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1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置管持续引流术后并发颅内血肿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钻孔置管持续引流常用于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已为首选方法。但引流术后并发颅内血肿应高度重视。本院自1991年以来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79例,其中4例病人术后并发急性颅内血肿,发生率占5%,均作出了早期诊治,现分析如下。手术方式为钻孔置管持续引流。...

点击显示 收起

    钻孔置管持续引流常用于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已为首选方法。但引流术后并发颅内血肿应高度重视。本院自1991年以来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79例,其中4例病人术后并发急性颅内血肿,发生率占5%,均作出了早期诊治,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39岁,平均42岁。手术方式为钻孔置管持续引流。术中引流量最多150ml,最少35ml,平均125.3ml,术后病人头痛均得到缓解。术后再发头痛4例,意识障碍加重1例,眼底水肿加重3例,肢体瘫痪加重1例。术后再发临床症状时间:术后24h内3例,术后5天1例。术后并发颅内血肿部位:引流点硬膜外血肿3例,双侧硬膜外血肿1例。

    治疗方法及结果:3例手术清除血肿,1例非手术治疗,4例病人均获治愈。

  2  讨论

    关于慢性硬膜下血肿采取钻孔置管持续引流术后并发急性颅内血肿的原因,多数学者认为颅内处于长期颅高压状态,致使颅骨内板与硬脑膜外层间的附着力降低,且颅盖部位硬脑膜与颅骨结合疏松、易于剥离,若引流时颅压下降过快,易引起硬脑膜与颅骨内板剥离,形成硬脑膜外血肿,或因脑组织移位与颅底摩擦形成脑内血肿。有学者认为脑组织受压后,局限性挫伤造成局部缺血状态,颅压下降后局限性缺血部位因流液动力学改变,引起局部脑灌注突破,导致血管破裂而形成脑内血肿。

  钻孔引流术后并发颅内血肿的急性发病,以手术区域的硬膜外血肿多见。出现症状除取决于出血速度外,还与脑组织复位情况有关。本组4例中均出现急性颅高压。通过本组病例的诊治,笔者认为引流术后出现以下情况应想到并发颅内血肿形成可能:(1)颅高压症状缓解后又发生急性颅高压;(2)术中引流量多且速度快者;(3)意识障碍未缓解或加重者;(4)有新的体征出现者。

  作者单位 :343700 江西泰和,泰和县人民医院
   
  (编辑:若木)

  (收稿日期:2005-10-18) 

作者: 刘晓云,肖晓洪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