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24期

小切口逆行穿针治疗儿童锁骨骨折100例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非稳定性锁骨骨折以传统的手法复位较为困难,因儿童及幼儿不配合,再加之外固定包扎过紧压迫两侧腋下动脉及神经,出现双上肢肿胀麻痛,患儿骨折处皮肤出现张力水泡及皮肤压迫溃疡使患儿难以忍受,患者家属迫切要求解剖复位。在最大限度减少组织损伤的前提下,自1999年7月~2003年7月我们对100例非稳定型锁骨骨折施行小切......

点击显示 收起

     非稳定性锁骨骨折以传统的手法复位较为困难,因儿童及幼儿不配合,再加之外固定包扎过紧压迫两侧腋下动脉及神经,出现双上肢肿胀麻痛,患儿骨折处皮肤出现张力水泡及皮肤压迫溃疡使患儿难以忍受,患者家属迫切要求解剖复位。在最大限度减少组织损伤的前提下,自1999年7月~2003年7月我们对100例非稳定型锁骨骨折施行小切口逆行穿针治疗,并通过随访认为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00例中,1~2岁28例,3~4岁24例,5~6岁18例,7~8岁14例,9~10岁16例。各年龄组的骨折部位为锁骨内1/3占20%,中1/3占50%,外1/3占30%。男女比例为6:4,平均治疗天数14天。

    2 操作过程

    一般手术常规准备(凡手术无禁忌证者)幼儿在全麻下或儿童在颈丛麻醉下,碘酊酒精常规消毒,铺无菌单,沿着锁骨骨折上缘做皮肤切口长约1.0~2.0cm,横形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在锁骨中1/3处可见锁骨上神经给予保护,再横行切开颈阔肌,然后切开锁骨骨膜,钝性剥离将其上方的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及骨膜一部分向上方,将其下方的骨膜和三角肌与胸大肌的一部分拉向下方,即可显露锁骨骨折端,将其折断的夹杂组织及瘀血或锁骨陈旧性骨折的骨痂清除,但且勿误伤锁骨内侧2/3后方的锁骨下动静脉及神经,再行远折端逆行钻入,顺远端骨松质约0.7~1.5mm直径克氏针,根据患儿的年龄选用克氏针至肩部暴露,再将骨折对位,查对满意后,将肩部针尾顺进折端骨松质钉入约1.5~2.0cm即可,查骨折对位满意,固定可靠,固定的克氏针已在锁骨骨体内,肩部针尾搬弯固定,给予盐水冲洗,切口腔内查无出血点后逐层缝合,酒精纱布封闭切口及针尾无菌敷料包扎,“八字”绷带外固定,腋下垫有软垫,但固定不可过紧。

    术后2周如切口感染,且X线片可见骨折端有骨瘕形成,可拆除克氏针,再用绷带保护一周即可折断分离。

    3 讨论

    近年来锁骨骨折有造成或明显移位者多,骨折端穿透筋膜,手法复位难度大、不稳定,且固定时间长。我们认为治疗锁骨骨折只有达到解剖性复位,减少长时间外固定才是最理想。本疗法采用小切口不会造成外观皮肤畸形,对粉碎、重叠移位均可达到理想解剖对位,用克氏针穿入松质骨起内固定作用,外固定绷带,可早期功能锻炼,采用小切口对组织损伤小,不会影响血运更不会出现骨不连。

    本疗法操作简单,疗效可靠,优于传统疗法,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单位: 1 136200 吉林辽源,辽源市中医院

    2 136200 吉林辽源,辽源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

    3 136000 吉林长春,长春市君安医院

  (编辑:李 木)

作者: 刘波,胡艳芝,丛海播,姜 超,李强 2007-4-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