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9年第10卷第11期

消瘰丸加减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81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消瘰丸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自2009年初开始,笔者运用消瘰丸加减对8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中医治疗,收到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其中住院病例28例,门诊病例53例,全部病例均做B超检查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直径在1。1疗效标准根据临床症状消失情况及B超、化验检查结果将结果分为显著、......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消瘰丸 肠系膜淋巴结炎 疗效观察

自2009年初开始,笔者运用消瘰丸加减对8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中医治疗,收到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从2009年1月1日-2009年10月31日的门诊与住院病例共81例,其中男45例,女36例 ,男女之比1.25:1 ,年龄在2~10岁之间。5岁以上52例,病史在1~30天之间。其中5天之内67例,15天以上者5例;其中住院病例28例,门诊病例53例,全部病例均做B超检查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直径在1.0cm~2.0cm之间。结核抗体试验均为阴性、EB病毒抗体阳性者60例临床表现以腹痛呕吐为主,伴有发热者32例,伴有腹泻者10例伴有头痛者6例,查体以脐周部疼痛为主,有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或亢进。化验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在正常值内者55例,WBC 10×109/L者21例,WBC<4.0×109/L者5例,异淋>4%者12例。

  1.2  方法
 
  首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如退热止呕解痉止疼等,待呕吐缓解后服中药,以软坚散结活血行气止疼立法。方以消瘰丸为基础方。全方如下:煅牡蛎20g,玄参15g,浙贝母10g,黄芪10g,三棱9g,莪术9g,乳香9g,没药9g,元胡12g,木香9g,枳壳9g,甘草6g,红花9g,连翘12g,赤白芍各9g,陈皮12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5岁以上患儿多用饮片,5岁以下患儿多用广东一方的中药浓缩颗粒药味同上,药量按年龄、病情加减。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消失情况及B超、化验检查结果将结果分为显著、显效、有效、无效四种。显著:指5天之内症状完全消除,B超检查正常,化验检查正常,临床治愈者。显效:5~10天症状消除,B超检查正常,化验检查正常,临床治愈者。有效:10~15天症状消除,B超检查正常,化验检查正常,临床治愈者。无效:15天以上症状减轻,B超未正常,临床好转者。

  2.2  结果 

    显著31例,占38%;显效43例,占53%;有效6例,占7%;无效1例,占1%。总有效率98.8%。

  3  讨论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因上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疼、呕吐,偶有腹泻可侵及任何部位但主要以末端回肠的一组淋巴结为主,表现为隐痛或痉挛型疼痛但在两次疼痛之间,患儿感觉良好,大部分无反跳痛,西医治疗主要以抗感染治疗为主。急性淋巴结炎属中医瘰疬范畴,瘰疬、出自《灵枢·寒热》,又名鼠瘘、疬子颈等,小的为瘰,大的为疬,多因肺肾阴虚,肝气久郁,虚火内灼,炼液为痰,或受风火邪毒,结于颈项、腋胯之间,初起结块如豆、数目不等、无痛无热、后渐增大如串生,久则微觉疼痛或结块相互粘连推之不移此愈彼起时做时止。其病机主要为气郁痰凝、治当解郁化痰软坚散结。消瘰丸出自《医学心悟》及《医学衷中参西录》。方中之药多为苦咸、甘咸之品甘缓止疼,甘苦咸软坚散结。其中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玄参消痈散结,煅牡蛎咸涩软坚散结是为主药,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散结,其中三棱主要是破血中之气,莪术主要是破气中之血。乳香、没药活血止疼消瘀散结,二者均以散瘀止疼为用,惟乳香辛温香润能于血中行气,没药行瘀散血,二者一偏调气一偏行瘀,故对气血瘀滞之疼痛疗效显著。黄芪补气升阳益气活血散结。木香枳壳元胡行气解郁散结,桃仁红花活血散结。全方共奏活血散结消瘀止痛软坚化痰止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浙贝母、玄参均有抗炎抗菌作用,乳香、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均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木香、元胡、枳壳均有止疼抗菌作用,黄芪抗病毒抗菌增强免疫功能,红花、桃仁有抗炎作用,连翘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抗病毒抗炎作用,赤白芍具有较强的解痉止疼作用、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抗病毒、抗菌及酶抑制作用、清除自由基作用。

  综上所述,中药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且避免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治疗总有效率达98%以上,是很好的临床用药,希望与各位同道共同探索,为增强国民的健康努力!

作者: 田康梅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