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4期

抢救2例羊水栓塞引发DIC使用不同成分输血的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抢救羊水栓塞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使用不同成分输血的应用。结果2例羊水栓塞患者是由于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所致。结论及早发现、及时把可能导致产科DIC的原发病患者转送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诊治,是预防产科DIC发生的重要环节。在抢救过程中止血、抗感染、纠正酸中毒、预防治疗器官衰竭等一般......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抢救羊水栓塞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使用不同成分输血的应用。方法  总结2005年6月3日~2006年4月27日间笔者救治的2例产科临床资料。结果  2例羊水栓塞患者是由于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所致。结论  及早发现、及时把可能导致产科DIC的原发病患者转送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诊治,是预防产科DIC发生的重要环节。在抢救过程中止血、抗感染、纠正酸中毒、预防治疗器官衰竭等一般处理外,及早、据病情相适应地输入新鲜成分血液、补充血容量及大量的凝血因子,在产科成功抢救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  羊水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成分输血

    羊水及其中的有形成分(如上皮鳞屑、黏液、毳毛、胎粪、皮脂)进入母血循环,引起肺栓塞、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称之为羊水栓塞。羊水栓塞引发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因羊水成分进入母体血液循环而引起的严重产科并发症,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达50%~86%[1]。笔者就成功抢救2例羊水栓塞引发DIC使用不同成分输血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例1,患者,女,38岁,孕45周,顺产后18 h转入市一医院。入院诊断:羊水栓塞,DIC,产后出血。例2,患者,女,25岁,孕39周,剖宫产术后17 h转入市一医院。入院诊断:羊水栓塞,DIC。

    1.2  临床表现  例1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及血液不凝,出血量为1500~2000 ml。例2剖宫产术17 h开始出现寒战、胸闷、咳嗽等不适,阴道出血,穿刺点出血不凝,腹部切口渗血,转入院时查体BP 0,P 130次/min,R 32次/min,腹部切口敷料浸透,面色苍白,宫底平齐质硬,阴道出血少,尿量约80 ml。

    1.3  实验室检查  例1 PLT 60×109/L,Hb 36 g/L,例2 PLT 30×109/L,Hb 78 g/L;凝血酶原时间均比正常对照组长3s;纤维蛋白原定量均<1.5 g/L;3P实验羊水栓塞均(+);试管法凝血时间均<4 min或>12 min。2例病例均符合DIC诊断标准[2]。

    1.4  成分制备及输注  红细胞悬液、机采血小板、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均由荆州市中心血站按《输血技术操作规程》制备和供应。均符合部颁质量标准。例1以输红细胞悬液(红悬)为主要成分血输入,以改善贫血,2 u/次,1次/d,连续3天。例2红悬输注4 u,1次,输注机采血小板2个治疗量/次,1次/d,连续2天;冷沉淀10 u/次,2天内3次;新鲜冰冻血浆在补充晶体的基础上输注400 ml。

    2  治疗与结果

    例1复查凝血分析基本正常。血常规示Hb 64 g/L,PLT 112×109/L,入院后给予止血、抗感染、纠正贫血、护肝、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黄芪针、灯盏花素针等护肾治疗。输红细胞悬液6 u纠正贫血。例2入院后输机采血小板2个治疗量,冷沉淀10 u,低分子肝素钙、西地兰、多巴胺及阿拉明升压及抗感染抢救后患者血压逐渐升至90/60 mmHg,并行子宫全切术。在抢救过程中除去除病因、输液输血、纠酸、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一般处理外,还注重DIC的特殊治疗,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2例病例均治愈出院。

    3  讨论

    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是产生栓塞的主要诱因之一,羊水栓塞有50%并发DIC。因为妊娠期凝血因子增加,纤溶活性降低,本身即呈高凝状态,而羊水中富含凝血活酶,一旦进入血流,出现暂时性高凝状态,使血中纤维蛋白原下降,同时激活纤溶系统,使血液由高凝状态迅速转入纤溶状态,致血液不凝而发生严重的产后出血并造成多脏器的损伤即DIC。

    患者发现是DIC时已进入纤溶状态。例1把止血、纠正酸中毒、预防及治疗肾衰竭、输红细胞悬液成分作为首选,红细胞的输入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增加携氧能力,减轻出血致贫血引起的缺氧症状等,这是挽救DIC的重要措施。例2 DIC时由于消耗了大量的凝血因子,故需要及时补充成分输血、凝血因子。最好输新鲜血和新鲜冰冻血浆(除补充血容量还能补充DIC所消耗的多种凝血因子)。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或血小板降低出现不可控制的渗血时应输入血小板,剂量至少1 u/10kg体重。当纤维蛋白原<1.5 g/L可输入纤维蛋白原2~4 g(输入1 g可提升血液中纤维蛋白原25 mg/dl)。还可根据病情输入冷沉淀:内含凝血因子Ⅰ、Ⅴ、Ⅷ、Ⅻ,每单位可增加纤维蛋白原100 mg/L,也可提高Ⅷ因子水平。凝血因子补充的标准:要求使血小板>80×109/L,凝血酶原时间<20 s,纤维蛋白原含量>1.5 g/L。若未达到上述标准,应继续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在纠正休克后及时给予利尿剂,并行子宫全切术有效地阻止了病情进一步恶化,在成功抢救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在2例患者抢救中注意观察到:(1)加强对基层医护人员技术培训的必要性,训练其早发现和正确处理DIC的能力以及血液成分的使用能力。(2)及早、及时把可能导致产科DIC的原发病患者转送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诊治。(3)在抢救过程中,应动态观察DIC实验室指标,以便了解DIC的发展及成分血液、药物的使用时机。(4)当患者发生阴道大量出血、出血不凝、出血量达一定程度时应当机立断切除子宫,这是挽救患者生命,保障抢救DIC成功的关键性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田兆嵩.临床输血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7.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14.

    作者单位: 1 434000 湖北荆州,荆州市中心血站

    2 湖北荆州,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丁  薇)

作者: 刘明莉,关莉,郑君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