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5期

山区危重患儿转运体会附98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山区基层医院危重患儿的转运方法和院前急救模式。方法对98例危重患儿的转运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为正向转运,出院患儿治愈好转为88例,占89。04%,转运途中无一例死亡,无一次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无一例因转运而发生医疗纠纷。...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山区基层医院危重患儿的转运方法和院前急救模式。方法 对98例危重患儿的转运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均为正向转运,出院患儿治愈好转为88例,占89.80%,未愈8例,占8.16%,死亡2例,占2.04%,转运途中无一例死亡,无一次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无一例因转运而发生医疗纠纷。结论 指导基层医生提高抢救危重患儿的水平,转运途中的积极救护是转运成功的关键,转运途中安全第一是成功的保障,地面正向转运是适合基层医院的转运模式。

   关键词 山区危重患儿 转运 绿色通道

   我院自1999年1月~2002年12月依赖于“120”绿色急救通道共转运危重患儿98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转运患儿98例中男69例,女29例,82例为基层乡镇医院转至我院者,16例为我院转至“三甲”者。新生儿57例,原发疾病以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产儿、新生儿肺炎等为主;~3月18例,病种以重症肺炎、心衰、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并颅内出血、败血症等居多;~1岁14例,以重症腹泻、重症肺炎、Ⅲ°营养不良等为主要原发病;~10岁9例,散见于癫痫持续状态、意外中毒、伤害、颅内感染、溺水等。

   1.2 方法

   1.2.1 建立急诊转运网络 与20个基层乡镇医院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通过进修、授课等手段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指导他们具备现场即时抢救处理的能力,并与市内2个“三甲”医院的儿科ICU取得联系,学习他们的转运和抢救经验,将部分危重的新生儿护送转至他处救治。

   1.2.2 转运设备 急救车、高压氧气瓶、复苏囊、脚踏式吸引器、微量血糖监测仪、急救药物、全套输液设备等及24h开通的急救电话,司机及医护人员均有无线通信设备,可以随时与医院取得联系。

   1.2.3 转运人员 为轮科培训后的高年资住院医师和操作娴熟的护理人员。

   1.2.4 到达基层医院前后的处理 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即询问患儿病情,初步作出结论,指导其现场抢救处理,到达求助医院后积极进行体格检查,询问患儿病情及处理情况,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吸氧,抽搐者给予解痉,高热者给予降温,新生儿硬肿症、早
产儿给予保暖等紧急对症处理,并告知其家属转运途中和转运之后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征得家属同意。

   1.2.5 转运途中处理 (1)切实注意途中交通安全;(2)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注意其生命体征的监护,对部分危重患儿进行微量血糖的检测;(3)注意保持患儿正确的体位,减少途中颠簸对患儿头部的影响;(4)注意保暖、降温、解痉、吸氧等对症处理;(5)途中通知接诊医护人员做好接收病儿的准备工作。

   1.2.6 到院后的迅速急救 向接诊医生详细介绍病情及当地医院和途中处理情况,迅速置ICU进行相应救治。

   2 结果

   全部病例均为正向转运,根据上级医院反馈资料及我院资料统计,出院患儿治愈好转为88例,占90.82%,未愈8例,8.16%,死亡2例,占2.04%,转运途中无一例死亡,无一次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无一例因转运而发生医疗纠纷。

   3 讨论

   3.1 建立经常联系的转运网络 转运网络的建立,为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对减少医疗纠纷,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有很大的好处,同时对基层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增强医疗单位之间相互交流也颇有裨益,本组无一例因转运而发生医疗纠纷。笔者在建立转运网络时选择的转运半径为10~100km,往返时间最长为5h,一般为0.5~2h。 

   3.2 求助医院转运前的现场抢救 转运前的即时抢救是转运成功的关键,本组有3例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儿,在转至三甲医院NICU前,在我院进行了保暖、复温、吸氧、静脉供能等处理,转至上级医院后再立即予以上述处理,并予心电监护、血气分析等,保持了治疗的连续性,最后患儿得以顺利康复出院,且体重增加了1~1.5kg不等,有2例有机磷中毒的患儿由于在当地医院进行了洗胃、催吐等处理,为抢救成功赢得了宝贵时机。但由于条件和技术水平有限、基层医护人员对病情的认识不足,未能进行很好的院前处理,如本组死亡的2例,为晚发性VitK缺乏并颅内出血患儿,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基层医生造成误诊,未及时使用VitK和补充有效血容量而失去了抢救机会。因此,加强基层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急救水平是转运前急救的有力保证。由于地处山区,公路弯多、陡急,要求司机沉稳操作,不受家属干扰,保证行驶安全第一;保持患儿正确体位,本组对18例颅内出血患儿均采取侧卧固定位,保护头部,减少振动,部分患儿由其家长斜抱怀里,转运人员在旁观察。危重患儿的转运工作是一项需多方面互相配合协调的工作,是急诊医疗体系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转运形式目前国内杨氏认为 [1]  有3种:正向、反向和院内转运。目前用得最多的是求助医院将危重患儿转至上级医院的正向转运,本组98例均为正向转运,全部以急救车为交通工具,因此,笔者认为正向地面转运是适合基层医院危重患儿的转运模式。但我院的转运设备还不齐备,无移动暖箱、心电监护仪、紧急心肺复苏机等抢救、监护仪器,且因路途较远未经常性地与开展此项工作较早较完善的湖南省儿童医院保持联系,很多经验还亟待探讨。

   参考文献

   1 杨于嘉.求助医院转运前的工作任务.小儿急救医学,2001,2:67.

   作者单位:422700湖南省新宁县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4-10-28)

   (编辑骄 阳)

作者: 黄渊喜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