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2期临床医学

“自身加压粘骨器”治疗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评估“自身加压粘骨器”治疗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和可靠性。结果治疗组手术后3周见骨痂生长,4周大量骨痂生长。7~10个月可以取出加压粘骨器。12~14个月取出加压钢板,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评估“自身加压粘骨器”治疗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和可靠性。方法 对疗组和对照组病人手术后3周、4周、5周、7周X线摄片检查,两种方法效果差异极大。结果治疗组手术后3周见骨痂生长,4周大量骨痂生长;7~10个月可以取出加压粘骨器。对照组手术后5周未见明显骨痂生长,7周见骨痂生长;12~14个月取出加压钢板,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新一代研制的“自身加压粘骨器”是治疗粉碎性骨折的最佳方法之一,比传统的治疗方法可缩短病程2~6个月。

关键词 粉碎性骨折 自身加压粘骨器 临床研究

由于骨干粉碎性骨折稳定性差,骨折端极易发生缺损,位置移动而发生改变,轻者出现畸形愈合和延期愈合,更严重者可出现骨折不愈合。1992年6月~1999年6月,我们使用了新一代研制的自动加压粘骨器(ACU)治疗骨干粉碎性骨折236例;术后不使用外固定,第2天始活动患肢功能,收到了患肢功能恢复过程与断骨面上再生新骨修复骨折过程同步进行的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治疗组236例均无严重合并脏器损伤,新鲜粉碎性骨干骨折,男202例,女34例;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30岁。开放型63例,闭合型173例;粉碎性骨折68例;胫骨66例,肱骨43例,桡尺骨47例,锁骨12例。骨折至手术治疗时间,最长者21天,最短1天,平均3天,住院时间最长28天,最短10天,平均14 天。(2)对照组:46例均为四肢长骨闭合性骨折,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12岁,平均43岁,女14例,男32例,骨折至手术治疗时间最长者10天,最短1天,住院时间最长63天,最短46天,平均54天。

1.2 手术方法 (1)治疗组使用自动粘骨器,术前术后如图1所示。技术操作要求:与骨干纵轴平行的叫直筋,常用3根,骨直径<1cm者用两根,如尺骨下端;骨干凸面必须一根,凹面不能放直筋。骨折固定一个端部的长度是骨直径的3倍(从X线平片测得)。直筋和环筋相互连成一个框架形整体;用软钢丝把粘骨器紧固在骨折段,如碎骨片较多,可用中环筋加强固定,这样可直接控制住骨折端部最大弯、扭、剪破坏应力,确保骨折端只向断骨面方向发生滑动,以及克服骨折端不发生再移位畸形,进一步保存碎骨块的完整性,这样就完成了骨折的内固定,伤口处理与其他加压钢板固定骨折操作相同。(2)对照组:常规选择标准的加压钢板,对位、打孔、内固定、关闭切口、术毕,外加石膏托固定。图1 粘骨器图示

1.3 术后处理 治疗组术后不用外固定,第2天开始活动患肢功能,定时复查病人(摄X线片),了解对位情况,早期活动患肢的原则是:主动活动患肢,防止被动活动患肢;始终保持沿骨干上再生的新骨,只沿骨干纵轴受力方向上生长,活动患肢的频率、力量大小、每天活动的次数和范围都必须坚持循序渐进,防止过急或持续重复一个周期动作,以适应断骨面上再生新骨的数量和力学性质都是从零开始的逐渐增加过程;而下肢患者的下蹲和直腿上抬动作,因其在骨折端产生很大的剪切破坏应力,需推迟到术后第6周逐渐开始进行,术后3周X线摄片检查见骨痂生长,4周大量骨痂生长。对照组:术后处理与本组治疗方案大致相同,但不宜早期下地活动患肢,一般术后3周方可在辅助情况下,适宜限量活动,常规以在病床上收缩肌肉,促进血循环加速骨性愈合。术后第5周X线摄片检查未见骨痂生长,第7周见骨痂生长。

