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4期

二次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位置的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再孕行二次剖宫产术时子宫下段横切口的最佳位置。方法将96例剖宫产再孕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自子宫下段横切口原瘢痕处或原瘢痕上1cm左右处切开。研究组采用改良手术方法:自子宫下段横切口原瘢痕上2。...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再孕行二次剖宫产术时子宫下段横切口的最佳位置。方法  将96例剖宫产再孕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自子宫下段横切口原瘢痕处或原瘢痕上1cm左右处切开;研究组采用改良手术方法:自子宫下段横切口原瘢痕上2.5cm左右处切开。结果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二次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改良后具有以下优点:(1)减少术中子宫切口撕裂伤。(2)减少撕裂伤所致的术中出血。(3)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感染率。(4)在常规应用抗生素后即可病愈出院,降低了医疗费用。

  【关键词】  再剖宫产术;瘢痕
 
  目前,由于剖宫产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麻醉方法的改进,抗生素应用以及围生医学、优生学等方面的影响,使剖宫产广泛用于产科临床,成为处理高危妊娠难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剖宫产已代替了困难的阴道助产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1]。但是剖宫产本身为二次剖宫产术奠定了基础。由于种种原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因其为瘢痕子宫,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及子宫破裂的危险性增加[2],故往往需行二次剖宫产。为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减少术中损伤,笔者对二次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的位置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住第一次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再孕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46例,两组在本次手术指征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前准备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自子宫下段横切口原瘢痕处或原瘢痕上1cm左右处切开;研究组采用改良手术方法:自子宫下段横切口原瘢痕上2.5cm左右处切开。操作者在术前均得到规范培训,手术熟练程度差异无显著性。

  1.3  观察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取α=0.05。

  2  结果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所有患者切口均二期甲级愈合。

  表1  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情况比较  (略)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不断上升,1980~1984年剖宫产率为19.5%,1985~1988年上升到25.4%,1989~1992年则为35.3%,特别在一些大城市更加突出,剖宫产再孕率亦随之增加[2],使二次剖宫产率也相应上升。按传统的手术方法由于子宫下段原瘢痕处组织比较薄弱,且缺乏弹性,在瘢痕处钝性分离子宫肌层不易把握切口方向,且在娩出胎儿时很容易损伤膀胱及造成严重的撕裂伤,使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延长,增加了手术感染率,术后补液、输血、大量应用抗生素,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我院对二次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的位置进行了改良,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其具有以下优点:(1)减少术中子宫切口撕裂伤,且此切口为新鲜创面,有丰富的血运,有利于子宫切口的愈合。(2)减少了撕裂伤所致的术中出血。(3)手术时间短,减少了感染机会。(4)在常规应用抗生素后即可病愈出院,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杨雪峰,杨玲竹.妇产科临床治疗(产科卷).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28.

  2  应毫,段涛.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流行病学调查.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5):260-261.

  作者单位: 453500 河南原阳,原阳县妇幼保健院

  (编辑:萧  凝)

作者: 秦云风,秦楠 2006-9-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