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年第4卷第23期临床医学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踝关节骨折的体会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屈戍关节,行走时的负荷值约为体重的5倍,在临床上踝关节骨折是一常见病,踝关节骨折的AO分型方法已被广大学者认可,按其观点,除A型外,B、C两型均需手术治疗[1]。B型和C型骨折若早期处理不当,则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影响行走功能。我科自1998年3月~2003年12月,共采用手术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屈戍关节,行走时的负荷值约为体重的5倍,在临床上踝关节骨折是一常见病,踝关节骨折的AO分型方法已被广大学者认可,按其观点,除A型外,B、C两型均需手术治疗 [1]  。B型和C型骨折若早期处理不当,则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影响行走功能。我科自1998年3月~2003年12月,共采用手术治疗踝关节B型、C型骨折5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9例,女17例,年龄22~64岁,平均38岁,右侧35例,左侧21例,5例为开放性骨折,其余为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车祸伤21例,重物压砸伤9例,扭跌伤26例,按Weber-Danis分型:B型39例,其中伴下胫腓关节分离18例,C型17例,其中伴下胫腓关节分离15例。

  2 治疗方法

    可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施行手术。手术时间距伤后最短6h,最长14天,一般先外侧切口,稍偏腓骨前方,在显露腓骨骨折端的同时,检查下胫腓联合韧带的损伤情况,后做内踝偏前或后方短弧形切口,显露内踝骨折端并检查三角韧带损伤情况,必要时可切开胫后腱鞘,牵开胫后肌及胫后血管神经束,显露后踝骨折块。内固定顺序:腓骨,内踝,后踝。腓骨骨折依骨折部位和类型选用钢板,克氏针或皮质拉力螺钉固定,内踝骨折用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或1~2枚螺钉固定。后踝骨折超过关节面25%以上且有移位者,内外侧固定后仍不能复位,用1枚松质骨螺钉固定。最后用巾钳钳夹腓骨检查下腓骨的稳定性,如不稳定在踝上2~3cm处平踝关节用1枚长4.5~5mm皮质长螺钉贯穿腓骨和胫骨固定。对三角韧带损伤应作修补缝合。术后“U”形石膏固定4~6周,早期主动运动足趾,拆除石膏后逐渐开始下地行走锻炼。

    3 结果

  56例中获随访47例,平均随访3.2年(6个月~5年),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2~16周。参照齐斌等提出的评价标准 [2]  ,优良:踝关节功能完全正常无不适,X线片示踝穴正常,无骨性关节炎改变。可:踝关节功能尚可,走远路时踝关节轻微肿胀,疼痛,X线片示踝穴内侧间隙稍加宽,无骨性关节炎改变。差:有负重痛,走路时踝关节肿胀,疼痛,X线片示踝穴间隙不对称,有一侧踝穴间隙增宽超过2mm,并有骨性关节炎改变。本组优良4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1.5%。

  4 讨论

    4.1 内固定的意义 踝关节是全身最大的鞍状负重关节,AO分型已被认可。踝关节损伤后,如果不能及时恢复其正常的解剖关系,极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而导致肢体功能障碍或残疾,尽早恢复踝穴的完整性和距骨的正常位置,力争达到解剖复位,已成为公认的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原则 [3]  。B、C二型均为关节内不稳定性骨折,手法复位难以达到满意复位,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使骨折达解剖对位。

    4.2 正确处理腓骨骨折和下胫、腓骨分离 Weber根据腓骨骨折的位置,将踝关节骨折分为A、B、C三型。B、C型骨折均属复杂性踝关节骨折,属于高能量损伤,巨大的暴力不仅使内外踝或腓骨下端骨折发生严重移位,还易导致下胫腓韧带和关节囊撕裂,引起下胫腓关节分离和距骨脱位。对于踝关节骨折,踝穴精确地解剖重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治疗踝关节B,C型骨折时,重点应放在腓骨的固定和下胫腓的固定。对于下腓骨韧带的损伤,内外侧固定后常规用巾钳钳夹腓骨向外牵拉,如仍不稳定应加用拉力螺钉平行踝关节自钢板后方向前内侧固定。范永亭等 [4]  通过对踝关节骨折病人的长期随访,发现腓骨下端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复位不满意或固定不牢固时,均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出现踝关节疼痛而不能参加体力劳动。

    4.3 后踝骨折的处理 对于后踝骨折是否需作内固定,多数学者认为后踝骨折累及关节面>25%时需行内固定。但亦有人认为,内外踝复位固定后,后踝骨折可自动复位,内固定与外固定在治疗疗效上差异无显著性。本组合并后踝 骨折27例,其中骨片大于关节面25%以上者13例,内外踝固定后随之复位者有8例,我们通常在术中内外踝固定后常规摄片,如后踝骨折确已复位,均不再做内固定,随访中均未见骨折片再移位。否则应加用螺钉固定,以维持踝穴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荣国威,翟桂华,刘沂,等译.骨科内固定.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13-423.

    2 齐斌,徐莘香,刘德裕,等.踝部旋前类骨折脱位远期疗效分析.中华骨科杂志,1993,13(2):100-102.

    3 梁庆斌,范广宇,吕刚.踝部骨折的治疗及距骨生物力学观察.中华骨科杂志,1998,18:290.

    4 范永亭,高九茂.踝部骨折治疗的远期随访.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88,3:172.     

  作者单位:014030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骨科 

  (收稿日期:2004-08-12)

  (编辑黄 杰) 

作者: 吕杰 郝国玉 王春江 王秀梅 施振强 李国耀 2005-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