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20期临床医学

颌骨骨折350例的临床探讨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愈合影响因素。方法对350例颌骨骨折病例,根据致伤原因、骨折部位及类型,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术后1~6年的随访,按三个等级进行分类,Ⅰ级伤口愈合好,骨折端无错位愈合,钛板无感染或暴露需二次手术取出,无开口困难等功能障碍。Ⅱ级伤口愈合良好,骨折端无错位愈合或轻微错......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骨折愈合影响因素。方法 对350例颌骨骨折病例,根据致伤原因、骨折部位及类型,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通过术后1~6年的随访,按三个等级进行分类,Ⅰ级伤口愈合好,骨折端无错位愈合,钛板无感染或暴露需二次手术取出,无开口困难等功能障碍;Ⅱ级伤口愈合良好,骨折端无错位愈合或轻微错位不影响功能,钛板无感染或暴露需二次手术取出,无或者轻中度功能障碍;Ⅲ级伤口感染,骨折断端感染或长期不愈合,钛板感染或暴露需要二次手术取出,有重度开口困难等功能障碍;随访结果三个等级分别为Ⅰ级98例占28%,Ⅱ级232例占66.4%,Ⅲ级20例占5.7%。下唇及眶下区麻木的150例中大都恢复正常(146/150),出现面瘫症状的17例则基本没有改善。20例复视患者中有18例恢复正常,仅有2例在术后随访时依然复视。结论 准确诊断,及时复位、固定,选择正确固定方式,防止感染,特别是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能有效提高颌骨骨折治愈率。感觉神经损伤比较容易恢复,而运动神经则比较困难。

  近年来颌面部外伤引起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致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并发症及预后有了很大的变化。CT、三维CT成像及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中起了较大的作用。现将我科199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350例颌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0年1月~2003年12月我科共收治颌骨骨折350例病人。其中,男249例,占71.14%;女101例,占28.86%;男女之比为2.5:1。年龄5~70岁,最多年龄段为20~40岁。

  1.2 致伤原因 交通伤为212例,占61%,其次为跌落伤、打击伤,拳击伤、砍伤、爆炸伤,牛角伤及运动伤。
    
  1.3 外伤类型 在350例中,开放性骨折182例,占52%;闭合性骨折168例,占48%。复合性骨折(有两处以上非同一部位骨折)147例,下颌骨骨折126例,上颌骨骨折34例,颧骨颧弓骨折42例,其它牙槽骨骨折10例。
   
  1.4 合并伤 350例颌骨骨折中合并其它部位损伤有445处,以合并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挫裂伤最多,有230处,占52%;其次为颅脑损伤101例,占22.7%;再次为四肢骨折、肋骨骨折、休克、眼损伤、鼻骨骨折及耳廓撕裂伤等。
   
  1.5 临床表现 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出血及淤斑。350例病人中出现咬合错乱的有233例,占67%;面部凹陷畸形的有130例,占37%。下颌运动异常的有208例;开口受限的有198例;神经损伤的有177例(面神经、眶下神经及下牙槽神经),其中下唇麻木有150例,口角歪斜等面瘫症状有17例。其它的功能障碍有20例,比如复视等。
   
  1.6 治疗 在生命体征稳定的基础上,治疗颌骨骨折。主要方法:(1)非手术治疗:主要利用近期单纯骨折手术复位或牵引复位即可达到良好咬关系,儿童髁状突纵形骨折高度无改变者。方法如单颌固定,颌间牵引及颅颌绷带等。(2)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手法复位不满意或发生纤维性或骨性愈合的患者。(3)正颌外科手术:主要用于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而且有明显的咬关系紊乱和面部畸形者。包括根尖下截骨,上颌骨Le Fort截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等;(4)缺损组织的修复:用皮片、皮瓣、游离骨及骨肌皮瓣进行修复。本组资料中,非手术治疗的有22例;手术治疗的有328例,其中应用正颌外科手术的有10例。
   
  1.7 结果 随访结果:通过术后1~6年的随访,按三个等级进行分类,Ⅰ级伤口愈合好,骨折端无错位愈合,钛板无感染或暴露需二次手术取出,无开口困难等功能障碍;Ⅱ级伤口愈合良好,骨折端无错位愈合或轻微错位不影响功能,钛板无感染或暴露需二次手术取出,无或者轻中度功能障碍;Ⅲ级伤口感染,骨折断端感染或长期不愈合,钛板感染或暴露需要二次手术取出,有重度开口困难等功能障碍;随访结果三个等级分别为Ⅰ级98例,占28%,Ⅱ级232例占66.4%,Ⅲ级20例占5.7%。下唇及眶下区麻木的150例中大都恢复正常(146/150),出现面瘫症状的17例则基本没有改善。20例复视患者中有18例恢复正常,仅有2例在术后随访时依然复视。
   
