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24期

针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的临床观察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针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的临床观察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pdf)【摘要】目的对比针灸至阴穴与膝胸卧位法矫正胎位不正的疗效,采用B超检查进行适时疗效观察。方法观察组30例胎位不正的孕妇给予针灸至阴穴治疗,并与对照组30例胎位不正的孕妇行膝胸卧位治疗效果对比。针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膝胸卧位......

点击显示 收起

    针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的临床观察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 (pdf)   

   【摘要】 目的 对比针灸至阴穴与膝胸卧位法矫正胎位不正的疗效,采用B超检查进行适时疗效观察。方法 观察组30例胎位不正的孕妇给予针灸至阴穴治疗,并与对照组30例胎位不正的孕妇行膝胸卧位治疗效果对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53.3%,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针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膝胸卧位法。结论 疗效与孕周大小、羊水多少、胎儿双顶径大小及胎盘附着在子宫的位置密切相关。

    【关键词】 胎位不正;针刺疗法;穴位;至阴;超声检查;羊水;双顶径

      Ultrasonic observation on rel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correction of fetal position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

    LI Jian-hua,LIANG Xun-chang,LI Man.Hube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t zhiyin(BL 67)and knee-chest position for correction of breech pregnancy.At the same time,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as observed under ultrasonic monitoring.Methods The observation group(30 cases of breech pregnancy) were treated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t zhiyin(BL 67),and the control group (30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knee-chest position therapy.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3.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53.3%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1).The effective rate in th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t zhiyin(BL 67) theraphy for correction of breech pregnancy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knee-chest position therapy.Conclusion At the same time,results found that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related with duration of pregnancy,amount of amniotic fluid,fetal biparietal diameter,as well as the placenta-adhered position on the utlerus.

    【Key words】 abnormal fetal position;acupuncture;moxa-sick moxibustion;ultrasonography;amnioic fluidl;biparielal diameter

    胎位是指胎儿在子宫腔中的位置。胎位不正是指妊娠28周后,胎儿在子宫腔内先露部分不是头部。中医学将胎位不正称为“倒产”、“横产”、“偏产”等,认为主要由于气血虚弱或气滞血瘀所致。西医学认为胎位不正与孕妇骨盆狭窄,子宫畸形,多产,腹壁过紧或过松,羊水过多或过少,软产道伸展不良,肿瘤,前置胎盘,胎儿过大或异常有关。

    臀位是产科最常见的异常胎位之一,且容易发生脐带脱垂和分娩困难,围产儿死亡率、产伤所致各种损伤比头位分娩高数倍。由于剖宫产率的增高,使臀位分娩的围产儿死亡率有所降低。然而解决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无限制地提高剖宫产率。只有及时矫正胎位,才能减少高危臀位的临产率,才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胎位不正孕妇均经我院产科门诊产检及超声检查确诊,无心、肝、肾病史、糖尿病等疾病及病理妊娠情况。超声孕龄评估与停经史计算的孕周相符。并除外多胎、胎儿畸形、子宫畸形、盆腔狭窄、头盆不称等不利于矫正胎位的因素。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针灸组(观察组),单纯膝胸卧位组(对照组)。观察组30例中,21~29岁18例,30~38岁12例;初产妇25例,经产妇5例;孕周28~33周24例,34~37周6例。对照组30例中,21~29岁19例,30~38岁11例,初产妇27例,经产妇3例;孕周28~33周24例,34~37周6例。60例孕妇中,臀位57例,横位3例。胎盘位于子宫底10例,子宫右侧壁33例,子宫左侧壁12例,子宫前壁5例。胎儿双顶径<8.5cm者46例,>8.5cm者14例。羊水暗区液体的最大平段4.5~7.5cm者48例,<4.5cm者12例。

    1.2 方法 采用美国西门子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产科专用软件。探查时取仰卧位,对胎儿羊水、双顶径、胎盘位置、胎方位等进行检测并记录,由专人操作。并进行孕龄评估,选择产科超声孕龄评估与停经史计算的孕周相符者。

    1.2.1 观察组 取穴:双侧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的至阴穴[1]。

    孕妇仰卧床上,双手自然放松,双膝屈曲,腹壁松弛,用长0.5寸毫针,向上斜刺0.1~0.2寸,施以捻转手法平补平泻至患者有酸、麻、胀感为度,约为20~30min。然后点燃艾条灸双侧至阴穴,艾条距至阴穴位1寸左右,以温热感为度,艾灸30min。每日针灸1次, 3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复查B超。

    1.2.2 对照组 孕妇在硬板床上呈跪拜样子,双手前臂伸直,胸部紧贴床面,尽量与床贴紧,臀部上翘抬起,双腿屈曲,大腿与床面垂直,与小腿成直角,膝和小腿与床平贴。每次10~20min,每日1次,3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复查B超。

    1.3 统计学方法 治疗结束后统计疗效,并行χ2检验。数据采用SPSS11.5专业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有效:治疗后B超检查确诊胎位已转正。无效:治疗后B超检查胎位仍未转正者。

    2.2 结果

    2.2.1 两组疗效比较 针灸至阴穴组有效28例,占93.3%,无效2例,占6.7%;胸膝卧位组有效16例,占53.3%,无效14例,占46.7%。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2 孕周与疗效的关系 孕28~33周与孕34~37周相比,矫正成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28~33孕周之间矫正成功率高,34~37孕周疗效较差,见表2。表2 孕周与疗效的关系

    2.2.3 产次与疗效的关系 表3中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经产妇胎位矫正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初产妇胎位矫正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可见观察组臀位矫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表3 产次与疗效的关系

