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8期

引起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因素。方法采用Messerklinger鼻内镜术式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6个月~1年随访复查,发现52例患者鼻腔粘连,重新做副鼻窦CT冠状位扫描和鼻内镜检查,再做相应手术治疗。结果根据病因解除粘连,再做相应治疗,50例再次获得满意效果,总有效率96。结论鼻腔粘连是鼻内镜术后......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因素。方法  采用Messerklinger鼻内镜术式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6个月~1年随访复查,发现52例患者鼻腔粘连,重新做副鼻窦CT冠状位扫描和鼻内镜检查,再做相应手术治疗。结果  根据病因解除粘连,再做相应治疗,50例再次获得满意效果,总有效率96.2%。结论  鼻腔粘连是鼻内镜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引起鼻腔粘连有术中处理不当、鼻腔结构变异和术后随访处理不当等多方面因素。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鼻腔粘连

  鼻腔粘连是鼻内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效果,由于鼻腔的结构变异,术中手术范围及术后处理,均能导致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发生。我们通过对52例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寻找原因,并做相应治疗,同样获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6年7月~2002年10月,我们行鼻内镜手术并于术后6个月~1年后复查,发现鼻腔粘连的有52例,发生率约为9%,男36例,女16例,年龄16~56岁,平均36.3岁,临床表现为术后疗效不佳,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无明显缓解,行鼻内镜检查和副鼻窦CT冠状位扫描复查,发现中鼻道、窦口粘连闭锁28例(32侧)占53.8%,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9例(10侧)占17.3%,鼻中隔与中鼻甲粘连7例(9侧)占13.5%,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4例(6侧)占7.7%,鼻中隔与中下鼻甲都粘连3例(4侧)占5.8%,下鼻甲与中鼻甲粘连1例(1侧)占1.9%。

  1.2  治疗方法  中鼻道、窦口粘连闭锁,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发现有残留病变组织,合并鼻中隔与中下鼻甲粘连的,再次行鼻内镜手术,解除粘连闭锁,恢复鼻窦引流,遵循术腔通气和引流原则,用类固醇类药和鼻腔收缩剂治疗仍不能减轻中鼻甲肥大水肿的,清除中鼻甲肥大息肉样变组织,或做部分切除,或将中鼻甲向内移位,清除筛窦、中鼻道、上颌窦口残留病变组织和增生肉芽组织,重新开放筛窦和上颌窦口。鼻中隔与中下鼻甲粘连,用1%地卡因表面麻醉后,剪开粘连或钝性剥离粘连部位,有鼻中隔偏曲的应行鼻中隔矫正术,单纯下鼻甲肥大,可将下鼻甲向鼻外侧反向骨折,以减少粘连机会。上述处理后,均常规换药,定期收缩鼻腔,油纱条分隔粘连带,全程随访,换药期间,如有再粘连,及时分离,直至创面愈合,同时,做全身系统抗炎止血处理。

  2  结果

  52例鼻腔粘连患者,根据病因、部位,相应手术,解除粘连,系统抗炎、换药,随访6个月后,能再次获得理想效果。根据鼻内镜手术疗效[海口标准(1997)]判定治愈43例,好转7例,有2例因外出打工失访,按无效判定,总有效率96.2%。

  3  讨论

  随着鼻窦内镜外科的不断发展和先进理论的建立,使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愈率明显提高,但术后鼻腔粘连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本组资料的分析,有如下原因。

