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1期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征是皮肤广泛性瘀点、瘀斑,严重者可有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等。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多种多样,不同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方法有所不同。现将我科自1999~2003年间共收治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分析如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为第1胎,出生3~25天的新生儿。...

点击显示 收起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征是皮肤广泛性瘀点、瘀斑,严重者可有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等。引起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多种多样,不同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方法有所不同。现将我科自1999~2003年间共收治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男5例,女7例,孕周34周1例,~36周3例,~38周7例,~40周1例。自然分娩7例,剖宫产5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为第1胎,出生3~25天的新生儿。

    1.2 诊断标准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标准,按照《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中的诊断标准判定 [1]  。即临床出现广泛性瘀点和瘀斑,尤其骨骼突出部或有受压部位明显,同时有便血、尿血、脐残端出血、针刺孔渗血或较大的头颅血肿。实验室检查血小板数减少,PT/PPT正常,出血时间延长。本组12例均排除维生素K缺乏、血友病、血型不合、G-6PD缺乏等出血性疾病。

    1.3 方法 采用瑞典麦道尼克C-260型全血细胞自动化分化仪,测定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儿临床资料、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

   2 结果

   外周血小板数(PLT):健康足月和早产儿静脉血的正常范围150~350×10 9 /L,毛细血管法>150~350×10 9 /L正常,100~150×10 9 /L可疑异常,<100×10 9 /L为血小板减少症。本组毛细血管法:<30.0×10 9 /L6例,~30.0×10 9 /L4例,~60.0×10 9 /L2例。平均血小板容积(MPV)正常范围7.0~11.0fl。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正常范围14.0%~18.0%。本组MPV、PDW正常范围4例、降低3例、升高5例。孕妇妊娠期有PLT减少5例,新生儿于生后3天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1周发生2例。有感染史3例,于生后3天~3周发生。有围产期窒息史3例,于生后1周内发生。1例原因不明。12例新生儿均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脐残端及穿刺点有渗血,有9例同时有便血、尿血、粘膜出血等。10例为重症者,2例为中症者。为防止发生颅内出血,10例重症者采用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400mg/(kg·d),连用5天。2例为中症者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2.5mg/(kg·d)静脉输注,连用5天。出血明显者新鲜血输注10ml/kg,有缺氧症状者给予吸氧、及时纠正酸中毒、预防感染等对支持治疗,1周后复查血小板数均明显上升至100×10 9 /L以上。出院后每月复查1次共5次,未再发现异常。


    3 讨论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原因复杂而多种多样。采用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参数包括PLT、MPV、PDW。PLT直接反映血小板生成与破间的平衡状态,MPV反映血小板的大小,“年幼”血小板的MPV大,“衰老”的血小板MPV小。PDW表明血小板的异质性和分布趋向。正常情况下,PLT与MPV或PDW呈非直线负相关,综合分析三者的关系能较准确地评估血小板代谢状态,可用于区分血小板减少的原因:骨髓增生低下造成的血小板减少,MPV和PDW值正常或降低;血小板破坏增    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MPV和PDW值升高。有许 多学者认为 [2]  ,MPV还能反映血小板的体外功能:大而“年幼”的血小板的代谢活跃,富含血小板第3因子,粘附聚集力强;若MPV显著减少,则易发生出血。PLT、MPV和PDW可用于新生儿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动态观察、诊断和治疗。导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可分为免疫性、感染性、先天性和遗传性等。以往的治疗轻症病程自限,出血不严重者可不作特殊治疗,重症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口服强的松每日1~2mg/kg,或氢化可的松2~3mg/kg静脉滴入,疗程数日至数周不等。本组12例中10例属于重症患儿,均给予IVIG连用5天,未给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经治疗后全部获得成功,出血止、血小板在短期内上升至正常。大剂量IVIG可阻断单核细胞的Fc受体,从而减慢该细胞对抗体包裹的血小板的破坏速度,使血中血小板短期(3~5日)内即可上升,可单独应用或与糖皮质激素同时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快速进展,许多以往发病机制不明的疾病,现已证实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所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属于免疫性疾病之一,采用相应的免疫诊断和治疗方法,为处理一些疑难疾病开辟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53-557.

    2 肖昕,廖国仪,杨慧敏,等.小于和适于胎龄儿的血小板参数.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7,155-156.

    作者单位:226300江苏省通州市人民医院儿科

    (收稿日期:2004-07-21)

(编辑若 木)

作者: 顾一峰 楚和平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