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期

加味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胆石症80例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辨病与辨证结合,运用经典方剂大柴胡汤随证加味治疗胆囊炎、胆石症80例。结果治愈胆囊炎36例,胆石症7例。好转胆囊炎18例,胆石症12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加味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辨病与辨证结合,运用经典方剂大柴胡汤随证加味治疗胆囊炎、胆石症80例。结果  治愈胆囊炎36例,胆石症7例;好转胆囊炎18例,胆石症12例;无效共5例,总有效率93.75%,无效6.25%。结论  大柴胡汤加味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疗效肯定。
   
  【关键词】  加味大柴胡汤;胆囊炎;胆石症;清热;攻下
   
  笔者采用加味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胆石症8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1〗

  1.1.1  急性胆囊炎  (1)多因油脂餐、劳累后突然起病,右上腹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并可向右肩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发热,少数有黄疸。(2)右上腹压痛、肌紧张,或有反跳痛,Murphy征阳性,有时可扪到肿大触痛的胆囊。(3)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肝功能可有轻度异常。(4)超声波检查可示胆囊增大,或见胆石光团及声影等。(5)X线检查腹部平片可能见肿大的胆囊阴影,少数可见阳性结石。

  1.1.2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1)右上腹或剑突下区胀痛或不适,右肩胛下区可有隐痛,少数病人可有黄疸。大部分病人有胆绞痛或急性胆囊炎发作史。(2)胆囊区可有压痛,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3)超声波检查示胆囊增大或缩小,胆囊壁增厚或结石反射波。(4)口服胆囊造影剂常不显影,或浓缩、排泄功能减退,有时可见结石阴影。必要时作静脉胆道造影、十二指肠引流、ERCP检查以助确诊。(5)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

  1.2  一般资料  本组共80例,男38例,女42例。诊断符合上述标准,其中急性胆囊炎19例,慢性胆囊炎38例,胆石症23例。

  1.3  中医辨证  右上腹痛或绞痛、或右胁胀满热痛、不能转侧,持续性发作,痛势引及肩背,身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口干,喜冷饮而饮不多,或身目面黄色如橘子,纳少,厌油腻,心烦,小便黄赤,大便不畅或秘结,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肝胆湿热。

  2  治疗方法

  治宜清热通下,辅以利湿化瘀排石,用大柴胡汤加味。处方:柴胡、白芍、法半夏各15g,车前草、白花蛇舌草、败酱草各20g,黄芩、大黄(后下)、枳实、青皮各10g,甘草5g。加清水1000ml文火煎至300ml,分2次空腹温服,每天1~2剂。体壮气盛,腹满实、拒按者加玄明粉(冲服)7g;热毒重者加金银花15g,栀子10g,或合五味消毒饮;湿重黄疸加土茵陈15g,泽兰10g;呕吐甚加竹茹、藿香各10g,生姜3~5片;气滞腹满加木香、槟榔各10g;疼痛剧、舌边瘀斑明显合金铃子散加桃仁10g等。

  体温高的,可酌情选用抗生素,疼痛较剧的可用解痉止痛药。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经检查无结石存留。好转:症状、体征减轻,一般情况改善,B超检查结石减少。无效:发热、疼痛、黄疸及一般情况无改善甚至加重〖2〗。

  3.2  治疗结果  治愈45例,治愈率56.25%,其中急性胆囊炎16例,慢性胆囊炎23例,胆石症6例;好转30例,好转率47.5%,其中急性胆囊炎8例,慢性胆囊炎10例,胆石症12例;无效5例,其中慢性胆囊炎1例,胆石症4例。总有效率93.75%。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60岁,2003年4月15日初诊。持续性右上腹痛、进行性加剧2天。本院B超检查示:胆囊6.0cm×4.3cm,壁粗糙模糊,见泥砂样结石。血WBC 16.3×109/L,N 0.80;肝功能:ALT 36U/L,AST 12U/L,TBil 52.30μmol/L,DBil 21.60μmol/L,IBil 30.70μmol/L。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给予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维生素K1滴注,口服33%硫酸镁解痉止痛等治疗,症状未改善。第3天转中医诊治。诊见:形体肥胖,面目肌肤黄如橘色,发热,T 38.5℃,伴畏寒,寒热往来,微汗出,厌食,头重痛,倦怠,口苦口干,不欲饮,腹胀,恶心,呕吐食物2次,右上腹持续胀痛,痛连右肩背,拒按,未及积块,尿短赤,无尿痛,大便3天未解,舌红略干、苔黄厚微滑,脉弦数。诊断为胁痛、黄疸。证属湿热内蕴,风邪外犯,邪陷少阳。治宜清热通下,佐以利湿止痛。方选大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枳实、大黄(后下)、青皮、延胡索各15g,黄芩、法半夏、虎杖、白芍各15g,白花蛇舌草、败酱草各20g,甘草5g。加清水1000ml,文火煎至250ml,分2次温服,复煎再服。服上药约2h后见脐周阵痛,腹鸣,解臭秽稀便2次,共约400g,随之腹痛减,能安卧,热渐退。翌日二诊,T 37.5℃,腹微痛,疲倦,黄染略轻,守上法2剂,每天1剂,服法同前。隔天三诊:T 37.2℃,共解稀便3次,腹微痛,轻压痛,神爽,纳可,舌红干、苔薄黄略糙,脉细略数。热势已挫,结浊得下,津气初亏,上法去青皮、法半夏,大黄改同煎,加生脉散扶正养阴调治5天,诸症除。复查B超:胆囊5.2cm×3.7cm,壁稍模糊,结石减少。

  5  讨论

  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石症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病情易反复发作,加重炎症或结石形成,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和西医治疗能加快胆汁排泄和抗炎作用,有利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本文5例因结石较大未能排出外,其余均治愈或好转。

  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多为热证、实证,常夹瘀。根据热者寒之,实者泻之的治则,治宜清热通下,令邪去正安,辅以缓急止痛,利湿退黄等。大柴胡汤为解表攻里之剂,功能和解少量,泻下热结,主治少阳热邪未解,阳明里热壅盛。本方以柴胡、黄芩为君,入肝胆经,和解退热;枳实、白芍、大黄为臣,泻下阳明热结;佐半夏、生姜降逆止呕,大枣和中缓急。同时大黄配白芍治腹中实痛,枳实配白芍治气血不和之腹痛烦满,白芍配黄芩,大枣治胁热不利。临证为加强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功,可选加白花蛇舌草、败酱草、金钱草等。本文适当加减。治疗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疗效较好。

  大柴胡汤出血《金匮要略》,功效主治:和解少阳,内泻热结,据研究本文能抑制甘油三酯的吸收,抑制胆汁形成,显著降低以胆固醇喂养的大鼠体内血清及肝的总胆固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3〗。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卫生厅,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1990,394.

  2  包兴才.内科疾病诊疗标准及处理要点.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158.

  3  王锦鸿,王树槐.新编实用方剂歌诀.北京:金盾出版社,1996,86.

  (编辑:悦  铭)

  作者单位: 555200 贵州印江,印江自治县民族中医院

作者: 杨秀齐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