下各一正常椎体的棘突、椎板和关节突。在C-arm监视下,按AO/ASIF定位法,在伤椎上下各一椎体两侧椎弓根钻入Schanz钉。先直视下用带保险的手锥钻透皮质,再用有刻度的手锥钻向椎体3cm,探针确保孔道四周均为骨壁,Schanz钉拧入深度相当于椎体前后径的80%。安装USS卡子及适当长度的连接杆,复位时先将卡子固定于连接杆上,再用套扳复位棒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并固定螺帽,然后用扩张钳将卡子向连接杆两端延长,恢复椎体后缘高度,再安装横向连接杆以保持此装置的整体稳定性,然后剪断多余的Schanz钉。C-arm监视下压缩椎体复位好,凿两侧椎板呈鱼鳞状取髂骨植骨。

     2 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最短3个月,最长4年,平均2年,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30±4.5)d。神经功能恢复。影像学检查术后脊柱后凸角、椎体压缩和椎管矢状径复原基本达正常,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术后椎管变形基本消失,椎管通畅,硬膜囊受压基本解除。

     3 讨论 目前,USS有不锈钢和商业纯钛两种产品。商业纯钛USS的组织相容性好,植入后无任何过敏反应。经过特殊处理后的纯钛强度与中等强度的不锈钢相同,无磁性,体内植入后可行CT及MRI扫描,金属伪影小,有利于患者术后随访观察。并且,USS骨折固定系统的操作中可通过Schanz钉及固定其上的连接杆矫正任何方向的移位,恢复解剖关系,完成稳定的三维固定。由于USS操作的模式化,使手术操作简便、灵活、快速,整个手术均在背侧同一平面上完成,手术耗时及出血量低于传统后路与前路手术。

    爆裂型骨折,传统后路手术在恢复椎体矢状径、椎体的高度和固定后,伤椎大块骨缺损会引起椎体的“蛋壳”样改变,导致前柱力学上的薄弱,从而可能出现迟发性后凸畸形,椎弓根钉疲劳性断裂和疼痛乃至神经系统症状。USS手术中采用植骨,克服了上述缺撼。本文随诊病例椎体均愈合良好,无继发性畸形的改变,这是其他后路固定器械及各种后路植骨方法所无法达到的。

    另外,USS手术中,借助后纵韧带和后方纤维环的完整,在复位过程中将突入椎管的骨块或破碎的间盘组织复位,有效地扩大了椎管的矢状径,其椎管的复原率明显高于传统后路手术。

    当然,对于如下情况:(1)脊髓损伤后有前脊髓损伤综合征者;(2)严重的前中柱骨折,椎管前方受压>50%,或骨折>2周,前方骨块难以向前推移造成双下肢不全瘫者;(3)后路手术后前方致压未解除者;(4)前方致压的迟发性不全瘫者。应考虑行前路减压与固定。

    作者单位:116100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外二病房

作者: 李洪军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