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4期

中期妊娠钳刮术并发羊水栓塞2例误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近几年来,我站对妊娠12~14周要求终止妊娠者行利凡诺经宫腔内注射引产术,取得良好效果。但在钳刮术中2例并发羊水栓塞而被误认为过敏反应,因此引起重视。1临床资料我站于1998~2004年共做插管引产232例,术中并发羊水栓塞2例,发病率0。表现为人工破膜流出羊水过程中,突然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不安、出冷汗、胸闷、呛......

点击显示 收起

    近几年来,我站对妊娠12~14周要求终止妊娠者行利凡诺经宫腔内注射引产术,取得良好效果。但在钳刮术中2例并发羊水栓塞而被误认为过敏反应,因此引起重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站于1998~2004年共做插管引产232例,术中并发羊水栓塞2例,发病率0.86%。表现为人工破膜流出羊水过程中,突然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不安、出冷汗、胸闷、呛咳、面部潮红、继而发绀,血压无明显改变。听诊:心率先慢后快。主诉有不同程度的头痛

  2 典型病例
    
  例1,患者,32岁,孕3产1,流产1次。现停经3个月。于2003年12月7日入站,妇科检查:子宫符合3个月妊娠大小,各项医技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即日行宫颈插管羊膜腔外注入利凡诺50mg+注射用水50ml。次日行钳刮术。人工破膜后羊水流出,钳刮术中患者突然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停止手术。抬高头位,加压给氧,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0.5mg,静推50%葡萄糖液+氨茶碱0.25mg。肌注地塞米松5mg,7min后症状缓解,继续钳刮,手术顺利,术后3天出院。
   
  例2,患者,29岁,孕2产1,现停经3 + 月,于2004年3月8日入院,妇科检查,宫体符合3 + 月妊娠大小,B超显示双顶径2.9cm,在各项医技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后,行宫颈插管,次日下午行钳刮术。人工破膜羊水流出过程中,患者突然感周身发热,既之面部潮红,胸闷,口唇发绀,立即停止手术。抬高头位,吸氧,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0.5mg,肌注地塞米松5mg,约3~5min后患者自述胸闷减轻,20min后症状缓解,继续行钳刮术,手术顺利,出血不多,术后观察3天出院。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与诊断 对此症状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过敏反应,另一种认为是羊水中的物质作为一种栓子而造成机械性堵塞,根据发病时间及突然性等临床症状,诊断并不难。
   
  3.2 关于钳取胎盘和胎儿先后次序的问题 不论先取胎盘或胎儿,第一步必须先行人工破膜,方法是:先用吸管吸破胎膜,待羊水流尽、宫腔体积缩小后,再行钳夹取出宫腔内组织,不要操之过急,避免羊水从胎盘剥离处开放之血窦进入母体血循环,造成羊水栓塞。(1)先取胎盘的优点是:宫缩好,流血少,宫腔体积缩小,便于钳出胎儿,手术时间短。其缺点是:未等羊水流尽而急于钳夹或取胎盘时刺破胎膜羊水进入宫壁血窦的可能性大。(2)先取胎盘的优点是:可以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但在钳取胎儿时易造成胎盘部分剥离,如不马上取出则会影响子宫收缩,流血增多。所以不论先采取何种方式,第一步必须先行人工破膜。

  3.3 治疗 做到及时明确诊断,积极采取抢救措施。(1)首先抬高头位;(2)及时吸氧以纠正肺循环障碍;(3)使用阿托品0.5~1mg皮下注射;(4)静推氨茶碱0.25mg以解除支气管痉挛。
   
  本文通过对以上2例12~24周妊娠钳刮术中遇到的2例羊水栓塞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旨在提醒同道在手术中要提高认识,以防发生意外。
    
  (编辑文 静)

  作者单位:272300山东省鱼台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妇产科 

作者: 陈美荣 冯东艳 宗梦然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