    2.2.4 胎儿双顶径与疗效的关系 双顶径<8.5cm与>8.5cm相比,矫正成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双顶径<8.5cm矫正成功率明显高于双顶径>8.5cm,见表4。表4 胎儿双顶径与疗效的关系

    2.2.5 羊水最大平段与疗效的关系 统计学处理,羊水最大平段在4.5~7.5cm与<4.5cm相比较,矫正成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羊水最大平段在4.5~7.5cm之间的矫正成功率较高,而<4.5cm均失败,提示羊水量的多少与疗效的高低关系非常密切,见表5。表5 羊水最大平段与疗效的关系

    2.2.6 胎盘位置与疗效的关系 统计学处理,胎盘位于子宫左侧壁和右侧壁与子宫底相比较,矫正成功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提示左右侧壁胎盘胎位矫正成功率最高,而宫底胎盘的矫正成功率低,见表6。表6 胎盘位置与疗效的关系

    3 讨论

    臀位在异常胎位中最常见,易导致胎儿脐带脱垂,宫内发育迟缓,易出现早产、早破水,分娩时产伤,产儿患病率、死亡率均较高,对母婴预后影响较大,因此被视为高危妊娠范畴。只有及时矫正胎位,减少臀位临产率,才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剖宫产率的关键。

    3.1 针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 用针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已有数千年历史。至阴穴位于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处,系膀胱经末穴,即膀胱经经气由此穴到达肾经。从人体解剖学角度来看[2],至阴穴分布有来自L4~S5神经根的腓浅神经的分支,与经络系统共同形成统一的整体。穴位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与同一神经节段支配相一致。因此刺激至阴穴[3],其经气感传可达相应的L4~S5脊髓神经节段,通过调节内脏自主神经的兴奋、抑制活动,改善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促使胎儿转至正常胎位。有研究显示[4]:艾灸至阴穴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子宫活动增强,胎儿活动加剧,三者可能依次成因果关系,而后二者是有助于胎儿活动的动力学因素,针灸后胎儿的倒转与宫缩及胎动活动的增强有关。

    针灸妊娠家兔至阴穴时发现,在针灸过程中较针前及针后能明显增加家兔子宫收缩及胎动程度,并能显著提高妊娠家兔血中催产素含量[5],提示针灸转胎的作用途径有可能为针灸后兴奋下丘脑、垂体后叶,释放催产素,作用于子宫,提高子宫的紧张性及增强活动,促进胎动,促使胎儿倒转。

    膝胸卧位矫正胎位的机制是利用胎儿的重心改变,使胎儿顺宫壁滑行,胎臀退出盆腔,相当于胎儿在子宫内做一个前滚翻的动作。这是一个重力作用的机械动作,胎儿本身没有选择性,致使胎儿出现脐带缠绕的几率增加,胎儿血供减少或阻断,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或胎死宫内的情况增多[6]。且膝胸卧位动作难度大,孕妇难以接受,难以坚持。而针灸疗法通过胎儿自由活动来改变胎方位,胎儿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脐带缠绕的几率较低,孕妇易接受。

    总之,针灸至阴穴矫正胎位不正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取得确切疗效。在至阴穴上施灸罕见晕灸及灸后流产等不良反应,已有的研究表明艾灸对母体及婴儿均无毒副作用。膝胸卧位曾是西医常用方法,但其安全性、有效性、简便性低于针灸法,目前已逐步被针灸疗法取代。至阴穴矫正胎位具有方法简单、疗程短、见效快、疗效高,且安全可靠、无痛苦、无不良反应等优点,经训练与指导后家属也能操作,因此更易被患者接受,是目前产科纠正胎位异常的首选方法。

    3.2 矫正胎位不正的客观依据 通过对60例不同孕期的胎位不正孕妇的治疗结果证实,疗效的关键是掌握好治疗时机。针灸矫正胎位不正,超声检查发现其疗效的高低不仅与取穴准确与否,操作是否得当有关,还与孕周、产次、羊水多少、胎儿双顶径大小、胎盘附着在子宫的位置等因素相关。本文结果:矫正胎位的最佳时机是妊娠28~33周期间,成功率可达81.3%,33周以后则疗效稍差。在妊娠33周以后,由于胎儿生长快,羊水相对少,胎儿与子宫壁很贴近,胎儿的位置和姿势相对固定,所以此阶段治疗效果较差。因此,对胎位不正要早诊断早治疗。

    羊水过多时,胎儿在羊水中活动空间较大,胎位不易固定;羊水过少时,胎儿在宫内转动的空间受限,不易转正。胎儿双顶径<8.5cm成功率明显高于双顶径>8.5cm。胎盘位于子宫左右侧壁矫正成功率高,位于宫底成功率较低,两者差异较为明显(P<0.01),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结果提示:对胎位不正的孕妇,在B超监测下观察孕周、羊水量最大平段、胎儿双顶径、胎盘附着于子宫位置与疗效的关系,可预测矫正胎位的成功率,把握好胎位不正治疗最佳时期。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把握好治疗胎位不正的最佳时机,从而提高治愈率。

    (致谢:本文曾得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专家、《中华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孙学东教授指导,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马宝璋.中医妇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65.

    2 韩永健,王英.从解剖学角度看背部腧穴.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4,18(6):412.

    3 史静,王秀英.至阴穴矫胎机理之我见.山东中医杂志,1996,15(7):293.

    4 刘喆.古今妇科针灸妙法大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179.

    5 吴耀持.温针转胎临床与实验研究.上海针灸杂志,1994,13(4):49.

    6 吴玉华.头位妊娠脐带绕颈309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1):689.

    作者单位:1 430070 湖北武汉,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超声科

    2 430030 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Δ通讯作者)

  (编辑:悦 铭)

作者: 李建华, 梁勋厂, 李 熳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