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2期

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带锁髓内针治疗四肢长干骨骨折属于中央型内夹板固定,应力遮挡小,符合生物力学,得到广泛应用。本院于2000年1月~2003年12月应用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102例,对其护理经验总结如下。新鲜骨折100例,陈旧骨折2例。骨折按AO分型,A型61例,B型33例,C型8例。...

点击显示 收起

    带锁髓内针治疗四肢长干骨骨折属于中央型内夹板固定,应力遮挡小,符合生物力学,得到广泛应用。本院于2000年1月~2003年12月应用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102例,对其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2例,男82例,女20例;年龄25~73岁,平均40.4岁;新鲜骨折100例,陈旧骨折2例;骨折按AO分型,A型61例,B型33例,C型8例;有2例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1例合并同侧髋关节脱位及坐骨神经牵拉损伤;开放性骨折17例,Gustilo分型Ⅰ型14例,Ⅱ型2例, Ⅲ型1例。

    2  治疗及结果

    均手术治疗,术后应用抗生素,根据术中骨折固定牢固程度,术后3天~2周内进行首次CPM功能锻炼,4~6周开始部分负重,待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后完全负重。本组100例愈合,愈合率98%,2例断钉,2例锁钉安置失误。股骨颈骨折1例,感染1例,本组无畸形愈合,无肢体缩短、旋转畸形,无脂肪栓塞。2例断钉病例为术后未及时复诊,1年时因患肢疼痛复诊,X线片示骨折处未愈合,髓内针断裂,再次手术更换髓内针,术后4~6个月愈合。2例锁钉安置失误病例,术后及时发现,再次手术重新安置锁钉,未造成不良后果。术后股骨颈骨折1例,经石膏固定后愈合。1例感染者因软组织广泛坏死,经清创换药40天后手术封闭创面,并于术后6个月拔除髓内针,患肢石膏固定,应用抗生素,术后16个月骨折愈合。

    3  护理

    3.1  心理指导  病人入院后立即进行心理评估,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状况给予及时的心理指导,使其保持情绪稳定,尽量保证良好的睡眠与饮食,以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时讲解该手术的优越性:创伤小、失血少、愈合率高,感染及再骨折发生率低,多数病人比较容易接受该手术。

    3.2  术前检查和准备  严格备皮、查血、做心电图及胸透等检查。如有心肺功能不全或糖尿病病人,应严格控制病情后再行手术。

    3.3  术后护理

    3.3.1  功能锻炼指导  术后进行细致的功能锻炼的指导是保证病人骨折愈合、早期康复的有效保证。手术麻醉过后即指导进行踝关节、足趾各关节的主动活动,如绷脚等动作。根据骨折固定牢固程度,术后早期进行屈膝锻炼。一般3周内行床上CPM锻炼,4~6周可扶双拐下地,患肢部分负重,2个月后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后可完全负重。

    3.3.2  对40岁以上病人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至关重要  术毕回房后6h内即在床上行被动双下肢按摩,术后第1天即可应用A-V泵治疗双下肢,患侧压力应小100mg,防止刀口疼痛剧烈,并为病人讲解A-V泵能有效促进卧床制动病人下肢血液循环,减轻患肢水肿,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骨折愈合。

    3.3.3  饮食及出院指导  一般病人术后需要卧床大约3周,可指导病人多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钙质、纤维素及维生素食品,如牛奶、鸡蛋、精肉、鱼、虾、新鲜水果蔬菜等,补充机体足够的营养,预防因长期卧床引起的便秘现象。指导病人出院后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再次外伤,遵医嘱继续服用药物治疗,1个月后复查X线片。

    (编辑:齐  永)

    作者单位: 255400 山东淄博,齐鲁石化医院集团中心医院骨外科

作者: 刘锦荣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