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5期

儿科病区院内感染原因及护理管理要点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住院患儿体质较弱,免疫功能低下,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接触少量病原体即可引起院内感染,从而加重原有疾病,增加患儿痛苦,延长住院时间,重者可引起高热不退、抽搐、顽固性腹泻,脱水。有文献报道儿科病区院内感染率为3。因此,加强病区管理,降低院内感染率是现代护理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简单介绍我院儿科病区院......

点击显示 收起

  住院患儿体质较弱,免疫功能低下,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接触少量病原体即可引起院内感染,从而加重原有疾病,增加患儿痛苦,延长住院时间,重者可引起高热不退、抽搐、顽固性腹泻,脱水。有文献报道儿科病区院内感染率为3.89%[1],且年龄越小的患儿越容易发生。因此,加强病区管理,降低院内感染率是现代护理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简单介绍我院儿科病区院内感染原因及相应对策。

    1  儿科病区院内感染原因

    (1)病房拥挤,床距过小,空气不流通。(2)同一病房病种混杂,不同系统疾病及疾病不同时期的患儿同住一室。(3)病房人员流动频繁,住院期间探视人员较杂,探视次数多,难免有探视者带致病菌感染患儿。有的家长还喜欢换病房,互换玩具,部分家长卫生意识淡薄,患儿随地大小便,吐痰后又不及时处理干净,这样极大地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几率。(4)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不强,不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一个医生或护士分管病床多并且分散在不同的病房,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有利于病原体传播,特别是手污染传播现象较严重,往往是护士从肠炎、肺炎病房处置后未及时洗手,到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儿床前,触摸听话、可爱的患儿,引起感染。(5)病区卫生员缺乏必要的消毒意识,各病房拖地板、擦桌子时同用一个拖把、抹布,造成交叉感染。

    2  护理管理要点

    (1)完善监测功能,定期对病区空气、地面及物品表面的细菌监测抽查,及时了解信息反馈,调整各项消毒措施。(2)采取净化空气的措施,时时开窗换气,尽量少用空调。在冬季至少每日2次开窗通风,每次15 min,无人病房可用2%过氧乙酸溶液喷雾,8 ml/m3可杀灭90%的微生物。有患儿居住的病房可降低过氧乙酸浓度为0.02%,病区走廊及治疗室每晚紫外线照射消毒1 h,用1%~2%的来苏水刷床和清洁地面。每间病房的病床数不超过3张,拉长病床间距在1.5 m以上,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分房隔离治疗,病房内尽量收治同一病种的患儿,新老患儿不混住一室,治疗时间较长的患儿及时调整床位。(3)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定期不定期向患儿家属讲解院内感染知识。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员及次数,家属有病暂停陪护探视。宣教家属不乱串病房,不使用别人的物品,不随地吐痰,垃圾袋装,大小便专盆并及时倾倒。病房内拖把固定,床头巾一人一块,并每日消毒,出院病人床单位用臭氧消毒器终末消毒。(4)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管理措施,护士长安排并监督消毒管理,了解科内患儿及护士的情况,对科内患感染性疾病的护士暂时调整工作岗位。由于医护人员不洗手导致细菌传播而引起的感染占医院感的30%[2],所以要严格洗手制度,做到一操作一洗手,护理用品一人一份,在病房放置1∶5000的84消毒液,严格要求医护及陪护人员入病房时洗手。病区开展责任护士负责一个病室的护理工作,减少病房人员流动,降低院内感染率。医护人员处置病房应从非感染病房开始,尽量避免穿工作服哄抱患儿。(5)对护理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及院感知识的教育,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并且时时加强监督教育,确立意识。

    3  小结

    引起院内感染的原因还有很多,有待于大家去进一步发现,找出问题共同解决。为了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我们必须从最基础抓起,要求医护人员具备控制院内感染的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身边做起,使院内感染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李旭.儿科病房院内感染249例分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1:43.

    2  牛秀琴,张树德,周素琴,等.医护人员洗手技术与再污染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88-89.

     作者单位: 316100 浙江舟山,舟山市普陀区中医院儿科

  (编辑:丁剑辉)

作者: 陆燕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