2 结果

治疗组236例,除46例失访外,190例得到随访,随访最长36个月,最短16个月,平均26个月;其中3例开放性胫骨粉碎性骨折,发生切口感染,经抗感染、局部换药引流,3周后切口愈合外,其余233例均无切口感染,达甲级愈合。全部病人均无骨折段畸形,无关节僵硬、肌群萎缩等并发症出现。患肢功能锻炼的时间,上肢约为5~6周,下肢为7~8周,近关节处骨折段恢复10~14周。修复时间最短6周,最长14周,平均10周,除63例中老年人不愿取出粘骨器外,其他均在术后7~10个月取出粘骨器,术中探查均未发现直筋被折弯、折断等不良现象,术后立即恢复自由活动,均无再骨折发生。对照组46例病人,有32例随访并在本院取出内固定,其取出内固定时间为12~14个月,与粘骨加压器组对比显然要延长2~6个月,如果为粉碎性骨折,则钢板加钢丝作为固定,不稳定,且易于滑动移位。

3 讨论

骨干骨折的修复主要依赖于骨折段的整复,骨折局部有效的血液循环及应力的影响,由于自动加压粘骨器,内面倒钩齿的定向约束功能,使全部骨碎片保持完整,恢复骨折段的正常外形,并使骨碎片只能朝断骨面上方滑动、靠拢、 压紧,致使骨折断面紧密接触,去除了骨死腔的存在并利用患肢肌群收缩力和重力的传导 [1] 。在骨折处产生生理性自动加压应力的刺激和传导;粘合器通过自动加压这一理想的力学环境,使骨折局部形成骨折前的那种应力环境 [2] 。当骨修复后,断骨面上粘骨器所产生的弹性固定力就会丧失殆尽,此时应取出松动的粘骨器,自由活动患肢就不会发生再骨折现象 [3] 。这种方法更适用于粉碎性骨折,本组病例与加压钢板组治疗骨折相比,其疗程缩短2~4个月,达到加速骨折修复的最佳效果。

自动加压粘骨器是选用医用材料而制成的框架结构,这种器材加压固定在骨折处周围骨质的表面,由于不在骨中钻孔和骨髓腔内穿针,从而避免了骨折发生应力集中现象,使骨组织和其中的血管不发生进一步损伤,保护了骨髓腔内的有效毛细血管丛,改变腔内环境,扩大血管床,达到骨折段的修复、复活能力,这就是自动加压粘骨器与加压钢板、骨髓内针治疗骨折的最显著疗效区别之一 [4] 。自动加压粘骨器治疗开放性粉碎性骨折:(1)彻底清除暴露在皮肤外的骨折断面污物,清除骨髓腔内凝血块,剪除皮肤、肌肉无活力组织,用抗生素药液反复冲洗胃折段面的及其周围组织,再复位、加压器固定,切口内放置一定的抗生素,逐层关闭切口。(2)骨折断面上皮肤、肌肉、骨组织缺损的处理,清除骨折断面、皮肤、肌肉失活组织,清除骨断面上的污垢,然后用抗生素药液反复冲洗创面并保持有效的引流和外固定骨折肢体,待皮肤、肌肉缺损生长好,为使用粘骨器治疗创造条件,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康复。骨不愈合,骨缺损可植骨使用粘骨器,亦同样获得满意疗效。骨折本身是一种创伤,加上手术整复的创伤,导致组织充血水肿加重肿胀,而压迫血管、神经,导致血液循环的障碍,严重者可致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尽管整复手术已完成,但能否取得满意效果,通过临床证实,我们认为:(1)手术后患肢必须抬高45°以促进血液回流,减少组织创伤区域的水肿;(2)服用中药,其药效主要达到活血散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恢复足够的供血,改善缺血缺氧环境,促进毛细血管床的扩充,增强骨小梁的贯通,达到骨性康复;使用中药治疗,可提早度过充血水肿期,同时病情可缩短2周左右。临床实践证明,利用框架和内固定骨折,不但避免了平板盖压骨面的弊端,更有利于新生血管生长,为再生新骨提供足够的物质转换条件。

参考文献

1 管昌田.三相骨闪烁显像评价自动加压内固定器治疗骨折的效果.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89,4(6):308.

2 王锐聪.中国当代发明家辞典Ⅱ.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218.

3 周昌和.骨折《自动加压粘骨器》的临床应用.工矿医刊,1989,5(3):49-51.

4 周崇林.骨折自动加压器的临床应用.中国骨伤科杂志,1994,7(5):27-28.

作者单位:512229广东省乐昌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

同济医学院临床实习生

作者: 王吉富 王 炜 2005-5-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