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期

简易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48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简易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用简易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48例,成功36例,失败12例。结果36例成功患儿在治疗前后呼吸指标均有显著差异,12例患儿改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治愈9例,死亡3例。结论简易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非常适合基层医院......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简易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简易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48例,成功36例,失败12例;结果 36例成功患儿在治疗前后呼吸指标均有显著差异,12例患儿改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治愈9例,死亡3例。结论 简易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非常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衰竭 简易CPAP

    急性呼吸衰竭是新生儿常见危重症,是新生儿期间死亡的重要原因。呼吸衰竭早期主要表现为缺氧症状,鼻导管或头罩等普通氧疗难以奏效,常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由于机械通气技术要求高,且为创伤性及侵入性操作,费用昂贵,在基层医院难以广泛开展。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儿科近年采用简易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发现NCPAP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明显减少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48例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男28例,女20例;早产儿35例,足月儿13例;出生时轻度窒息20例,重度窒息3例。原发疾病分类:窒息复苏后11例,颅内出血3例,重度肺炎4例,湿肺2例,吸入性肺炎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3例,肺出血2例,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3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呼吸衰竭诊断标准 。

    1.2  方法  诊断明确后,均行NCPAP治疗。使用简易NCPAP治疗前,先清洁鼻腔、口腔分泌物。使用时将乳胶管双鼻塞插入患儿鼻腔内1 cm,乳胶管一端接湿化瓶,另一端接氧气,CPAP压力初调为3~5 cm H2O,然后根据血气结果调整参数,一般不超过8 cm H2O,调节氧流量4~5 L/min,吸入氧浓度FiO2 40%~60%。使用过程中,加强口腔清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根据腹胀情况给予抽气。每2 h松动鼻塞1次。根据循环情况,给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持续静滴。全部病例给予维持中性环境温度、液体疗法、防治感染、支持及对症等治疗。常规NCPAP治疗,前后做血常规、血气分析、X线胸片、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检测,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随时检查血气分析,当FiO2已达80%,CPAP压力大于8 cm H2O,而患儿的PaO2仍小于50 mm Hg,即给予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资料用SPSS 11.0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上机前后血气分析结果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儿经简易CPAP治疗,20例(42%)发绀在5 min内缓解,10例(21%)在1 h内明显缓解,6例(13%)在2 h内缓解。总有效率达75%。12例无效者改为机械通气,8例好转,3例死亡(其原发病为肺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48例使用简易CPAP治疗前及1 h后血气变化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简易CPAP治疗前后血气变化

    3  讨论

    由于新生儿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呼吸功能不完善,导致其呼吸衰竭的发生率较高。呼吸衰竭的直接后果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致死亡。新生儿呼吸衰竭原发病主要为新生儿窒息、早产儿、RDS及呼吸暂停、肺出血等,多为肺泡表面张力上升,肺内功能残气量下降造成肺不张、肺水肿、肺顺应性降低,临床早期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仅以鼻导管、头罩吸氧难以奏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有自主呼吸的新生儿经鼻或气管插管,于呼吸的回路中在呼气的终末时提供正压,这样使新生儿肺泡在异常情况下保持扩张而不至于萎陷,从而改善通气,减少肺的功能分流,氧分压升高,使增高的二氧化碳分压缓慢下降[1]。本组患儿经简易CPAP治疗后,发绀明显改善,呼吸困难明显减轻。48例使用简易CPAP治疗前及1 h后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明显升高(<0.05)。

    通过本组病例的观察,笔者体会如下:鼻塞式CPAP结构简单,操作容易,能有效供氧,疗效显著,还可以避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引起的气道损伤、严重的继发感染、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和远期神经系统损害,且简易鼻塞式CPAP装置可就地取材,自行安装,无需特殊设备,便于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在使用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时,应根据不同原发病选择合适的呼吸道正压,原则为以最小气道压力达到最好的血气效果。压力初调为3~5 cm H2O,RDS、肺出血早期可偏高,从6~8 cm H2O开始,尽量避免气压伤。开始吸入氧浓度可为100%,但时间不宜超过6 h,尤其早产儿。使用1 h后,应视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指标调节氧浓度及压力,病情好转要首先下调吸入氧浓度,后逐渐下调压力,效果较差时可及早插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治疗。

    由于CPAP是压力辅助的自主呼吸,不能直接增加吸气压高峰,其效果有赖于新生儿横膈下降时所产生的负压容量,从而得到适当的潮气量,如果新生儿呼吸微弱、过浅,CPAP则不适用。且CPAP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肺泡通气量,故不能缓解CO2潴留。而机械通气可明显提高肺泡通气量,因而在纠正缺氧的同时能缓解CO2潴留[2]。故CPAP不能完全替代机械通气。对严重肺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所致的呼吸衰竭及二氧化碳潴留明显的患儿,如有条件,尽早采用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17-389.

2 韩玉昆.实用新生儿急救指南.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143.


作者单位:201601 上海,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儿科

作者: 袁小明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