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20期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本文就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高认识,较早预见可能发生的出血,进一步积极防治。1临床资料收集已明确诊断的肝硬化48例,乙肝后肝硬化28例,酒精性肝硬化10例,血吸虫性肝硬化4例,乙肝合并酒精性肝硬化5例,乙肝合并丙肝后肝硬化1例。分为出血组和......

点击显示 收起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本文就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高认识,较早预见可能发生的出血,进一步积极防治。

  1  临床资料

  收集已明确诊断的肝硬化48例,乙肝后肝硬化28例,酒精性肝硬化10例,血吸虫性肝硬化4例,乙肝合并酒精性肝硬化5例,乙肝合并丙肝后肝硬化1例。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发生出血者17例,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4例,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8例,溃疡病出血6例;非出血者31例。分别就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重要生化指标、门静脉内径、腹水、脾肿大、并发症及出血发生的季节诸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见表1。表1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略)

  3  讨论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其次是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本组资料中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与之相符。肝功能越差,门静脉压力越高,越容易发生出血;凝血机制越差,越容易发生出血。结果显示肝功能分级A、B级与C级出血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凝血酶原时间<13s与>13s出血的发生也有统计学意义。门静脉内径能间接反映门静脉的压力,结果显示门静脉内径<13cm与>13cm出血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文献报道相符[1]。秋冬季与春夏季出血的发生也有统计学意义,春夏季肝硬化病人更容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本观察结果提示,对于肝功能差、凝血机制差、门静脉内径宽以及在春季发病的肝硬化病人要密切观察,积极防治、合理处理上消化道出血,以降低肝硬化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陈丽萍,何鹏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宽度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相关性探讨.皖南医学院学报,2004,23(3):202-203.

  作者单位: 200940 上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消化内科 

  (编辑:齐  永)

作者: 张天成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