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4期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阿托品在人工流产术中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阿托品在人工流产术中的疗效。方法将300例早孕妇女分为A、B两组。A组为异丙酚静脉注射,B组为异丙酚联合注入芬太尼、阿托品。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与基础值差异有显著性(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阿托品在人工流产术中的疗效。 方法  将300例早孕妇女分为A、B两组。A组为异丙酚静脉注射,B组为异丙酚联合注入芬太尼、阿托品。观察呼吸循环变化、宫颈松弛情况、术中肢体扭动情况、出血量及人流综合征。 结果  B组镇痛效果完全,术中宫颈松弛、肢体扭动情况明显好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一例发生人流综合征。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与基础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呼吸、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出血量无明显差异。 结论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阿托品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镇痛完全,宫颈松弛、安全、易于推广。
    
  关键词  人工流产 异丙酚 芬太尼 阿托品 疗效
      
  我院2003年6月~2004年12月间,将异丙酚加芬太尼、阿托品注射用于6~9周人工流产术中镇痛,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来院自愿要求无痛人流术的早孕未产妇女300例,年龄17~35岁,平均23.2岁,孕次1~5次,平均孕龄49.5天(43~68天),体重38~61kg,既往无心血管病史,无严重呼吸功能不全,无肝肾功能不全及急性支气管炎,无生殖道感染等疾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0例,各组年龄、孕次、孕龄无明显差异,两组孕妇均无阴道分娩史。吸宫时负压控制在50~70kPa。高年资主治医师施术,专职麻醉师监测麻醉全过程。
   
  1.2 用药方法 两组施术前禁食水4~6h,术前配有心电监护、中心供氧设施,并开通静脉通道。A组:常规消毒铺巾后经开放的上肢静脉缓慢注入异丙酚2.5mg/kg给药诱导麻醉,同时观察患者的反应,直到临床体征表明麻醉起效(患者睫毛反射消失、眼球凝视状)后开始手术。B组:术前肌注阿托品0.5mg,10~15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半量后,再注入异丙酚1~1.5mg/kg,待意识消失后施术。

  1.3 观测项目 观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宫颈松弛情况,术中患者肢体扭动情况,术中出血量,镇痛效果及人流综合征等。
   
  1.4 人流方法 采用国内电动人流吸引器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方法一致。

  2 结果
    
  2.1 宫颈松弛情况 A组可通过6号扩宫器52例(34.67%),通过6.5~7号扩宫器5例(3.33%),93例(62.00%)只能通过4~5号扩宫器。B组通过6号扩宫器98例(65.33%),通过6.5~7号扩宫器20例(13.33%),32例(21.33%)只能通过4~5号扩宫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术中出血量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略)

  注:P>0.05
    
  2.3 麻醉监测结果 见表2。与用药前基础值相比,用麻醉药后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有明显变化,尤其是A组用药后平均动脉压下降明显(P<0.01),但术后各项指标已恢复近术前水平。两组间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在术前、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变化。
    
  表2 麻醉期间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 (略)
      
  注:与用药前比较, * P<0.05; △ P<0.01

  2.4 术中患者肢体扭动情况 见表3。
    
  表3 术中患者肢体扭动情况(略)

  注:P<0.01 

  2.5 镇痛效果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 300例人流患者均在开始给药后10~15min清醒,并自述无疼痛感觉,麻醉成功,显效率100%。A组除3例患者心率在用药后下降至60次/min以外,其余无一例人流综合征发生。
   
  2.6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发生。26例发生输注局部轻微疼痛,减慢静推速度后疼痛缓解。2例因高度紧张用药后抖动,未经处理1~2min后症状消失。16例患者醒后出现轻度头晕、站立不稳等症状。
    
  3 讨论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操作简便、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一次用药维持时间恰为人流所需、苏醒迅速等特点 [1] ,近年来已在无痛人流术中广泛应用。单一应用异丙酚镇痛,虽然镇痛效果肯定,但无宫颈松弛作用,导致扩张宫颈时患者肢体不自主扭动而影响操作,甚至子宫损伤。而扩张宫颈常常是人流术中的关键,对一些宫颈扩张困难的病例,手术时间延长,麻醉药维持量增加,导致对呼吸循环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B组异丙酚用量明显小于推荐剂量(2.5mg/kg),加用小剂量芬太尼和阿托品,宫颈松弛作用明显(P<0.05),肢体扭动情况基本消除,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正是三种药物互相取长补短而产生的作用。
   
  芬太尼镇痛作用强大,可减少异丙酚用量,降低成本,术后宫缩疼痛较轻,低血药浓度对意识的影响极其轻微,术后苏醒离床时间较快,更符合门诊手术的要求。阿托品肌注后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和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 [3] ,从而达到松弛宫颈和减少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本文资料表明B组无一例人流综合征发生,表1显示两组手术出血量无明显差异。
   
  本文资料显示,两组用药后术中MAP、HR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显著,但大部分稳定在正常范围。个别出现呼吸减慢及一过性呼吸暂停,在不予处理情况下自行恢复。A组中MAP下降非常明显(P<0.01),原因可能是早孕妇女因妊娠后进食量少,加上术前禁食,体液多有不足,同时异丙酚单一用药剂量稍大对循环干扰就更为明显。提示必须高度警惕呼吸、循环抑制发生,手术室必须有完善的复苏抢救设备和麻醉医师全程监护。
   
  体会:(1)妇科与麻醉医师应密切配合,尤其在扩宫时手术动作应有序、轻柔,遇宫颈条件差、扩宫困难时更应在加强麻醉监测的基础上确保麻醉平稳,真正做到人流手术无痛且安全。(2)给药速度不宜过快,且应持续给药,如过快,一方面可加重呼吸抑制,另一方面总用药量反而增加。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阿托品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肯定、宫颈松弛作用好,与单用异丙酚相比,对循环呼吸干扰小、安全适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育华,王波.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0):589.
   
  2 王玲,任洪智,叶铁虎,等.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中华麻醉杂志,1994,14(2):90.
   
  3 张丹,王世阆,杨沛,等.安定、利多卡因、阿托品联合应用行无痛人工流产初探.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4):197.
   
  (编辑云 兆)

  作者单位:518049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梅林医院

作者: 赵勤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