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23期

大柴胡汤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笔者自2001年至今,应用大柴胡汤临床随证加减治疗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17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76例患者均经B超检查诊断为急/慢性胆囊炎,男68例,女108例,年龄18~70岁,平均41。2治疗方法以大柴胡汤为基础方,柴胡(15g)、黄芩(9g)、白芍(9g)、制半夏(9g)、枳实(9g)、大黄(6g)、生姜(9g)......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自2001年至今,应用大柴胡汤临床随证加减治疗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17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及胁下痛或右肩、胛下区痛、腹胀、恶心、呕吐、嗳气、泛酸,莫菲征(+),厌高蛋白、高脂肪、煎炒油腻食物,且食后症状加重。176例患者均经B超检查诊断为急/慢性胆囊炎,男68例,女108例,年龄18~70岁,平均41.2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3年,其中11例伴有胆石症。

  1.2  治疗方法  以大柴胡汤为基础方,柴胡(15g)、黄芩(9g)、白芍(9g)、制半夏(9g)、枳实(9g)、大黄(6g)、生姜(9g)、大枣(5枚),水煎200ml,日服二次,每日一剂。随证加减:恶寒发热重者加葛根(30g);大便干结重者加玄明粉(9~15g分扑到煎好药汁中后口服,大便泻下即停);肝胆湿热明显者,去白芍、大枣加茵陈(30~50g)、黄连(10g)、焦栀子(9g)、焦三仙(各15g);若为慢性胆囊炎或伴胆石症,纳差、腹胀,本方去大黄加黄连(9g)、金钱草(30g)、郁金(各15g)、乌梅(15g)、鸡内金(12g)、茵陈(30g)、焦三仙(15g);如果为急性,寒战、高热者加静脉滴注抗生素(左氧氟沙星100ml×2瓶,生理盐水250ml加氨苄西林钠针5g、肌注氨基比林针2ml×1支)。同时一律加服替硝唑片0.5g,山莨菪碱片5mg,日服3次,饭后服用。

  2  结果

  4周为1个疗程,其中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经B超检查胆囊结构、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小块结石、沙粒状结石溶解或排出)145例,平均治愈时间16.5天,治愈率82.39%;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B超检查:胆囊内壁稍毛糙,结石个数减少,体积缩小)22例,其中6例结石较大者改为其他治疗方法。总有效率94.8%,有效者4周后仍利用本法随证加减治疗,时间或长或短均获痊愈。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37岁,2001年6月1日初诊,5天前突发寒战、高热、恶心、呕吐,在村诊所用药后症状有所好转(用药情况不详)。患者2年前自觉右胁下微痛,劳累后症状明显,稍休息症状可缓解。现体温持续38℃左右,右上腹及胃脘部胀疼,向右肩背肩胛区部放射,心烦头晕,恶心、呕吐,厌油腻厚味,腹胀,大便干结难下,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数而滑,B超查示;胆囊体增大,壁毛糙、厚0.5cm,呈双边型,胆汁稍浊,且有多个强回声点,最大0.4cm×0.3cm,诊断:急性胆囊炎,胆结石。即投用大柴胡汤,去白芍、大枣,加黄连(9g)、茵陈(50g)、玄明粉(15g分扑煎好药汁内后服泻下即停)、焦栀子(9g)三剂,水煎200ml日服二次,每日一剂,同时加服替硝唑0.5g,654-2片5mg,鸡骨草丸3粒。复诊:体温36.2℃,诸症大减。后拟用大柴胡汤去大黄加茵陈(30g)、黄连(9g)、金钱草(30g)、郁金(15g)、鸡内金(12g)、乌梅(15g)、焦三仙(各15g)、12剂痊愈。B超复查示:胆囊形态、结构正常,结石消失。

  4  体会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中医学“胁疼”,张仲景《伤寒论》中属少阳阳明同病(半表半里证)等范畴。主要病机是:肝郁气滞和湿热蕴结于肝胆所致,与感受外邪,饮食、情志失调,或疲劳过度等因素有关,其病在胆,其病理与肝、脾、胃关系密切。故治疗以泻热解毒,疏肝利胆,健脾和胃为基础,并遵照标本兼顾的原则。因此,治疗本病症选择大柴胡汤为基础方剂,以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方中以柴胡为君,与黄芩合用能和解清热,除少阳之邪;大黄、枳实泻阳明热结共为臣药;芍药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伍可治腹实痛,与枳实相配伍可治气血郁滞的心烦而胀;半夏降逆止呕,配伍生姜,能止恶心、呕吐,为佐药;大枣与生姜同用调和营卫而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清热疏肝内泻阳明热结之功,则病悉除。

  笔者以本方为基础灵活运用于临床,若遇本症寒战、高热重者加葛根(30g),配合黄芩以助柴胡和解少阳之邪;阳明腹症重大便燥结者,加玄明粉(9~15g分服,泻下即止),以辅大黄、枳实导滞散结,荡涤肝胆、胃肠邪热之功效;肝胆湿热明显者,去白芍、大枣,加茵陈(30g)、黄连(9g)、焦栀子(9g)、焦三仙(各15g),以茵陈、焦栀子、黄连助柴胡清热利湿,疏肝利胆之效,且辅黄芩、大黄、枳实、半夏降浊、健脾运湿之功。若为慢性胆囊炎或伴有胆石症者,本方去大黄,加黄连(9g)、茵陈(30g)、乌梅(各15g)、金钱草(30g)、郁金(15g)、鸡内金(12g)、焦三仙(15g)以增强本方疏肝利胆,清热散结,消石排石的作用。因此,灵活地把本方应用于临床是患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单位: 473143 河南南阳,南阳市卧龙区小寨乡卫生院

  (编辑:陆  淼)

作者: 左道奇聂立静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