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19期

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脑出血属中医中风病范畴,在参考历代医家对中风以活血化瘀、清热化痰等治疗的基础上,笔者在遵义市中医院工作期间对58例脑出血以活血化瘀治疗,分两组双盲对照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我院1991年12月~1999年11月急诊住院并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8例,男39例,女19例,年龄57~84岁,平均63岁,发病后......

点击显示 收起

    脑出血属中医中风病范畴,在参考历代医家对中风以活血化瘀、清热化痰等治疗的基础上,笔者在遵义市中医院工作期间对58例脑出血以活血化瘀治疗,分两组双盲对照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1年12月~1999年11月急诊住院并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8例,男39例,女19例,年龄57~84岁,平均63岁,发病后于3.5h~14h入院,平均5.5h,按Dollis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6例,两组资料比较可比性强,信度可靠。诊断标准:(1)高血压脑出血按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第三次修订的标准并经CT确诊。(2)中医证类诊断,按全国中风协作组标准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型。临床表现:患有半身不遂,昏迷15例,神志恍惚5例,朦胧17例,呕吐3~5次20例,频吐28例,CT底节豆纹动脉35例,中动脉深芽支18例,额极支5例,按多因公式T=π/6×L×S×Slice最小40ml,最多60ml。中医证类分布:热痰内闭心窍29例,风火上扰清窍24例,痰湿蒙闭心神2例,肝阳上亢,风火上扰2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1例,证类主要由中脏腑中的痰热内闭心窍和风火上扰清窍证多,所以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早期表现典型的火热病机特点。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高颅压均采用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应用10%GS 500ml加复方丹参160ml静滴,1次/日,中药:黄芪30g,川芎10g,当归10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2g,怀膝24g,桑枝15g,僵蚕20g,全蝎6g,丹参30g,水煎200ml,鼻饲,2次/d,2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应用10%GS 500ml加复方氨基酸250ml静滴,1次/d,20天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意识清楚,肌力恢复5级无病残。显效:意识清楚,肌力3级,生活基本自理。有效:意识清楚,肌力1级,生活不能自理。无效:治疗无好转,进而死亡。

  2.2  治疗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治疗组32例,基本痊愈17例,占53.1%;显效8例,占25%;有效4例,占12.5%;无效3例,占9.3%;总有效率达90.63%。对照组基本痊愈4例,占15.3%;显效5例,占19.2%;有效8例,占30.3%;无效9例,占34.6%;总有效率为65.2%。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无效者3例脑疝形成死亡,有9例均在治疗中4~7天突然病情恶化死亡。

  3  讨论

  活血化瘀在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治疗中被世人所瞩目,但对高血压出血性中风往往症情重,死亡率高,均于“出血者止缺血者活”的论点而不敢大胆应用,我们阅读《血证论》的论述,脑出血虽清血鲜血是离经之血,亦属瘀血观点,而脑出血是高血压及颅内压增高等因素造成脑部脉络破损血液外溢停积,局部形成血块,则动态变为静态的“离经之血”、“恶血”、“贼血”,此瘀之处《内经》称“血苑于上”,凡脑出血者,脑中必有死血及积水血冲于脑信而有论,所以脑出血是脑血管破裂而引起血管内外的瘀血发生,出血量越大,血瘀程度就越严重,在治疗上考虑出血而慎用或不用活血化瘀药物是一个错误,血瘀者实也,血实者宜决之,活血化瘀瘀散血止,血行风熄则神清症缓,临床证实血瘀是脑出血的重要病机,因此我们主张早用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出血。我们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63%,对比组总有效率仅65.2%,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比较治疗神经功能缺血症状恢复快,进一步证实活血化瘀有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病残率,对脑出血的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 563000  贵州遵义,遵义市口腔医院

  (编辑:海  涛)

作者: 佘廷刚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