  2 讨论

  颌面部位于人体的暴露部位,故创伤是该部位的常见病。战争时期主要是火器伤 [1]  。在和平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促使交通工具的多样化,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口腔颌面部外伤的主要原因 [2,3]  。我们收治的350例病人中,由交通事故导致的外伤为212例,占65%。这一点与国内外的报道基本相符,高于周树夏的28% [4]  ,这说明其有逐年上升趋势。创伤被称为发达社会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病也有逐年上升趋势,椐统计1990年~2000年间,骨折比率上升了20个百分点,收治例数增长了3倍。本组资料结果与国内外相近。发病患者以中青年最多,其中20~40岁的占68%,而60岁以上的仅占3.1%。本组资料中,就职业而言,以青年农民为最多,占55%,与本地区从事农业的人口占多数有关。男性患者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男女比率为:2.5:1,与一些资料接近 [5]  。近年女性患者发病
率逐年增高,与传统观念的改变有关,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的发展,女性也日益从事男性的职业,如司机、建筑业等。本组资料中,在350例中,开放性骨折182例,占52%;闭合性骨折168例,占48%。复合性骨折占(有两处以上非同一部位骨折)147例,下颌骨骨折126例,上颌骨骨折34例,颧骨颧
弓骨折42例,其它牙槽骨骨折10例。与国内外报道接近 [6]  。好发多发性骨折是颌面创伤的一个特点,且伤情常较严重,常有合并伤,350例颌骨骨折中合并其它部位损伤有445处,以合并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挫裂伤最多,有230处,占52%;其次为颅脑损伤101例,占22.7%;再次为四肢骨折、肋骨骨折、休克、眼损伤、鼻骨骨折及耳廓撕裂伤等。面上中部骨折常合并脑挫裂伤及其它颅脑外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颌面骨骨折的处理原则应该是从整体到局部、从下到上、从内到外的原则。即先处理颅脑及其它重要脏器伤,然后才是颌骨骨折,依次是下颌骨、面中1/3骨折、眶底及鼻眶眼复合伤的处理。软组织伤的处理应是先口内后口外。 非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损伤小、易掌握、不易感染、材料简单。一般上、下颌骨骨折移位不明显的,可用手法复位或牵引复位以恢复咬关系。必须行手术治疗者,对下颌骨来说多采用颌下或颏下切口、口内下颌前庭沟黏膜切口;面中1/3骨折多采用冠状或半冠状切口、口内上颌前庭沟切口、下睑缘切口等;对于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而且有明显的咬关系紊乱和面部畸形者,则需要经过正颌外科手术进行矫正,按术前模型外科的数据移动骨折块。有骨缺损的则需要骨移植行骨重建。骨折复位后的固定目前主要用坚固内固定 [7]  ,少数患者或部位可用钢丝固定。在本组病例中,应用钢丝进行固定的有85例,主要在1995年前使用的;行坚固内固定的有265例。在随访结果的Ⅲ级病例中,骨折错位愈合的除3例外,其余全部是钢丝固定后固位力不足所致。3例钛板固定的因为螺钉松脱所致移位。坚固内固定的优点:(1)具有稳定及固定骨折片的能力,正确地使用微型小夹板固定,在所有部位的颌骨骨折均能达到稳定的作用。(2)由于小夹板具有较好的柔顺性,易于与颌骨任何部位骨折处相适应。(3)大多数小夹板均可经口内固定,如果不能直接从口内固定螺钉,仅需在口外作很小的附加切口,较口外切开复位遗留的瘢痕小。(4)经口内的小夹板安置技术可以在骨折复位、安放夹板及固定过程中直接观察咬合情况,口外开放复位则不可能。(5)小夹板厚度只有1mm,而螺帽也很小,减小了夹板的体积,即使在颏部及下颌骨下缘,患者也不易感觉到,因而大大减少了钢板取出的机会。(6)尽管应力遮挡作用在骨折及缺损愈合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但强度较低的小夹板产生的应力遮挡效应也较小。(7)小夹板采用单皮质螺钉,减少了夹板安置过程中由于螺钉造成的下牙槽神经及牙齿的损伤机会。(8)同大夹板的骨折固定一样,颌间固定可缩短或完全取消。与大夹板固定不同的是小夹板固定不具备大夹板固定的强度,要适当地限制下颌功能。通过随访发现,感觉神经损伤较运动神经损伤更容易恢复,在手术前存在神经损伤症状的病人,其中下唇及眶下区麻木有150例,口角歪斜等面瘫症状有17例。其它的功能障碍有20例,比如复视等。术后随访结果发现下唇及眶下区麻木的150例中大都恢复正常(146/150),出现面瘫症状的17例则基本没有改善。20例复视患者中有18例恢复正常,仅有2例在术后随访时依然复视。创伤在现代社会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被称为文明社会的一大公害,严重危害伤员的生存质量。颌骨骨折是创伤中常见的骨折类型,其治疗难点是陈旧性、多发性及有骨缺损的骨折的治疗。通过治疗要争取达到功能与外形兼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比如:用正颌外科和颅面外科的方法治疗复杂陈旧性颌骨骨折,对有骨缺损的则应用显微外科修复同期种植体植入的功能性修复,以及各种生物支架复合高效能材料的研制、开发及应用将成为颌骨创伤外科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 张锡泽,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18.
   
  2 薄斌,顾晓明,周树夏,等.1963名颌面创伤患者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8,16(1):56-58.
   
  3 曹锦康.颌面创伤1048例临床分析.创伤杂志,1987,33(3):150-151.
   
  4 周树夏,斯方杰,王永海,等.口腔颌面部损伤5147例治疗的回顾总结.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89,24(4):243-245.
 
  5 黄玉朝,余国维,等.352例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10(1):73-75.

  6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36-458.
   
  7 张益.颌骨坚固内固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4-166.

  作者单位:473000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口腔科
           473000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
           473000河南省南阳市眼科医院麻醉科 

作者: 赵 永 张清彬 苏云峰 2005-6-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