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年第3卷第7期临床医学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体会

来源:INTERNET
摘要:踝关节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常常伴有韧带损伤,易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我科通过手术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骨折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合并其他骨折7例。2治疗方法对无移位骨折行膝下小腿石膏固定4~8周,X线观察到骨小染穿过骨折线后开始负重。...

点击显示 收起

    踝关节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常常伴有韧带损伤,易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我科通过手术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骨折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其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998~2002年)共87例。其中男53例,女34例,年龄19~61岁,平均31岁。左侧48例,右侧39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41例,扭伤22例,其它原因24例。开放性12例,闭合性75例。合并其他骨折7例。按A0分型 [1] :A1型6例,A2型16例,A3型12例,B1型5例,B2型16例,B3型4例,C1型9例,C2型13例,C3型6例。按Lauge-Hansen分类法[2]:SA16例,SER23例,PA26例,PER19例,PD3例。

1.2 治疗方法 对无移位骨折行膝下小腿石膏固定4~8 周,X线观察到骨小染穿过骨折线后开始负重。开放性骨折均先行清创术。各型移位骨折均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伤后至手术时间5h~17天,平均6.3天。

1.2.1 内踝骨折 选择踝关节前内侧切口 [1] 显露内踝骨折和内侧踝关节,复位骨折,直视下解剖复位关节面,巾钳临时固定,自内踝尖向近端垂直于骨折线拧入一枚松质骨螺钉。如骨折够大可以加上一枚松质骨螺钉或一根克氏针。

1.2.2 外踝及腓骨下段骨折 选择外侧纵向切口,外踝骨折用2枚克氏针固定。腓骨下段骨折用1枚6~8孔窄加压钢板固定。合并胫腓联合分离的,加用1枚长松质骨螺钉于钢板远端孔中向胫骨固定,并背屈踝关节拧紧螺钉。

 1.2.3 三踝骨折 先如1.2.1所述方法固定内踝骨折。再选择外侧切口,如果腓骨下段有骨折就自骨折处向远端剥离到踝尖,将外踝向远端翻开,可见后踝及胫骨远端关节面。复位后踝直视下观察关节面解剖复位后用1枚松质骨螺钉固定。如果腓骨没有骨折可在腓骨下段作截骨。再复位腓骨骨折用1.2.2所述方法固定,并同时固定下胫腓联合。术后均行膝下石膏外固定4~6周后行踝关节不负重功能锻炼,8~10周后可拄双拐下地,允许负重,并配合中草药熏洗,锻炼踝关节。

2 结果

本组均达到或近似解剖复位。100例手术病例中90例伤口一期愈合。随访0.5~4年。根据改良G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疗效,结果为:优72例,良13例,差2例。

3 体会

3.1 治疗方法的体会 后踝骨折块累及25%~30%的负重面应行解剖复位和内固定。关节面持续存在1个台阶或超过2~3mm的间隙也需切开复位 [1] 。我们在治疗中发现一些原先没有移位的骨折,经石膏外固定治疗后,去除石膏时复诊时发现骨折发生了移位。所以我们的体会是通过X线和CT反复确定骨折的移位性质,对非移位骨折每1周复查1次X线片,一旦出现移位,立即手术。

3.2 手术时机选择 在手术时间上我们的体会是急诊切开复位内固定。原因如下:首先踝部皮肤张力高,血管、神经、肌腱集中,伤后肿胀严重,骨折不及时复位,可能引起进一步血管、神经等损伤;其次,该处骨折手法整复不易,并可加重原有损伤;最后关节内骨折不早期切开做关节内冲洗,待5~7天肿胀消退后,关节内血肿机化、粘连难以清除,骨折也复位困难。

3.3 腓骨下段骨折的处理 腓骨下段骨折可供选择的手术内固定方法有:克氏针髓内固定、钢丝捆绑固定以及钢板螺钉固定。我们主张用钢板螺钉固定原因有:腓骨下段近踝骨折,如不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可引起踝关节不稳定,同时通过钢板可以固定下胫腓联合。而用克氏针加钢丝固定不能控制骨折上段的旋转,且因克氏针的站位不能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

3.4 入路的选择 我们2001年以前有些病例采用踝尖下方弧形切口,只显露了固定的进针、钉点,关节面是否解剖复位无法了解。2001年以后我们采用内踝前内侧切口,充分显露内踝关节面,使关节解剖复位。在后踝骨折处理中, 我们采用腓骨下段截骨或利用原骨折,将腓骨远端翻开,直视胫骨后方关节面,这样在复位骨折后关节面的情况一目了然。虽然有腓骨截骨后骨不连的危险,但对于能得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来说,这种风险值得。

参考文献

1 S.Terry Canale主编,卢世壁编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997,56-57、2006.

2 Rockwood CA Jr,Green DP,Bucholz RW,et al.Rockwood and Green’s fractures in adults,ed4.Philadelphia,1996,152.

3 Wang KC,Shih HN,Hsu KY,et al.Inter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humerus:routine anterior

subcutaneous transposition of the ulnai nerve in a posterior operative approach.J Trauma,1994,36(6):770-773.

 作者单位:405800重庆市巫溪县人民医院骨科

作者: 张明尧 2005-8-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