  3.1  术中处理不当  鼻窦内镜手术的意义是尽可能保留鼻腔结构和功能,切除不可逆病变组织,改善或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和引流,所以术者应熟练掌握鼻腔鼻窦结构,慎重取舍组织。在本组病例中,多为中鼻道、窦口粘连闭锁,大多因为窦口周围黏膜损伤过重,窦腔黏膜撕脱堆积在窦口,减弱鼻窦黏液汗毛清除功能,引起窦口黏膜增生和瘢痕化,或因病变组织清除不彻底,窦口开放不全,残留息肉和病变黏膜组织术后增生,均导致术腔粘连,堵塞窦口。筛窦手术时,切除中鼻甲基板或过度牵拉中鼻甲,故中鼻甲失去骨性结构支撑,造成中鼻甲向外飘移,最终导致鼻腔粘连。保留已病变肥大、影响引流的中鼻甲易与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粘连;中鼻甲切除后,中鼻甲的屏障作用消失,气流直接冲击筛窦黏膜,同样会导致筛窦黏膜增生,瘢痕闭锁。对于中鼻甲的处理,我们的体会是遵循保持术腔通气和引流的原则,术中可考虑部分切除中鼻甲,改善中鼻道引流和鼻窦通气,不应过分保全中鼻甲结构,切除时尽量保留中鼻甲内侧黏膜,有中鼻甲飘移现象,可在中鼻甲根部放油纱条支撑,待中鼻甲固定后取出[1]。

  3.2  鼻中隔偏曲和下鼻甲肥大未矫治  随着鼻窦内镜外科的进步,已在鼻窦内镜手术的同时,矫治了鼻腔的异常结构,但在刚开展鼻窦内镜手术时,有部分患者未能同时矫治,导致鼻中隔与中下鼻甲的粘连,这也是鼻腔粘连患者较前有明显减少的原因。如未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术中操作困难,易损伤正常黏膜,病变组织清除不彻底,术中分泌物积聚,冲洗换药不到位,术后就会使鼻中隔棘或嵴与中下鼻隔粘连。若肥大的下鼻甲未处理,术后下鼻甲水肿、代偿更加肥大,使鼻腔进一步狭窄,继发粘连,对于肥大会引起粘连的下鼻甲,可采用乐建新等的观点做下鼻甲外展骨折,其认为该法是最理想的手术方式[2]。

  3.3  术后随访处理不及时  鼻窦内镜手术强调综合治疗和长期随访,及时清除窦腔内泌物、增生肉芽或水肿黏膜,解除鼻腔粘连,可提高临床治愈率[1]。本组病例中,大多数为农村患者,经济困难,工作时间不固定,常在外打工,交通不便等使他们没能长期随诊,造成鼻腔粘连、窦口闭锁。窦内镜术后2周内应定期做鼻腔干痂和分泌物的清除,2周后窦腔保留的黏膜水肿,囊泡样变,肉芽增生,易造成中鼻道瘢痕粘连,窦口重新闭锁,此时,应积极清理术腔增生组织,在内镜下多次清理术腔,清除囊泡、肉芽组织,有粘连的及时分离粘连带,创面贴敷明胶海绵,有窦口闭锁的,如随诊时分离困难,应尽早二次手术,重新开放,保持窦口通畅引流。

  3.4  其他医源性问题  基层医院,因患者医疗安全观念差,换药不坚持,随意性强,术后不出血马上出院,随便到乡村小诊所换药,而乡村医师换药不规范,专业性差,换药粗暴,填塞物粗糙,使鼻腔黏膜大面积损伤,造成粘连;还有一部分患者不理解鼻内镜术后痊愈是一个长期过程,有一点鼻塞、涕中带血现象,转投个体诊所,相信庸医,使用激光或微波治疗,烧灼鼻腔已水肿的黏膜和中下鼻甲,不但没有解除症状,反而加重鼻腔黏膜、中下鼻甲损伤,促进鼻腔粘连的发生。

  还有先天性鼻腔狭窄、变应性鼻炎、鼻息肉病均能引起鼻腔粘连,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同样能减少鼻腔粘连的发生。

  综上所述,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危害大,原因多,依照引起鼻腔粘连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处理,能使鼻内镜手术疗效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韩德民,周兵.鼻内窥镜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4-205,207.

  2  乐建新,檀慧芳,曾金波,等.下鼻甲手术方式选择.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16(2):58-59.

  作者单位: 435500 湖北黄梅,黄梅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编辑:陆  淼)

 

作者: 汪洋聂红玉周巍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